古诗词网

捧劝大家相祝愿,何言。

李处全宋代〕《南乡子(除夕又作)

和气作春妍。已作寒归塞地天。岁月翩翩人老矣,华颠。胆冷更长自不眠。
节物映椒盘。柏酒香浮白玉船。捧劝大家相祝愿,何言。但愿今年胜去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大家祝愿

捧 pěng《國語辭典》

捧 [ pěng ]

  1. 用两手托物。如:「捧碗」、「捧茶」。《后汉书·卷三三·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
  2. 扪、按。如:「捧腹大笑」。《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笑之,归亦捧心而膑其里。」
  3. 赞扬、奉承他人或代为吹嘘。如:「捧场」、「他被捧上天了。」
  1. 量词。计算两手捧承物品的单位。如:「捧著一捧花」。
劝 ( 勸 ) quàn
劝 [ quàn ]
  1. 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说。~解(jiě)。~导。~教(jiào)。~谏。~慰。~戒。~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2. 勉励:~勉。~学。~业。~善。
大家 dà jiā
(1).犹巨室,古指卿大夫之家。《书·梓材》:“王曰:‘ 封 ,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 孔 传:“言当用其众人之贤者与其小臣之良者,以通达卿大夫及都家之政於国。” 蔡沉 集传:“大家,巨室。”《左传·昭公五年》:“ 箕襄 、 邢带 、 叔禽 、 叔椒 、 子羽 ,皆大家也。”《国语·晋语一》:“大家邻国,将师保之。” 韦昭 注:“大家,上卿也。”后即以称豪门贵族。 汉 桓宽 《盐铁论·复古》:“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 唐 韩愈 《杜君墓志铭》:“ 杜氏 大家,世有显人。承继绵绵,以及公身。” 明 黄信 《明道篇》卷四:“今之论治者,见民日就贫,海内虚耗,不思其本,皆为巨室大家吞併所致。”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譬如衰败人家的子弟,看见别家兴旺,多说大话,摆出大家架子。”
(2).奴仆对主人的称呼。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 彦思 奴婢有窃駡大家者。”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六:“ 河内 司马惟 之奴 天雄 死后还,其妇 来喜 闻体有鞭痕而脚著锁,问云:‘有何过至如此?’曰:‘曾醉,窃駡大家,今受此罪。’”《百喻经·奴守门喻》:“大家行还。问其奴言:‘财寳所在?’奴便答言:‘大家先付门、驴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
(3).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称呼。 汉 蔡邕 《独断》:“天子自谓曰行在所……亲近侍从官称曰‘大家’。”《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大家但在营莫动,以兵马付臣,臣能破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初令宫人宣勅示 王后 ,后曰:‘愿大家万岁。昭仪长承恩泽,死是吾分也。’”《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大家计必杀儿,愿容儿衣冠就死。” 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鹿苑陛辞南归恭纪》诗之一:“云影觚稜曙色开,鸡鸣问寝大家来。”
(4).犹言大作家;大专家。 宋 叶适 《答刘子至书》:“盖自风雅骚人之后,占得大家数者不过六七。”《明史·唐顺之传》:“为古文,洸洋紆折有大家风。”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董思翁画册题记》:“此可见公少即能画,涉歷至老,既成大家,犹不自满。”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自来所谓大家的文章,除掉卫道的门面话,抄袭摹拟而来的虚浮话,还剩些什么东西?”
(5).众人;大伙儿。 唐 杜荀鹤 《重阳日有作》诗:“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西沉且莫迴。”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四折:“你我大家,都要秉公守法哩!”《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你看他大家在那里捉迷藏捉得好不热闹。” 老舍 《骆驼祥子》十:“他没法,也不会,把自己的话有头有尾的说给大家听。”  ——《漢語大詞典》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1.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1.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1.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1.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2.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3.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4.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2. 职官名:➊ ​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4.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祝愿(祝願)zhù yuàn
本谓向神祷告,以求实现自己的愿望。后指表示良好的愿望。 汉 焦赣 《易林·小过之涣》:“求玉获石,非心所欲,祝愿不得。”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况於匹夫,德之不备,体之不养,而欲以三牲酒餚祝愿鬼神,以索延年,惑亦甚矣。” 唐 白居易 《五八自嘲》诗:“持盃祝愿无他语,慎勿顽愚似汝爷。”《秦併六国平话》卷中:“起居舍人祝愿圣躬万岁。” 巴金 《永远向他学习》:“走出医院的时候,我们衷心祝愿 郭老 早日恢复健康。”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言 yán《國語辭典》

言 [ yán ]

  1. 说、讲。如:「难言之隐」、「大言不惭」、「苦不堪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 谈论。《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宋·苏轼〈日喻〉:「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3. 陈述。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4. 询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
  5. 告诉、告知。《史记·卷九七·陆贾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1. 话语、所说的话。如:「有言在先」、「忠言逆耳」、「人言可畏」。《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 字。如:「七言诗」、「共三十万言」。《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3. 一句话称为「一言」。如:「一言兴邦」、「一言以蔽之」、「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 学说、言论。如:「一家之言」。《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孤愤》:「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
  5. 姓。如春秋时有言偃。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语助词,无义:➊ ​ 置于句首。《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➋ ​ 置于句中。《易经·系辞上》:「德言盛,礼言恭。」《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言 [ yín ]

  1. 参见「言言」(二)​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