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再 zài《國語辭典》
再 [ zài ]
副- 第二次、又一次、两次。如:「再见」、「再嫁」、「再鞠躬」。《史记·卷六九·苏秦传》:「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
- 表示动作继续重复。如:「再接再厉」、「再版」、「失败了再努力。」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 表示一个动作接续在另一动作结束之后。如:「吃完饭再走!」、「先擦窗户,再洗地板。」
- 更。表示行为程度的加深。如:「你能这么想,真是再好不过了。」
- 表示另有补充。如:「再则」、「再说」、「再不然」。
相逢 xiāng féng
彼此遇见;会见。 汉 张衡 《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 唐 韩愈 《答张彻》诗:“及去事戎轡,相逢宴军伶。” 宋 王易简 《水龙吟》词:“看明璫素袜,相逢憔悴,当应被,薰风误。”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举世无知音,今夕相逢,岂天假真缘耶。” ——《漢語大詞典》
拚 pàn/pīn/fān《國語辭典》
拚 [ pàn ]
动- 捐弃。清·陈善〈蝶恋花·万化途中〉词:「噩梦中年拚怨断。一往凄迷,事与浮云幻。」
- 豁出去。如:「拚命」、「拚死」。
- 争斗。如:「拚个你死我活。」
解 jiě/jiè/xiè《國語辭典》
解 [ jiě ]
動- 分割、剖分。如:「解剖」。《左傳·宣公四年》:「宰夫將解黿。」《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 分裂、分散。如:「瓦解」、「溶解」、「難分難解」。
- 打開、鬆開、鬆脫。如:「解扣子」、「解開繩子」、「寬衣解帶」。
- 免除、消除。如:「解圍」、「解悶」、「解救」、「解渴」、「調解」。《戰國策·趙策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 陳述、說明。如:「講解」、「解釋」、「辯解」。
- 曉晤、明白、清楚。如:「理解」、「了解」、「費解」、「大惑不解」。
- 排出汗水或大小便。如:「小解」。漢·王充《論衡·寒溫》:「人中於寒,飲藥行解。」《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於路只推腹痛難忍,幾遍要解。」
- 會、能夠。晉·陶淵明〈九日閑居〉詩:「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 文體名。古代文體之一,旨在辯論解說。晉·張華《博物志·卷六·文籍考》:「賢者著述曰傳、曰記、曰章句、曰解、曰論、曰讀。」《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乃作進學解以自諭。」
- 答案。如:「不得其解」。
- 見識、看法。如:「獨到的見解」。
解 [ xiè ]
動- 鬆懈、懈怠。《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虜久屯聚,解弛。」
- 參見「解縣 」條。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解狐。
解 [ jiè ]
名- 參見「解元 」條。
- 官署、官吏辦公的地方。《商君書·墾令》:「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槩。」《文選·左思·吳都賦》:「屯營櫛比,解署棋布。」
- 押送、發遣。如:「押解罪犯」、「蘇三起解」。《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當下喝賜錢酒賞犒捉事人,解這崔寧到臨安府,一一從頭供說。」
- 典當、抵押。《醒世恆言·卷三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你贖典,還是解錢?」《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往典鋪中解了幾十兩銀子。」
- 租用、租借。《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楊三官人同那妻子和當直去客店,解一房歇泊。」《警世通言·卷三七·萬秀娘仇報山亭兒》:「當日天色晚,見一所客店,姊妹兩人解了房,討些飯喫了。」
雕鞍(鵰鞍)diāo ān
(1).刻饰花纹的马鞍;华美的马鞍。 唐 骆宾王 《帝京篇》:“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西游记》第二十回:“慌得那 三藏 坐不稳雕鞍,翻根头跌下白马。”《红楼梦》第五二回:“笼着一匹雕鞍彩轡的白马。”
(2).借指宝马。 南唐 冯延巳 《蝶恋花》词:“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 章臺 路。” 宋 秦观 《水龙吟》词:“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轂雕鞍骤。”
雕刻花纹的马鞍。借指坐骑。 宋 余靖 《又和寄提刑太保》:“清燕固难停烛待,鵰鞍须是著鞭催。”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宝马。 南唐 冯延巳 《蝶恋花》词:“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 章臺 路。” 宋 秦观 《水龙吟》词:“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轂雕鞍骤。”
雕刻花纹的马鞍。借指坐骑。 宋 余靖 《又和寄提刑太保》:“清燕固难停烛待,鵰鞍须是著鞭催。” ——《漢語大詞典》
燕乐(燕樂)yàn lè
(1).安乐。《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毛 传:“燕,安也。” 朱熹 集传:“言安乐其心。”
(2).宴饮欢乐。《史记·李斯列传》:“於是 赵高 待 二世 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閒,可奏事。’” 唐 韦应物 《乐燕行》:“良辰且燕乐,乐往不再来。”《明史·李俊传》:“帝耽於燕乐,羣小乱政,屡致灾谴。”
燕乐(yàn yuè)1.古乐名。祭祀燕享之乐。《周礼·春官·锺师》:“凡祭祀饗食,奏燕乐。” 贾公彦 疏:“饗食,谓与诸侯行饗食之礼,在庙,故与祭祀同乐。”
(2).古乐名。内廷之乐。《周礼·春官·磬师》:“教縵乐燕乐之钟磬。” 郑玄 注:“燕乐,房中之乐。” 贾公彦 疏:“此即《关雎》、二《南》也。谓之房中者,房中谓妇人后妃以风喻君子之诗,故谓之房中之乐。”
(3).古乐名。 隋 唐 以后的俗乐。供宫廷宴飮、娱乐时用。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贞观 中,景云见, 河 水清, 张率更 以为《景云河水清歌》,名曰燕乐,今元会第一奏是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 宣和 间,作乐求徵声不得,尝创为燕乐,曰《黄河清曲》。”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七节:“ 隋 唐 两朝,胡乐盛行…… 唐太宗 时,定为十部乐,即燕乐、清商…… 高昌 十部。十部乐中,燕乐是 唐 自造,清商乐是 汉 魏 南朝 旧乐,其余均从外国传入。” ——《漢語大詞典》
(2).宴饮欢乐。《史记·李斯列传》:“於是 赵高 待 二世 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閒,可奏事。’” 唐 韦应物 《乐燕行》:“良辰且燕乐,乐往不再来。”《明史·李俊传》:“帝耽於燕乐,羣小乱政,屡致灾谴。”
燕乐(yàn yuè)1.古乐名。祭祀燕享之乐。《周礼·春官·锺师》:“凡祭祀饗食,奏燕乐。” 贾公彦 疏:“饗食,谓与诸侯行饗食之礼,在庙,故与祭祀同乐。”
(2).古乐名。内廷之乐。《周礼·春官·磬师》:“教縵乐燕乐之钟磬。” 郑玄 注:“燕乐,房中之乐。” 贾公彦 疏:“此即《关雎》、二《南》也。谓之房中者,房中谓妇人后妃以风喻君子之诗,故谓之房中之乐。”
(3).古乐名。 隋 唐 以后的俗乐。供宫廷宴飮、娱乐时用。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贞观 中,景云见, 河 水清, 张率更 以为《景云河水清歌》,名曰燕乐,今元会第一奏是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 宣和 间,作乐求徵声不得,尝创为燕乐,曰《黄河清曲》。”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七节:“ 隋 唐 两朝,胡乐盛行…… 唐太宗 时,定为十部乐,即燕乐、清商…… 高昌 十部。十部乐中,燕乐是 唐 自造,清商乐是 汉 魏 南朝 旧乐,其余均从外国传入。”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杯 bēi《國語辭典》
杯 [ bēi ]
名- 一种盛液体的器具。《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持著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
- 竞赛优胜的奖品。如:「金杯」、「银杯」、「奖杯」。今多用「杯」字。
- 量词。计算杯装物的单位。如:「一杯水」、「两杯面粉」。
俎 zǔ《國語辭典》
俎 [ zǔ ]
名- 古代祭祀时,用来盛祭品的礼器。《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于俎。」晋·杜预·注:「俎,祭宗庙器。」
- 割肉用的砧板。《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俗称为「砧板」。
- 姓。如明代有俎有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