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多情多绪小冤家,迤逗的人来憔悴煞;
题情(四首)
一
云鬟雾鬓胜堆鸦,浅露金莲簌绛纱。不比等闲墙外花。骂你个俏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
二
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骂了个负心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
三
银台灯灭篆烟残,独入罗帏淹泪眼。乍孤眠好教人情兴懒。薄设设被儿单,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寒。
四
多情多绪小冤家,迤逗的人来憔悴煞;说来的话先瞒过咱,怎知他,一半儿真实一半儿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四 sì《國語辭典》
四 [ sì ]
名- 介于三和五之间的自然数。如:「三、四、五、六……」。大写作「肆」,阿拉伯数字作 「4」。
- 古代乐谱上用来表示音阶的符号。
- 姓。如宋代有四象。
- 第四的。如:「四更天」、「四年级」、「四品官」。
多情 duō qíng
(1).富于感情,常指对情人感情深挚。《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徐娘 虽老,犹尚多情。” 唐 何兆 《玉蕊花》诗:“惟有多情天上雪,好风吹上緑云鬟。”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髮。”《红楼梦》第十六回:“谁知爱势贪财的父母,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相思树呵相思树,用你那多情的手儿指指路。”
(2).指钟情的人。 宋 张先 《南乡子·京口》词:“春水一篙残照阔,遥遥,有个多情立画桥。” 宋 苏轼 《蝶恋花》词:“墙里鞦韆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懒人雕鞍闷不胜,此心如醉为多情。空垂眼底千行泪,难阻天涯万里程。” 清 纳兰性德 《太常引》词:“无凭踪跡,无聊心绪,谁説与多情?” ——《漢語大詞典》
(2).指钟情的人。 宋 张先 《南乡子·京口》词:“春水一篙残照阔,遥遥,有个多情立画桥。” 宋 苏轼 《蝶恋花》词:“墙里鞦韆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懒人雕鞍闷不胜,此心如醉为多情。空垂眼底千行泪,难阻天涯万里程。” 清 纳兰性德 《太常引》词:“无凭踪跡,无聊心绪,谁説与多情?” ——《漢語大詞典》
多绪(多緒)duō xù
多端;多样。 南朝 梁武帝 《申饬选人表》:“且夫谱谍讹误,诈伪多绪;人物雅俗,莫肯留心。” 南朝 梁 任昉 《为梁公请刊改律令表》:“法闭二门,为政之蠧;生杀多绪,谁其适从!” 唐 李百药 《渡汉江》诗:“客心既多绪,长歌且代劳。” ——《漢語大詞典》
小冤家 xiǎo yuān jiā
(1).年轻情人间的昵称。 元 关汉卿 《一半儿·题情》曲:“多情多绪小寃家,迱逗得人来憔悴煞。”
(2).埋怨和责骂自己孩子时的话。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二折:“哎,你个小寃家……怎生转回头就不知个踪影!”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第八节:“ 李玉英 用围裙擦着手,说:‘小冤家!看我揭你们的皮!’” ——《漢語大詞典》
(2).埋怨和责骂自己孩子时的话。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二折:“哎,你个小寃家……怎生转回头就不知个踪影!”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第八节:“ 李玉英 用围裙擦着手,说:‘小冤家!看我揭你们的皮!’” ——《漢語大詞典》
迤逗 yǐ dòu
(1).挑逗;引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你试寻思,早晚时分,迤逗得 鶯鶯 去,推探 张生 病。”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待不吃呵,又被酒旗儿将我来相迤逗。”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眠香》:“ 陈 隋 花柳,日日芳情迤逗。”
(2).打断;耽搁。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争忍教第一夜梦迤逗,从今后不见 长安 望北斗,生扭做织女牵牛。” 明 无名氏 《赠书记·乞访书因》:“新人候久,休得要绵藤话语,把乐事迤逗。”
(3).连累;拖累。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二折:“喒家私要的有,止不过伤了些浮财,损了些躯口,则不如打灭这场官司免迤逗。”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三折:“想当日 范杞良 筑在 长城 内,乾迤逗的箇美女送寒衣。” 明 汪道昆 《新水令·归隐》套曲:“早归来遥授醉乡侯,更无端病魔迤逗。”
(4).牵挂。 明 冯惟敏 《粉蝶儿·咏焦山郭次甫五岳游囊六物》套曲:“双飞乌兔搬昏昼,手摩天欲挽难留。没事忙,空迤逗。自鸿濛以后,日西下,水东流。” 明 蘅芜室 《再生缘》第一出:“休休,便是 卢越人 、也应难措手,想起来柔肠迤逗。” ——《漢語大詞典》
(2).打断;耽搁。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争忍教第一夜梦迤逗,从今后不见 长安 望北斗,生扭做织女牵牛。” 明 无名氏 《赠书记·乞访书因》:“新人候久,休得要绵藤话语,把乐事迤逗。”
(3).连累;拖累。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二折:“喒家私要的有,止不过伤了些浮财,损了些躯口,则不如打灭这场官司免迤逗。”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三折:“想当日 范杞良 筑在 长城 内,乾迤逗的箇美女送寒衣。” 明 汪道昆 《新水令·归隐》套曲:“早归来遥授醉乡侯,更无端病魔迤逗。”
(4).牵挂。 明 冯惟敏 《粉蝶儿·咏焦山郭次甫五岳游囊六物》套曲:“双飞乌兔搬昏昼,手摩天欲挽难留。没事忙,空迤逗。自鸿濛以后,日西下,水东流。” 明 蘅芜室 《再生缘》第一出:“休休,便是 卢越人 、也应难措手,想起来柔肠迤逗。” ——《漢語大詞典》
的 dí/dì/de《國語辭典》
的 [ dì ]
名- 箭靶的中心。如:「目的」、「标的」。《荀子·劝学》:「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汉·王充《论衡·超奇》:「论之应理,犹矢之中的。」
的 [ de ]
助- 结构助词:➊ 置于形容词后。如:「美丽的风景」、「聪明的小孩」。➋ 置于名词或代名词后,表示所属、所有的关系。如:「我的书」、「太阳的光」。➌ 置于修饰片语或子句后。如:「他寄来的信,我昨天收到。」、「那卖花的人没零钱找。」➍ 置于副词后。同「地 」。如:「慢慢的走」、「高高的飞」。
- 句尾助词:置于句尾,表示肯定或加强的语气。如:「这样做是不可以的!」、「你不是这样讲的!」
的 [ dí ]
副- 确、真、实在。如:「的确」。宋·贺铸〈点绛唇·一幅霜绡〉词:「掩妆无语,的是销凝处。」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又不比秦楼夜䜩金钗客,这的担著利害。」
- 确实的、可靠的。如:「的保」、「的款」。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憔悴 qiáo cuì
亦作“ 憔瘁 ”。
(1).黄瘦;瘦损。《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钝弊,民日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韦昭 注:“憔悴,瘦病也。”《三国志·魏志·于禁传》:“帝引见 禁 ,鬚髮皓白,形容憔顇。” 唐 王建 《调笑令》词之一:“玉颜憔悴三年,谁復商量管絃?”《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保安 见 仲翔 形容憔悴,半人半鬼。”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三:“仅仅十天不见,我看见 立群 是憔悴了许多。”
(2).凋零;枯萎。 汉 焦赣 《易林·需之否》:“毛羽憔悴,志如死灰。” 宋 梅尧臣 《风异赋》:“乾坤黯惨,物色憔悴。”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七:“花有点憔悴……我想这一点新鲜的水会使它们苏生。”
(3).引申为衰败。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4).谓竭尽心力。《左传·昭公七年》:“《诗》曰:‘或燕燕居息,或憔悴事国。’”憔悴,今本《诗·小雅·北山》作“尽瘁”。《周礼·秋官·小司寇》“议勤之辟” 汉 郑玄 注:“谓憔悴以事国。”
(5).困顿。《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时者也。”《战国策·燕策一》:“西困 秦 三年,民憔瘁,士罢弊。”《明史·邹智传》:“风俗浮薄,生民憔悴。” 巴金 《利娜·第十封信》:“在小村庄里,在那些分散的破屋内,农民就憔悴地过着没有希望的日子。”
(6).忧戚;烦恼。《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倚巖石以流涕兮,忧憔悴而无乐。” 王逸 注:“中心憔悴,无欢乐之时也。”《后汉书·清和王庆传》:“ 杨 失志憔悴,卒於家。”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飞烟传》:“企望宽怀,毋至憔悴。”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四折:“强风情不晓事,呆廝!谁着你将钱去买憔悴。”
(7).陋贱之人。《后汉书·应劭传》:“《左氏》实云虽有 姬 姜 丝麻,不弃憔悴菅蒯。” 李贤 注:“《左传》曰:‘《诗》云: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 姬 姜 ,无弃蕉萃。’ 杜 注云:‘……蕉萃,陋贱之人。’蕉萃、憔悴,古字通。” ——《漢語大詞典》
(1).黄瘦;瘦损。《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钝弊,民日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韦昭 注:“憔悴,瘦病也。”《三国志·魏志·于禁传》:“帝引见 禁 ,鬚髮皓白,形容憔顇。” 唐 王建 《调笑令》词之一:“玉颜憔悴三年,谁復商量管絃?”《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保安 见 仲翔 形容憔悴,半人半鬼。”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三:“仅仅十天不见,我看见 立群 是憔悴了许多。”
(2).凋零;枯萎。 汉 焦赣 《易林·需之否》:“毛羽憔悴,志如死灰。” 宋 梅尧臣 《风异赋》:“乾坤黯惨,物色憔悴。”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七:“花有点憔悴……我想这一点新鲜的水会使它们苏生。”
(3).引申为衰败。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4).谓竭尽心力。《左传·昭公七年》:“《诗》曰:‘或燕燕居息,或憔悴事国。’”憔悴,今本《诗·小雅·北山》作“尽瘁”。《周礼·秋官·小司寇》“议勤之辟” 汉 郑玄 注:“谓憔悴以事国。”
(5).困顿。《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时者也。”《战国策·燕策一》:“西困 秦 三年,民憔瘁,士罢弊。”《明史·邹智传》:“风俗浮薄,生民憔悴。” 巴金 《利娜·第十封信》:“在小村庄里,在那些分散的破屋内,农民就憔悴地过着没有希望的日子。”
(6).忧戚;烦恼。《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倚巖石以流涕兮,忧憔悴而无乐。” 王逸 注:“中心憔悴,无欢乐之时也。”《后汉书·清和王庆传》:“ 杨 失志憔悴,卒於家。”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飞烟传》:“企望宽怀,毋至憔悴。”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四折:“强风情不晓事,呆廝!谁着你将钱去买憔悴。”
(7).陋贱之人。《后汉书·应劭传》:“《左氏》实云虽有 姬 姜 丝麻,不弃憔悴菅蒯。” 李贤 注:“《左传》曰:‘《诗》云: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 姬 姜 ,无弃蕉萃。’ 杜 注云:‘……蕉萃,陋贱之人。’蕉萃、憔悴,古字通。” ——《漢語大詞典》
煞 shā/shà《國語辭典》
煞 [ shà ]
名- 凶神。如:「凶煞」、「惡煞」、「黑煞」。
- 參見「回煞 」條。
- 極、甚。如:「煞費苦心」。宋·柳永〈迎春樂·近來憔悴人驚怪〉詞:「近來憔悴人驚怪。為別後,相思煞!」
- 何、什麼。《紅樓夢·第六回》:「這是什麼愛物兒,有煞用呢?」
煞 [ shā ]
動- 殺死。明·朱有燉〈清河縣繼母大賢〉:「王謙在莒城打煞人了,叫我寄個信去,報與他母親知。」同「殺 」。
- 停止。如:「煞車」。《紅樓夢·第九六回》:「黛玉煞住腳聽時,又聽不出是誰的聲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