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逊扬州又几年,官梅诗兴故依然。
苏轼〔宋代〕《次韵王定国会饮清虚堂》
何逊扬州又几年,官梅诗兴故依然。
何人可复间季孟,与子不妨中圣贤。
卜筑君方淮上郡,归心我已剑南川。
此身正似蚕将老,更尽春光一再眠。
何人可复间季孟,与子不妨中圣贤。
卜筑君方淮上郡,归心我已剑南川。
此身正似蚕将老,更尽春光一再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逊 ( 遜 ) xùn
逊 [ xùn ]
- 退避,退让:~位。~遁。
- 谦让,恭顺:~让。谦~。
- 次,差,不及:~色。
扬州(扬州)
书淮海惟扬州周礼东南曰扬州尔雅江南曰扬州 ——《分类字锦》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名-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官梅 guān méi
官府所种的梅。 唐 杜甫 《和裴廸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 何逊 在 扬州 。”按, 南朝 梁 何逊 为官在 扬州 时,官府中有梅,常吟咏其下,故云。 宋 黄庭坚 《雨中花慢》词:“政乐中和,夷夏宴喜。官梅乍传消息。待新年欢计,断送春色,桃李成阴。” 清 赵翼 《题谢蕴山观察种梅图》诗:“陋彼 孤山翁 ,徒夸疎影横,官梅与野梅,固难一例评。”按, 孤山翁 指 宋 林逋 。因其隐居终老 孤山 ,故称。其《山园小梅》云:“疎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漢語大詞典》
诗兴(詩興)shī xìng
作诗、吟诗的兴致或情绪。 唐 韦应物 《夜偶诗客操公作》诗:“多谢非 玄度 ,聊将诗兴同。”《红楼梦》第七六回:“你看这里这等人声嘈杂,有何诗兴?” 巴金 《雪》第一章:“ 张科长 看见半山的红叶不觉发了诗兴,吟出了两句 唐 诗。” ——《漢語大詞典》
故 gù《國語辭典》
故 [ gù ]
名- 原因、根由。如:「托故」、「无缘无故」、「不知何故」。《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意外的事情、事件。如:「变故」、「事故」、「家庭多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昭伯问家故,尽对。」晋·杜预·注:「故,事也。」
- 好友、旧识。如:「沾亲带故」、「一见如故」。《隋书·卷七○·李密传》:「乃散家产,赒赡亲故。」
- 过去的事物。如:「温故知新」。《文选·班昭·东征赋》:「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
- 死亡。如:「病故」、「身故」、「已故」、「父母早故」。
- 原来的、以前的。如:「故乡」、「故国」、「故交」。《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唐·王维〈春中田园作〉诗:「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 死去的。如:「故总统」。
- 本来、从前。《左传·昭公十三年》:「又夺成然邑而使为郊尹,蔓成然故事蔡公。」《荀子·性恶》:「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
- 有意、存心。如:「明知故犯」、「故弄玄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物,应对玄言。」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也故违了皇宣命,都是些吃仓廒的鼠耗,咂脓血的苍蝇。」
- 仍旧、依然。《史记·卷四·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 因此、所以。《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依然 yī rán
(1).依旧。《大戴礼记·盛德》:“故今之人称五帝三王者,依然若犹存者,其法诚德,其德诚厚。” 唐 曹唐 《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诗:“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揭帐看时,月光朦朧,禪椅之上,依然有个人坐着不动。” 艾青 《鱼化石》诗:“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
(2).形容思念、依恋的情态。《晋书·华廙传》:“帝后又登 陵云臺 ,望见 廙 苜蓿园,阡陌甚整,依然感旧。”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唐 高适 《遇冲和先生》诗:“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 宋 欧阳修 《和对雪忆梅花》诗:“惟有寒梅旧所识,异乡每见心依然。” ——《漢語大詞典》
(2).形容思念、依恋的情态。《晋书·华廙传》:“帝后又登 陵云臺 ,望见 廙 苜蓿园,阡陌甚整,依然感旧。”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唐 高适 《遇冲和先生》诗:“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 宋 欧阳修 《和对雪忆梅花》诗:“惟有寒梅旧所识,异乡每见心依然。”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