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云是劫劫王中王,敕令一下罔不伏。

郑思肖宋代〕《大宋地理图歌

混沌破后复混沌,知是几番开太极。四方地偏气不正,中天地中立中国。

神禹导海顺水性,太章步地穷足力。悖理汤武暂救时,谋篡莽操大生逆。

离而复合合复离,卒莫始终定于一。粤自炎帝逮唐尧,两汉大宋传火德。

我朝圣人仁如天,历年三百犹一日。形气俱和礼乐修,谁料平地生荆棘。

风轮舞破须弥山,黑雹乱下千钧石。铜蟒万舌咀梵云,玉帝下走南斗泣。

中有一宝坏不得,放光动地神莫测。云是劫劫王中王,敕令一下罔不伏。

燕南垂,赵北际,忽必烈正巢其地。一声霹雳吹云飞,真火长生世永世。

山山深,水水清,纵横十方变化身。恒河沙数天坏壳,独我志气常如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云是劫劫中王敕令一下不伏

云是 yún shì
如此。《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徂落固云是,寂蔑终始斯。” 张铣 注:“言人死固亦如是寂寞。”  ——《漢語大詞典》
劫劫 jié jié
(1).犹汲汲。匆忙急切貌。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人皆劫劫,我独有餘。” 宋 苏轼 《醉僧图颂》:“人生得坐且稳坐,劫劫地走觅甚么。” 清 惠周惕 《从赤城至国清寺》诗:“念昔平生俱道长,行驂劫劫无停鞭。”
(2).犹世世。 唐 白居易 《画水月菩萨赞》:“生生劫劫,长为我师。” 唐 贾岛 《赠无怀禅师》诗:“身从劫劫修,果以此生周。” 明 方以智 《东西均·三徵》:“如此而原始要终,三世之故莫明於此。曰过去者,昨日而已;曰未来者,明日而已。更元其元,犹时其时也。刼刼如是,尘尘如是。”  ——《漢語大詞典》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1.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2.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3.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4.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5.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6.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1.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1.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1.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1.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1.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中王
齐书乐志圣皇膺嘉祐帝业凝休祥居极乘景运完德瑞中王澄明临四奥精华延八乡  ——《骈字类编》
敕令 chì lìng
亦作“勅令”。
(1).诫令;命令。《汉书·韦玄成传》:“初, 玄成 兄 弘 为太常丞,职奉宗庙,典诸陵邑,烦剧多罪过。父 贤 以 弘 当为嗣,故敕令自免。” 颜师古 注:“恐其有罪见黜,妨为继嗣,故令以病去官也。”《后汉书·王龚传》:“今旦闻下太尉 王公 勅令自实;未审其事深浅何如?”一本作“勑令”。《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 袞 疾困,敕令官属曰:‘吾寡德忝宠,大命将尽。吾既好俭,而圣朝著终誥之制,为天下法。吾气絶之日,自殯及葬,务奉詔书。’”
(2).皇帝的诏令。诏书。《宋史·哲宗纪二》:“ 章惇 等进《新修敕令式》, 惇 读於帝前,其间有 元丰 所无而用 元祐 敕令修立者,帝曰:‘ 元祐 亦有可取乎?’”  ——《漢語大詞典》
一下 yī xià
(1).也说“一下子”。犹言一次,一回。《北齐书·陆法和传》:“又有人以牛试刀,一下而头断。”《朱子语类》卷九四:“这物事,这机关,一下拨转后,卒乍拦他不住。”《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地方大吏飞章入奏请帑,并请拣发知县十二员到工差遣委用。这一下子又把这老爷打在候补候选的里头挑上了。” 老舍 《正红旗下》五:“是的,姑母不喜欢一下子交出几吊钱来,一次买几样东西。” 巴金 《沉落》:“这一下巨步究竟是怎样跨过去的!这简直是一个令人不能相信的奇迹!”
(2).也说“一下子”。突然,指时间短暂或动作迅速。《朱子语类》卷九四:“忽然一下春来,各自发越条畅。”《红楼梦》第三八回:“谁知那日一下子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上来了,到底叫那木钉把头磞破了。” 应修人 《旗子的故事》:“他们神不知鬼不觉的把 太平寨 四周围的山头都占领了,一下子山头上都插满了红旗。” 沙汀 《困兽记》二七:“她却忽然屏住呼吸,随又神经质的一下坐起来了。”
(3).也说“一下子”。用于动词之后,表示略微之意。 巴金 《秋》一:“ 觉民 停了一下,忽然切齿地说:‘又是他们。’”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席散后,我忽忆未效穿针乞巧故事,否则也在黑暗中撮弄她们一下,增些欢笑!”  ——《漢語大詞典》
罔 wǎng《國語辭典》

罔 [ wǎng ]

  1. 用繩線編成捕捉動物的器具。網的初文。《易經·繫辭下》:「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資治通鑑·卷三二·漢紀二十四·成帝元延三年》:「南驅漢中,張羅罔罝罘,捕熊羆禽獸。」
  2. 災禍、冤屈。《詩經·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維其優矣。」《紅樓夢·第七八回》:「既忳幽沉於不盡,復含罔屈於無窮。」
  1. 誣衊、陷害。《論語·雍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孟子·梁惠王上》:「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2. 欺騙、蒙蔽。《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知萬物之情,不可罔以非類。」《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此皆以白為黑,欺天罔君者也。」
  3. 沒有。如:「藥石罔效」。通「無」。
  1. 惆悵失意的樣子。《文選·宋玉·神女賦·序》:「罔兮不樂,悵然失志。」《資治通鑑·卷八二·晉紀四·武帝太康十年》:「久在中書,專管機事。及遷尚甚罔悵。」通「惘」。
  2. 迷惑、困惑。《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通「惘」。
  1. 不可、不要。表示禁止。《書經·大禹謨》:「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縱已之欲。」通「毋」。
不伏 bù fú
不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大姓委实受冤,心里不伏,到上边监司处再告将下来。”《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回子心里不伏,一时聚众数百人,鸣锣罢市,闹到县前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