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李白唐代〕《九日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今日云景水绿秋山

今日 jīn rì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漢語大詞典》
云景(雲景)yún jǐng
(1).云和日。《汉书·礼乐志》:“﹝《安世房中歌》:﹞芬树羽林,云景杳冥。” 颜师古 注:“言所树羽葆,其盛若林,芬然众多,仰视高远,如云日之杳冥也。”《云笈七籤》卷九八:“腾跃云景辕,浮观霞上空。”云景辕,指云车和日车。
(2).云的景色。 金 元好问 《跋紫微刘尊师所画山水秋江待渡》诗:“笔头云景性中天,谁似仙舟有静缘。”
云的影翳。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之三:“时惟清夏始,云景曖含芳。月阴洞野色,日华丽池光。”  ——《漢語大詞典》
好 hǎo/hào《國語辭典》

好 [ hǎo ]

  1. 美、善,理想的。如:「好东西」、「好风景」、「花好月圆」、「好人好事」。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2. 友爱的。如:「好朋友」、「好同学」。
  3. 完整的、没坏的。如:「完好如初」、「修好了。」
  1. 相善、彼此亲爱。如:「友好」。唐·高适〈赠别晋三处士〉诗:「知己从来不易知,慕君为人与君好。」《红楼梦·第二七回》:「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
  2. 痊愈。如:「病好了!」《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孩儿感些风寒,这几日身子不快,来不得。传语员外得知,一好便来。」
  1. 很、非常。表示程度深。如:「好久」、「好冷」、「好笨」、「好厉害」。
  2. 完成、完毕。如:「交代的工作做好了。」、「稿子写好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都梳好了椎髻,穿好了苗锦。」
  3. 容易。如:「这事好办。」、「这问题好解决。」、「这小孩好带。」
  4. 以便、便于。如:「快准备行李,好早点上路。」、「请告诉我你的住处,我好去找你。」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5. 可以、应该。如:「只好如此」、「正好试试」。《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刁迈彭屈指一算,后任明天好到,便约张太太三天回音。」
  6. 置于某些动词之前,表效果佳。如:「好看」、「好玩」、「好吃」、「好笑」。
  7. 置于数量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多或久的意思。如:「好些个」、「好几处」、「好半天」、「好一会儿」。
  1. 表示称赞或允许。如:「好!就这么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道:『好!正合我意。』」
  2. 表示责备或不满意的语气。如:「好!这下子事情愈来愈棘手了。」

好 [ hào ]

  1. 爱、喜爱。如:「洁身自好」、「好逸恶劳」、「好学不倦」。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唐·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1. 心中所喜爱的事。如:「投其所好」。《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富贵)​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 旧指玉器中的孔。《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汉·郑玄·注:「好,璧孔也。」
水绿(水緑)shuǐ lǜ
浅绿色。 茹志鹃 《百合花》:“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  ——《漢語大詞典》
秋山
唐 王维 辋川集 木兰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唐 杜甫 草阁 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
唐 韦应物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唐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唐 姚合 闲居遣怀十首 其一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唐 王建 元太守同游七泉寺 晚吹箫管秋山里,引得猕猴出象林。
唐 施肩吾 秋夜山居二首 其二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 杜牧 念昔游三首 其一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唐 马戴 落日怅望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唐 陈羽 隐居 秋山隔岸清猿叫,湖水当门白鸟飞。
唐 灵一 于潜道中呈元八处士 冻涧冰难释,秋山日易阴。
《韵府拾遗 删韵》:金史舆服志其从秋山之服则以熊鹿山林为文图画见闻志大平兴国中秘阁曝画时陶谷为翰长因展秋山图一面令黄居寀品第之王维诗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骈字类编》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

  1.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2.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3.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4.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1.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2.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3.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4.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5.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6.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7.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8.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9.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1.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2.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3. 神靈。如:「神明」。
  4.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5.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