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李白唐代〕《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访古谢安墩

冶 yě《國語辭典》

冶 [ yě ]

  1. 镕铸金属。如:「冶金」、「冶铁」。唐·李峤〈宝剑篇〉:「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
  2. 造就、培养。如:「陶冶性情」。
  1. 从事镕铸的工匠。《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墨子·节用中》:「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2. 姓。如春秋时卫有冶廑。
  1. 美丽、妖媚。如:「冶艳」、「妖冶」。《荀子·非相》:「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
城 chéng《國語辭典》

城 [ chéng ]

  1. 古时环绕京师或围绕某一区域以供防守的大围墙。《广韵·平声·清韵》:「城,城郭。」《墨子·七患》:「城者,所以自守也。」唐·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
  2. 都市。如:「京城」、「城市」。
  3. 姓。如战国时有城浑。
  1. 筑城。《诗经·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明史·卷三·太祖本纪三》:「是月,城西宁。」
访古(訪古)fǎng gǔ
(1).查考古训。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封第三表》:“臣炤册访古,诵史稽昔。以为敷道之寄,管物成务;总録之重,匡绩毗风。”
(2).探寻古迹。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二:“浩劫因王造, 平臺 访古游。” 清 孙星衍 《〈京畿金石考〉序》:“京畿为四方之枢,极访古之所必至,而方志俱无金石一门。” 叶剑英 《酒泉》诗:“风雪关山访古来,评泉品酒看光杯。”  ——《漢語大詞典》
迹 ( 跡 ) jì《國語辭典》
  1. 「迹 」的异体字。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谢安墩(謝安墩)xiè ān dūn
古迹名。 晋 谢安 与 王羲之 登临处。在今 南京市 城东隅 蒋山 半山上。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 冶城 访古跡,犹有 谢安墩 。”自注:“此墩即 晋 太傅 谢安 与右军 王羲之 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余将营园其上,故作是诗。” 宋 王安石 有《谢安墩》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