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海山
唐 元载 别妻王韫秀 看取海山寒翠树,苦遭霜霰到秦封。
唐 卢纶 送王尊师 旌幢天路晚,桃杏海山春。
唐 郎士元 送孙愿 乱流江渡浅,远色海山微。
唐 白居易 客有说 近有人从海上回,海山深处见楼台。 ——《骈字类编》
唐 卢纶 送王尊师 旌幢天路晚,桃杏海山春。
唐 郎士元 送孙愿 乱流江渡浅,远色海山微。
唐 白居易 客有说 近有人从海上回,海山深处见楼台。 ——《骈字类编》
行当(行當)háng dāng
(1).即将;将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妇病行》:“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飢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復念之!” 宋 梅尧臣 《九日陪京东马殿院会迭嶂楼》诗:“行当登 泰山 ,云扫日月开。”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鬼陞城隍》:“冥王以吾有大阴功,某处城隍缺职,吾将聂之,行当与君别。”
(2).正应。 唐 高适 《河西送李十七》诗:“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杨荣》:“吾辈衰残,无以効力,行当择后生可任者以报圣恩耳。” ——《漢語大詞典》
(2).正应。 唐 高适 《河西送李十七》诗:“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杨荣》:“吾辈衰残,无以効力,行当择后生可任者以报圣恩耳。” ——《漢語大詞典》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白发(白髮)bái fà
告发;揭露。《新唐书·元载传》:“ 华原 令 顾繇 上封白发其私,帝方倚以当国,乃斥 繇 ,除名为民。”《新唐书·韦保衡传》:“俄为怨家白发阴罪,贬 贺州 刺史,再贬 澄迈 令,遂赐死。”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毕令女》:“事既彰露,不可復续,而白发其事,皆出仲女,所谓坏其法者岂此邪?”
白头发。亦指老年。《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白髮,衰年之象,体尊性弱,难理易乱。”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宋 范仲淹 《祭知环州种染院文》:“青春多难兮,白髮始遇。” 明 唐寅 《漫兴》诗之一:“内园歌舞黄金尽,南国飘零白髮长。” 杨笑影 《赤子之心》:“他想念母亲,甚至看到了她粗糙的双手和鬓边的白发,她慈爱的笑容和温存的眼睛。” ——《漢語大詞典》
白头发。亦指老年。《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白髮,衰年之象,体尊性弱,难理易乱。”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宋 范仲淹 《祭知环州种染院文》:“青春多难兮,白髮始遇。” 明 唐寅 《漫兴》诗之一:“内园歌舞黄金尽,南国飘零白髮长。” 杨笑影 《赤子之心》:“他想念母亲,甚至看到了她粗糙的双手和鬓边的白发,她慈爱的笑容和温存的眼睛。” ——《漢語大詞典》
何足 hé zú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漢語大詞典》
扫 ( 掃 ) sǎo/sào
扫 [ sǎo ]
- 拿笤帚等除去尘土或垃圾:~地。
- 清除,消灭:~雷。~盲。~荡。一~而空。
- 全,尽,尽其所有:~数(shù)。
- 低落,丧失:~兴(xìng )。
- 描画:~描。~眉。
- 迅速横掠而过:~射。~视。
- 结束,了结:~尾。
- 祭奠:~墓。祭~。
- 〔~帚〕以竹枝等扎成的扫地用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