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志士 zhì shì
有远大志向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閒。” 唐 雍裕之 《早蝉》诗:“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元 刘诜 《送范主一宪郎》诗:“庸夫老邱里,志士轻山川。” 丁西林 《妙峰山》第四幕:“他是一个爱国的志士,他是一个抗战的英雄。” ——《漢語大詞典》
每 měi《國語辭典》
每 [ měi ]
形- 各个。如:「每人」、「每件」、「每时每刻」。
- 常、往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晋书·卷六二·祖逖传》:「祖逖,……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 凡是、只要。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宋·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词:「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 姓。如汉代有每当时。
丧元(喪元)sàng yuán
掉头颅。亦泛指献出生命。《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赵岐 注:“元,首也。”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六:“国讎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建威丧元於 好畤 ,州伯宵遁乎 大谿 。” 郭沫若 《蜩螗集·董老行》:“久将生死献人羣,丧元沟壑岂能挠?” ——《漢語大詞典》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靡 mí《國語辭典》
靡 [ mǐ ]
动- 顺势倒下。如:「所向披靡」。《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文选·潘岳·闲居赋》:「训若风行,应如草靡。」
- 没有。明·归有光〈先妣事略〉:「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 奢侈。如:「奢靡」、「浮靡」。
- 细致。《楚辞·宋玉·招魂》:「靡颜腻理,遗视矊些。」
- 华丽美好。宋·苏轼〈论养士〉:「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
- 无、不。《诗经·小雅·节南山》:「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是以鄙夫深文而不知还,儒者高谈而靡适用。」
靡 [ mí ]
动- 浪费。《墨子·节葬下》:「此为辍民之事,靡民之财,不可胜计也。」通「糜」。
- 毁伤、碎烂。《淮南子·说山》:「比干以忠靡其体,被诛者非必忠也。」通「糜」。
- 腐败。如:「生活靡烂」。通「糜」。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动-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 美好的。如:「可人儿」。
-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 参见「可汗 」条。
究 jiū《國語辭典》
究 [ jiù ]
動- 窮、盡。《說文解字·穴部》:「究,窮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
- 探尋、推求。如:「推究」、「研究」、「追根究底」。《晉書·卷三三·鄭沖傳》:「耽玩經史,遂博究儒術及百家之言。」
- 查詢、追問。如:「追究」、「既往不究」。唐·韓愈〈原毀〉:「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
- 到底、終竟。如:「終究」、「究竟」。《鏡花緣·第一三回》:「寒家在此雖住了三代,究係寄居,親友甚少。」
究 [ jiū ]
- (一)之又音。
届 ( 屆 ) jiè
届 [ jiè ]
- 到:~时。~期。
- 量词,略同于“次”,用于定期的会议或毕业的班级等:上~。应~(指本期的,用于毕业生)。第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