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蓬池 péng chí
(1).古泽薮名。即 逢泽 。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东南, 战国 魏 地,本 逢忌 之薮。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二:“徘徊 蓬池 上,还顾望 大梁 。” 唐 韦应物 《大梁亭会李四栖梧作》诗:“至今 蓬池 上,远集八方宾。” 明 何景明 《黄河篇》:“ 蓬池 已在 梁园 里,啸歌緑水洪波起。”
(2).即 蓬莱池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大明宫 蓬莱殿 附近。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荷静 蓬池 鱠,冰寒 郢水 醪。”原注:“每学士初上赐食,皆是 蓬莱池 鱼鱠。” 明 李东阳 《镜川杨淑人寿》诗:“门临 杜曲 天相接,膾出 蓬池 手自调。” ——《漢語大詞典》
(2).即 蓬莱池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大明宫 蓬莱殿 附近。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荷静 蓬池 鱠,冰寒 郢水 醪。”原注:“每学士初上赐食,皆是 蓬莱池 鱼鱠。” 明 李东阳 《镜川杨淑人寿》诗:“门临 杜曲 天相接,膾出 蓬池 手自调。” ——《漢語大詞典》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 过时的,与“新”相对:~式。~俗。
-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草 cǎo《國語辭典》
草 [ cǎo ]
名- 草本植物的总称。如:「草木」、「花草」、「碧草如茵」。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是岁大旱,野无草。」
- 田野、荒野。如:「草泽」。《商君书·垦令》:「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
- 一种书法字体。如:「狂草」、「行草」。
- 底稿、文稿。如:「起草」、「拟草」。
- 姓。如汉代有草中。
- 马虎、粗率、不细腻。如:「潦草」。
- 初步的、尚未决定的。如:「草案」、「草图」、「草约」。
- 用草编成的。如:「草席」、「草绳」、「草履」。
- 用草搭盖的。如:「草棚」、「草房」、「草庵」。
- 起稿、拟订。《汉书·卷三○·艺文志》:「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晋书·卷八三·江逌传》:「冀以免咎,使太常博士草其制。」
- 草写。清·郑板桥〈清季野闻〉:「板桥却之不得,亦草『难得糊涂』,付之。」
- 草率。如:「草草了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草办妆奁,粗陈筵席。」
绿茸茸 lǜ róng róng
碧绿而繁密貌。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二折:“遥望见緑茸茸莎茵芳草,翻滚滚雪浪银涛。”《水浒传》第十三回:“那緑茸茸芳草地上,八个马蹄翻盏撤鈸相似,勃喇喇地风团儿也似般走。” 刘白羽 《长江三日》:“ 长江 两岸,层层迭迭,无穷无尽的都是雄伟的山峰,苍松翠竹緑茸茸的遮了一层绣幕。” ——《漢語大詞典》
爱酒(爱酒)
唐 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骈字类编》
清谈(清談)qīng tán
亦作“ 清谭 ”。
(1).清雅的谈论。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清谈同日夕,情盼叙忧勤。”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 前蜀 韦庄 《寄从兄遵》诗:“不将高卧邀 刘主 ,自吐清谈护 汉 储。”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公清谈干云,而尤长奏对。”
(2).犹清议。谈论的内容以对人物、时事的批评为主。《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靖 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俗间有戏妇之法……然民间行之日久,莫觉其非,或清谈所不能禁,非峻刑不能止也。”《梁书·沈约传》:“自负高才,昧於荣利,乘时藉世,颇累清谈。”
(3).谓 魏 晋 时期崇尚 老 庄 ,空谈玄理的风气。亦称玄谈。清谈重心集中在有无、本末之辨。始于 三国 魏 何晏 、 夏侯玄 、 王弼 等,至 晋 王衍 辈而益盛,延及 齐 梁 不衰。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 袁生 ,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谈而已。”《晋书·隐逸传·鲁褒》:“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 宋 王安石 《谢安》诗:“ 谢公 才业自超羣,误长清谈助世纷。”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 魏 晋 清谭之士林, 东汉 礼教节义之士林也。”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东晋 以后,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由《世说新语》一书里可以看到。”
(4).后世亦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迄今专以八股六韵,徒事清谈,抛离实事。” 沙汀 《忆邵荃麟同志》:“有人曾妄言 荃麟同志 喜欢‘清谈’。不!尽管我们谈话不少,他却从未说过空话。”
(5).泛指一般闲谈。 清 沈涛 《〈瑟榭丛谈〉自序》:“或爨苏清谈,閒话风土。”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诸 桂阳 方外神怪清谭之资,不可闕也。” 沙汀 《困兽记》十一:“这里主要的消遣是清谈。内容无所不包,上到国家大事,下至某节街上忽然发现了一匹老鼠的残骸。” ——《漢語大詞典》
(1).清雅的谈论。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清谈同日夕,情盼叙忧勤。”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 前蜀 韦庄 《寄从兄遵》诗:“不将高卧邀 刘主 ,自吐清谈护 汉 储。”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公清谈干云,而尤长奏对。”
(2).犹清议。谈论的内容以对人物、时事的批评为主。《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靖 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俗间有戏妇之法……然民间行之日久,莫觉其非,或清谈所不能禁,非峻刑不能止也。”《梁书·沈约传》:“自负高才,昧於荣利,乘时藉世,颇累清谈。”
(3).谓 魏 晋 时期崇尚 老 庄 ,空谈玄理的风气。亦称玄谈。清谈重心集中在有无、本末之辨。始于 三国 魏 何晏 、 夏侯玄 、 王弼 等,至 晋 王衍 辈而益盛,延及 齐 梁 不衰。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 袁生 ,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谈而已。”《晋书·隐逸传·鲁褒》:“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 宋 王安石 《谢安》诗:“ 谢公 才业自超羣,误长清谈助世纷。”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 魏 晋 清谭之士林, 东汉 礼教节义之士林也。”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东晋 以后,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由《世说新语》一书里可以看到。”
(4).后世亦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迄今专以八股六韵,徒事清谈,抛离实事。” 沙汀 《忆邵荃麟同志》:“有人曾妄言 荃麟同志 喜欢‘清谈’。不!尽管我们谈话不少,他却从未说过空话。”
(5).泛指一般闲谈。 清 沈涛 《〈瑟榭丛谈〉自序》:“或爨苏清谈,閒话风土。”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诸 桂阳 方外神怪清谭之资,不可闕也。” 沙汀 《困兽记》十一:“这里主要的消遣是清谈。内容无所不包,上到国家大事,下至某节街上忽然发现了一匹老鼠的残骸。” ——《漢語大詞典》
隐 ( 隱 ) yǐn/yìn
隐 [ yǐn ]
-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 伤痛:~恻。
- 怜悯:恻~之心。
- ◎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者 zhě《國語辭典》
者 [ zhě ]
代-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 指示形容詞。同「這 」。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 若無人者。」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 古同“讽”,讽刺。
-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 姓。
◎ 古同“讽”,讽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