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老去 lǎo qù
(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沈从文 《〈沈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漢語大詞典》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沈从文 《〈沈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漢語大詞典》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裴 péi《國語辭典》
裴 [ péi ]
形- 形容衣服很长。《说文解字·衣部》:「裴,长衣貌。」
- 犹豫不决。通「徘」。参见「裴回 」条。
- 姓。如晋朝有裴楷,唐朝有裴度。
度 dù/duó《國語辭典》
度 [ dù ]
名- 表示物质的相关性质所达到的状况。如:「长度」、「硬度」、「湿度」、「密度」、「酸度」。
- 法制、规范。如:「制度」、「法度」。《文选·扬雄·长杨赋》:「亦所以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
- 标准。如:「尺度」、「限度」。《国语·周语下》:「用物过度妨于财,正害财匮妨于乐。」唐·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夭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 人的器量、胸怀。如:「器度」。《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外表、仪态。如:「风度」、「态度」。《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生因窃往。扣其关,果有女道士三四人,谦喜承迎,仪度皆洁。」
- 量词:➊ 计算依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如:「耗电三百度」、「今天气温高达摄氏三十六度。」➋ 计算次数的单位。如:「再度光临」。《北史·卷四○·李彪传》:「彪前后六度衔命。」
- 数学上指:➊ 计算圆弧及角的单位。圆周的三百六十分之一为弧的一度;一度的弧所对的中心角,为角度的一度。➋ 物体的长、宽、高。如:「三度空间」。
- 姓。如汉代有度尚。
- 过、经历。如:「度日如年」、「光阴虚度」。
- 由此岸到彼岸。《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同「渡 」。
- 通过、跨越。《史记·卷九四·田儋传》:「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全唐诗·卷二五三·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同「渡 」。
度 [ duò ]
动- 考虑、推测。如:「审度」、「揣度」。《诗经·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 测量。如:「量度」。汉·文帝〈议佐百姓诏〉:「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名-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 姓。如汉代有客孙。
-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旧来(舊來)jiù lái
从前;向来。《北史·齐永安王浚传》:“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阼已后,识解顿进。” 唐 张敬忠 《边词》:“ 五原 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掛丝。” 宋 杨万里 《试毗陵周寿墨池样笔》诗:“旧来鸡距説 宣城 ,近来墨池説 毗陵 。”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漢語大詞典》
频 ( 頻 ) pín/bīn
频 [ pín ]
- 屡次,连次:~繁。~仍。~数(shù)(次数多而接连)。~率(lǜ)。~谱。捷报~传。
- 危急:“国步斯~”。
- 并列:“百嘉备舍,群神~行”。
- 古同“颦”。
- 古同“濒”,水边地。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 超出:~于。~度(dù)。~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 错误:~错。记~。
-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 姓。
郑公乡(鄭公鄉)zhèng gōng xiāng
《后汉书·郑玄传》:“国相 孔融 深敬於 玄 ,屣履造门。告 高密县 为 玄 特立一乡,曰:‘公者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也。今 郑君 乡宜曰 郑公乡 。’”后以“郑公乡”赞誉别人的乡里。 唐 皇甫冉 《馆陶李丞旧居》诗:“词藻世传 平子 赋,园林人比 郑公乡 。” 唐 李群玉 《经费拾遗所居呈封员外》诗:“唯应 孔北海 ,为立 郑公乡 。” 清 赵翼 《新春宴集草堂》诗之三:“未便带符 韩 尉座,已如里改 郑公乡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