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山川知好在,异乡风物许重寻。
李新〔宋代〕《落解西归长安道中书所怀》
年少将军师羽林,追奔翻为白头吟。
不平豪愤三年气,未死英雄万里心。
故国山川知好在,异乡风物许重寻。
捷书不报浑閒呈,西邮潼关无好音。
不平豪愤三年气,未死英雄万里心。
故国山川知好在,异乡风物许重寻。
捷书不报浑閒呈,西邮潼关无好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故国(故國)gù guó
(1).历史悠久的国家。《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2).已经灭亡的国家;前代王朝。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髮。”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南宋 遗民词﹞多悽惻伤感,不忘故国。”
(3).本国;祖国。《战国策·燕策三》:“昔者, 柳下惠 吏於 鲁 ,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 柳下惠 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寧於故国尔。’”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於畴昔。”《花城》1981年第6期:“怕忘了自己是 中国 人,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4).故乡;家乡。 唐 曹松 《送郑谷归宜春》诗:“无成归故国,上马亦高歌。” 宋 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施公墓志铭》:“祈归故国,草木华润;世韙其退,有考其进。” 苏曼殊 《吴门依易生韵》之十:“故国已随春日尽,鷓鴣声急使人愁。”
(5).旧都;古城。《史记·穰侯列传》:“ 齐 人攻 卫 ,拔故国,杀 子良 。” 司马贞 索隐:“ 卫 之故国,盖 楚丘 也。” 唐 刘禹锡 《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迴。”
(6).从前的封邑。《汉书·孔光传》:“ 光 復为御史大夫,二月为丞相,復故国 博山侯 。” ——《漢語大詞典》
(2).已经灭亡的国家;前代王朝。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髮。”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南宋 遗民词﹞多悽惻伤感,不忘故国。”
(3).本国;祖国。《战国策·燕策三》:“昔者, 柳下惠 吏於 鲁 ,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 柳下惠 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寧於故国尔。’”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於畴昔。”《花城》1981年第6期:“怕忘了自己是 中国 人,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4).故乡;家乡。 唐 曹松 《送郑谷归宜春》诗:“无成归故国,上马亦高歌。” 宋 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施公墓志铭》:“祈归故国,草木华润;世韙其退,有考其进。” 苏曼殊 《吴门依易生韵》之十:“故国已随春日尽,鷓鴣声急使人愁。”
(5).旧都;古城。《史记·穰侯列传》:“ 齐 人攻 卫 ,拔故国,杀 子良 。” 司马贞 索隐:“ 卫 之故国,盖 楚丘 也。” 唐 刘禹锡 《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迴。”
(6).从前的封邑。《汉书·孔光传》:“ 光 復为御史大夫,二月为丞相,復故国 博山侯 。” ——《漢語大詞典》
山川 shān chuān
(1).山岳、江河。《易·坎》:“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唐 沈佺期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 汉 家城闕疑天上, 秦 地山川似镜中。”《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 褚一官 走过几省,説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陈毅 《重过三峡》诗:“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
(2).借指景色。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3).指名山大川。《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孔 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瀆之属,皆一时望祭之。”
(4).指名山大川之神。《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 咎繇 使听直。” 朱熹 集注:“山川,名山大川之神也。”《史记·蒙恬列传》:“﹝ 秦始皇 ﹞道病,使 蒙毅 还祷山川,未反。” ——《漢語大詞典》
(2).借指景色。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3).指名山大川。《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孔 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瀆之属,皆一时望祭之。”
(4).指名山大川之神。《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 咎繇 使听直。” 朱熹 集注:“山川,名山大川之神也。”《史记·蒙恬列传》:“﹝ 秦始皇 ﹞道病,使 蒙毅 还祷山川,未反。” ——《漢語大詞典》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好在 hǎo zài
(1).安好。多用于问候。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子恭 苏,问家中曰:‘ 许侍郎 好在否?’” 唐 杜甫 《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诗:“因君问消息,好在 阮元瑜 ?” 唐 白居易 《代人赠王员外》诗:“好在 王员外 ,平生记得不?” 宋 周密 《甘州·灯夕书寄二隐》词:“喜故人好在,水驛寄诗筒。”
(2).犹依旧,如故。 唐 常建 《落第长安》诗:“家园好在尚留 秦 ,耻作明时失路人。” 宋 陆游 《湖上》诗:“犹怜不负湖山处,好在平生旧钓磯。” 元 姚燧 《黑漆弩》曲:“问 姮娥 不嫁空留,好在朱颜千古。”
(3).表示具有某种有利的条件或情况。《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为难了一会,説:‘有了,好在咱们带着仵作呢,且相验相验就明白了。’”《官场现形记》第四一回:“ 王柏臣 无可説得,只好收拾收拾行李,预备交代起程。好在囊橐充盈,倒也无所顾恋。” 续范亭 《七七抗战六周年寄晋西北同胞及诸同志并以自勉》:“好在我们是真正的民主政治,集中领导,少了一个机件仍是照样转动的。” ——《漢語大詞典》
(2).犹依旧,如故。 唐 常建 《落第长安》诗:“家园好在尚留 秦 ,耻作明时失路人。” 宋 陆游 《湖上》诗:“犹怜不负湖山处,好在平生旧钓磯。” 元 姚燧 《黑漆弩》曲:“问 姮娥 不嫁空留,好在朱颜千古。”
(3).表示具有某种有利的条件或情况。《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为难了一会,説:‘有了,好在咱们带着仵作呢,且相验相验就明白了。’”《官场现形记》第四一回:“ 王柏臣 无可説得,只好收拾收拾行李,预备交代起程。好在囊橐充盈,倒也无所顾恋。” 续范亭 《七七抗战六周年寄晋西北同胞及诸同志并以自勉》:“好在我们是真正的民主政治,集中领导,少了一个机件仍是照样转动的。” ——《漢語大詞典》
异乡(異鄉)yì xiāng
亦作“异乡”。
(1).犹异方。谓各在一方。《文选·曹植〈洛神赋〉》:“悼良会之永絶兮,哀一逝而异乡。” 李善 注:“乡,犹方也。”
(2).他乡;外地。 南朝 宋 鲍照 《东门行》:“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前蜀 韦庄 《上行杯》词之二:“惆悵异乡云水,满酌一盃劝和泪。” 明 吴骐 《感时书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 蓟 北非吾土, 秦中 亦异乡。” 巴金 《灭亡》第八章:“她们很知道青年作客异乡的苦味。”
(3).指外国。 鲁迅 《集外集拾遗·〈哀范君〉之二》:“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漢語大詞典》
(1).犹异方。谓各在一方。《文选·曹植〈洛神赋〉》:“悼良会之永絶兮,哀一逝而异乡。” 李善 注:“乡,犹方也。”
(2).他乡;外地。 南朝 宋 鲍照 《东门行》:“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前蜀 韦庄 《上行杯》词之二:“惆悵异乡云水,满酌一盃劝和泪。” 明 吴骐 《感时书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 蓟 北非吾土, 秦中 亦异乡。” 巴金 《灭亡》第八章:“她们很知道青年作客异乡的苦味。”
(3).指外国。 鲁迅 《集外集拾遗·〈哀范君〉之二》:“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漢語大詞典》
风物(風物)fēng wù
(1).风光景物。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宋 张升 《离亭燕》词:“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瀟洒。” 冰心 《寄小读者》四:“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能不倾倒于 江 南之雅澹温柔。”
(2).风俗物产。 宋 梅尧臣 《送俞尚寺丞知蕲春县》诗:“应见言风物,於今有贡虵。”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一:“想起 江 南的风物,究竟是地理上文化上得天赋较厚呵。” 郭沫若 《孔雀胆》附录《〈孔雀胆〉资料汇辑》:“不仅为我把 梁王 妃的名字,把 通济桥 的废址,通同考查了出来,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地方风物,使我的剧本得到分外的充实。”
(3).特指风俗,习俗。《明史·西域传四·天方》:“ 马哈麻 墓后有一井,水清而甘。泛海者必汲以行,遇颶风取水洒之即息。当 郑和 使西洋时,传其风物如此。” ——《漢語大詞典》
(2).风俗物产。 宋 梅尧臣 《送俞尚寺丞知蕲春县》诗:“应见言风物,於今有贡虵。”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一:“想起 江 南的风物,究竟是地理上文化上得天赋较厚呵。” 郭沫若 《孔雀胆》附录《〈孔雀胆〉资料汇辑》:“不仅为我把 梁王 妃的名字,把 通济桥 的废址,通同考查了出来,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地方风物,使我的剧本得到分外的充实。”
(3).特指风俗,习俗。《明史·西域传四·天方》:“ 马哈麻 墓后有一井,水清而甘。泛海者必汲以行,遇颶风取水洒之即息。当 郑和 使西洋时,传其风物如此。” ——《漢語大詞典》
许重(許重)xǔ zhòng
称许;看重。 元 虞集 《翰林学士承旨董公行状》:“ 世祖皇帝 在潜藩,命公主文书,讲説帐中,常见许重。” ——《漢語大詞典》
寻 ( 尋 ) xún
寻 [ xún ]
-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