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行舟 xíng zhōu
(1).航行中的船。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南朝 梁简文帝 《咏疏枫》诗:“落叶洒行舟,仍持送远客。”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西湖好》词:“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2).驾船航行。 北齐 刘昼 《新论·履信》:“虽欲立行而不立信,犹无檝而行舟。” 李大钊 《五峰游记》:“水路两岸,万山重迭,暗崖很多,行舟最要留神,而景致绝美。” ——《漢語大詞典》
(2).驾船航行。 北齐 刘昼 《新论·履信》:“虽欲立行而不立信,犹无檝而行舟。” 李大钊 《五峰游记》:“水路两岸,万山重迭,暗崖很多,行舟最要留神,而景致绝美。” ——《漢語大詞典》
牵挽(牽輓)qiān wǎn
(1).亦作“ 牵輓 ”。牵拉。指拉物。《后汉书·董卓传》:“牵挽臣车,使不得行。”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一:“石麤肆磨礪,波恶厌牵挽。”《法苑珠林》卷二二:“ 晋州 陷日,像汗流地……后欲倒之,人牛六十牵挽不遂。” 明 李东阳 《送梁廷美黄门之陕西参政》诗:“随车少妇劳牵輓,失穴残胡尚陆梁。”《人民文学》1977年第1期:“星罗棋布的油井,牵挽着条条‘油龙’飞腾疾游。”
(2).牵扯。 清 恽敬 《望仙亭记》:“若 纯阳真人 ,求之縉绅先生之撰述,未尝言其学於 释 氏,而 释 氏必牵挽之。”
(3).援引。指用人。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陛下始缘都城楮贱米贵,牵挽用臣。今虽楮稍重而贱之源犹在;糴渐平而贵之根自若,惧终不足寄委。”《元典章·吏部二·父子兄弟做官回避》:“前省官 阿合马 、 郝禎 等……父子居於省部,子姪列於州郡,牵挽私亲,树立党錮,莫甚於此。”
(4).牵制。 清 黄宗羲 《五军都督府都事佩于李君墓志铭》:“故使君而当平世,必能扶植善类,不为小人所牵挽。” 清 恽敬 《同游海幢寺记》:“士大夫登朝之日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 ——《漢語大詞典》
(2).牵扯。 清 恽敬 《望仙亭记》:“若 纯阳真人 ,求之縉绅先生之撰述,未尝言其学於 释 氏,而 释 氏必牵挽之。”
(3).援引。指用人。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陛下始缘都城楮贱米贵,牵挽用臣。今虽楮稍重而贱之源犹在;糴渐平而贵之根自若,惧终不足寄委。”《元典章·吏部二·父子兄弟做官回避》:“前省官 阿合马 、 郝禎 等……父子居於省部,子姪列於州郡,牵挽私亲,树立党錮,莫甚於此。”
(4).牵制。 清 黄宗羲 《五军都督府都事佩于李君墓志铭》:“故使君而当平世,必能扶植善类,不为小人所牵挽。” 清 恽敬 《同游海幢寺记》:“士大夫登朝之日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 ——《漢語大詞典》
由来(由來)yóu lái
(1).自始以来;历来。《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子敬 病篤,道家上章应首过,问 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红楼梦》第一二○回:“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赵朴初 《南京访梅园新村》诗:“几榻摩挲思战鬭,由来大业出艰难。”
(2).来由;原因。《宋书·武帝纪中》:“吾处怀期物,自有由来。” 梁启超 《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四:“而此现象,不先见於 英 ,而先见於 美 ,有由来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新文字》:“主张罗马字拼音和拉丁化者两派的争执,其实并不在精密和粗疏,却在那由来,也就是目的。” ——《漢語大詞典》
(2).来由;原因。《宋书·武帝纪中》:“吾处怀期物,自有由来。” 梁启超 《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四:“而此现象,不先见於 英 ,而先见於 美 ,有由来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新文字》:“主张罗马字拼音和拉丁化者两派的争执,其实并不在精密和粗疏,却在那由来,也就是目的。”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十倍
战国策见三旦下而又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 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
又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今王发军虽倍其前臣料赵国守备亦以十倍矣 史记高帝纪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价又苏秦传齐紫败素也而贾十倍注索隐曰谓紫色 贵于帛十倍而本是败素以喻齐虽有大名而其国中困弊也见又田单传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 皆涕泣其欲出战怒自十倍水汉书沟洫志通渠有三利不通有三害民常罢于救 半失作业水行地上凑润上彻民则病湿气木皆立枯卤不生榖决溢有败为鱼鳖食此三害也若有渠溉则盐卤下湿填淤加肥故种禾麦更为粳稻高田五倍下田十倍转漕舟船之便此三利也
又货殖传乌氏蠃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戎王戎王十倍其价君蜀志诸葛亮传先主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家终定大事墓晋书祖逖传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 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谓齐书褚炫传炫少清简为从舅王景文所知从兄渊 人曰从弟廉胜独立乃十倍于我也府唐书李珏传迁河南节度使罢横赋宿逋百馀万而 库十倍于初 宋史顾忻传有杭州仁和人李琼以鬻缯为业事母孝夜常十馀起省母母喜食时新琼百方求市得必十倍酬其直 新书谚曰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正人十倍邪辟无由来 易林韩氏长女嫁于东海多貌美好宜家富寿利得十倍和阴符经见一源下分黄庭坚 实之春日诗见五 下 ——《骈字类编》
又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今王发军虽倍其前臣料赵国守备亦以十倍矣 史记高帝纪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价又苏秦传齐紫败素也而贾十倍注索隐曰谓紫色 贵于帛十倍而本是败素以喻齐虽有大名而其国中困弊也见又田单传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 皆涕泣其欲出战怒自十倍水汉书沟洫志通渠有三利不通有三害民常罢于救 半失作业水行地上凑润上彻民则病湿气木皆立枯卤不生榖决溢有败为鱼鳖食此三害也若有渠溉则盐卤下湿填淤加肥故种禾麦更为粳稻高田五倍下田十倍转漕舟船之便此三利也
又货殖传乌氏蠃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戎王戎王十倍其价君蜀志诸葛亮传先主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家终定大事墓晋书祖逖传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 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谓齐书褚炫传炫少清简为从舅王景文所知从兄渊 人曰从弟廉胜独立乃十倍于我也府唐书李珏传迁河南节度使罢横赋宿逋百馀万而 库十倍于初 宋史顾忻传有杭州仁和人李琼以鬻缯为业事母孝夜常十馀起省母母喜食时新琼百方求市得必十倍酬其直 新书谚曰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正人十倍邪辟无由来 易林韩氏长女嫁于东海多貌美好宜家富寿利得十倍和阴符经见一源下分黄庭坚 实之春日诗见五 下 ——《骈字类编》
青衿 qīng jīn
(1).青色交领的长衫。古代学子和 明 清 秀才的常服。《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 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息丝布启》:“青衿宜袭,书生无废学之诗;春服既成,童子得 雩 沂 之舞。”《新唐书·礼乐志九》:“其日,鑾驾将至,先置之官就门外位,学生俱青衿服,入就位。”《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蒙前任大宗师考补博士弟子员。这领青衿不为希罕,却喜小侄的文章前三天满城都传遍了。”
(2).借指学子。 明 清 亦指秀才。《魏书·逸士传·李谧》:“方欲训彼青衿,宣扬坟典。”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絳帐语道,青衿质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身列青衿,败检酿命。”自注:“科举时称秀才为青衿。”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 明 以来之文臣不为公侯,必待艰难考试乃得青衿。”
(3).穿青色衣服的人。多指青少年。 宋 苏轼 《坤城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青衿旅进,虽末技而毕陈;黄屋天临,知下情之无壅。”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学子。 明 清 亦指秀才。《魏书·逸士传·李谧》:“方欲训彼青衿,宣扬坟典。”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絳帐语道,青衿质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身列青衿,败检酿命。”自注:“科举时称秀才为青衿。”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 明 以来之文臣不为公侯,必待艰难考试乃得青衿。”
(3).穿青色衣服的人。多指青少年。 宋 苏轼 《坤城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青衿旅进,虽末技而毕陈;黄屋天临,知下情之无壅。” ——《漢語大詞典》
折杨柳(折楊柳)shé yáng liǔ
(1).古《横吹曲》名。传说 汉 代 张骞 从 西域 传入《德摩诃兜勒曲》, 李延年 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以为武乐。 魏 晋 时古辞亡失。 晋 太康 末, 京 洛 有《折杨柳》歌,辞多言兵事劳苦。 南朝 梁 、 陈 和 唐 人多为伤春惜别之辞,而怀念征人之作尤多。曲为五言,唯 唐 有七言者。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二·折杨柳》。
(2).词牌名。即《杨柳枝》。 ——《漢語大詞典》
(2).词牌名。即《杨柳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