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仙游已作朝霞会,尘世空将旧屦藏。

郑刚中宋代〕《悼八婶孺人

当年枣栗奉高堂,憔悴俄惊哭杞梁。
目见两孤成乳酪,坐闻一节胜冰霜。
仙游已作朝霞会,尘世空将旧屦藏。
莫问生来寿何许,曾孙儿女亦成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仙游朝霞尘世

仙游(仙遊)xiān yóu
亦作“僊游”。
(1).指信奉道教的人远出求仙访道。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五:“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六琴说》:“ 马明生 仙游,见神女於玉几上弹一弦琴,而五音具奏。” 明 屠隆 《綵毫记·知几引退》:“侍奉君王不到头,飘然一衲赋仙游。”
(2).古指亡灵,谓游于仙界,成仙而去。旧亦用为称人死亡的婉辞。 宋 王安石 《英宗祔庙礼毕慰皇帝表》:“仙游既集於宗祊,圣念弥勤於翼室。”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绍兴 初,取 京 ( 蔡京 )亲书,因下詔曰:‘ 隆祐 皇太后僊游不返,殯奉有期,永怀保祐之功,务极褒崇之典。’”《西湖佳话·孤山隐迹》:“ 李諮 闻信,不胜惊悼道:‘我 李諮 承圣恩赐我守 杭 ,一则得以领略湖山佳景,二则便可请教 君復 先生诗篇墨妙,不料仙游,我 李諮 何不幸至此!’”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朝霞 zhāo xiá
初升太阳照映的云彩。《楚辞·远游》:“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 南朝 梁 王枢 《徐尚书座赋得阿怜》诗:“红莲披早露,玉貌映朝霞。” 宋 苏舜钦 《哭曼卿》诗:“唯君颜色不復见,精魄飘忽随朝霞。”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朝霞的颜色是自浓而淡,自青紫而深红,然后一轮朝日,从松岭捧将上来,大地上一切都从梦中醒觉。”  ——《漢語大詞典》
会 ( 會 ) huì/kuài
会 [ huì ]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
  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
  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
  4. 彼此见面:~面。~见。
  5. 付钱:~账。~钞。
  6. 理解,领悟,懂:~心,体~。
  7. 能,善于:~游泳。~英语。
  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
  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
  10. 恰好,正好:~天大雨。
  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会 [ kuài ]
  1. 总计:~计(❶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❷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
  2. 姓。
尘世(塵世)chén shì
犹言人间;俗世。 唐 元稹 《度门寺》诗:“心源虽了了,尘世苦憧憧。” 元 不忽木 《点绛唇·辞朝》曲:“臣离了九重宫闕,来到这八方宇宙,寻几箇诗朋酒友,向尘世外消磨白昼。”《老残游记》第十回:“不但此曲为尘世所无,即此弹法亦山中古调,非外人所知。” 郭沫若 《落叶·第二十三信》:“想在远隔尘世的深山之中寂寞地但是是高贵地去生活着的景慕,强烈地在我心中浮动。”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1.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3.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1.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1.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2.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1.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2.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1.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将 ( 將 ) jiāng/jiàng
将 [ jiāng ]
  1. 快要:~要。~至。~来。即~。
  2. 带领,扶助:~雏。扶~。~军。
  3. 拿,持:~心比心。
  4. 把:~门关好。
  5.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
  6.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7. 保养:~养。~息。
  8. 兽类生子:~驹。~小猪。
  9.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10. 又,且:~信~疑。
  11.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12. 刚,刚刚:~~。~才。
  13. 姓。
将 [ jiàng ]
  1.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2.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1. 过时的,与“”相对:~式。~俗。
  2.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3.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4.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屦 ( 屨 ) jù
屦 [ jù ]
  1. 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贱踊贵(鞋价低贱而假肢却很贵,形容社会黑暗,统治者惨无人道,滥施酷刑)。
  2. 践踏。
  3. 古同“”。
藏 cáng/zàng《國語辭典》

藏 [ cáng ]

  1. 储存。如:「收藏」、「储藏」。《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
  2. 隐匿。如:「躲藏」、「藏拙」、「藏污纳垢」。《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唐·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3. 怀抱。《易经·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庄子·应帝王》:「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1. 姓。如南朝宋有藏凝之。

藏 [ zàng ]

  1. 储存东西的地方。如:「宝藏」。《礼记·月令》:「命百官,谨盖藏。」《史记·卷三○·平准书》:「山海,天地之藏也。」
  2. 内脏。《淮南子·原道》:「夫心者,五藏之主也。」唐·李白〈东海有勇妇〉诗:「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通「脏」。
  3. 西藏的简称。如:「蒙藏一带」。
  4. 边疆民族。主要分布于大陆地区西藏、西康、青海一带。旧称为「吐蕃」。
  5. 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如:「道藏」、「藏经」。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宝台大寺,为立禅师所建,三年前立师东游请藏,久离此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