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日致之,又惧民生蠹。
郑刚中〔宋代〕《送宋叔海郎中总领湖北》
余生得奇疾,傲世事矜倨。
错落气少合,指摘心不恕。
人亦谓可憎,不作朋友数。
自分与西山,终焉约良俉。
忆昨奉严召,孤迹踏朝路。
枫落天江冷,此是识君处。
东厨窃馀饩,西府共官团。
文书入同阅,茵冯出联驭。
从违一毫发,所适无异趣。
重愧牛铎凡,不与黄钟迕。
霜啼入天衢,先我呈远步。
所幸时从容,一笑或相遇。
君今持使节,忽此戒徒御。
分袂固良苦,馀怀尚能布。
北方暗虏马,君相勤远虑。
正当收杞梓,留作庙堂助。
何为使吾子,千里治财赋。
苍璧白鹿皮,似亦天所措。
君如玉壶冰,透里无滓污。
清诗近道要,容易不肯吐。
人於寸管中,时见斑一露。
其如济剧手,妙敏难悉疏。
刀硎未轻发,千牛已神怖。
使图中兴业,吾知有馀裕。
无乃上流势,貔虎夕屯聚。
三军傥不饱,难以责坚戍。
千金日致之,又惧民生蠹。
聊烦笑谈顷,非君可谁付。
长江八月风,帆饱舟楫具。
结束持行李,功名戒迟暮。
如闻豫章北,下接武昌渡。
公馀一樽酒,时可对亲故。
孰与红尘中,轮蹄日驰骛。
嗟余蒲柳姿,领发已垂素。
双溪有小园,清流锁烟雾。
年来枕边梦,合眼见鸥鹭。
焉堪久劳役,短豆成恋顾。
不待相汰逐,襥被行亦去。
今兹怀别恨,密坐不能诉。
酒阑可无言,君行已称遽。
错落气少合,指摘心不恕。
人亦谓可憎,不作朋友数。
自分与西山,终焉约良俉。
忆昨奉严召,孤迹踏朝路。
枫落天江冷,此是识君处。
东厨窃馀饩,西府共官团。
文书入同阅,茵冯出联驭。
从违一毫发,所适无异趣。
重愧牛铎凡,不与黄钟迕。
霜啼入天衢,先我呈远步。
所幸时从容,一笑或相遇。
君今持使节,忽此戒徒御。
分袂固良苦,馀怀尚能布。
北方暗虏马,君相勤远虑。
正当收杞梓,留作庙堂助。
何为使吾子,千里治财赋。
苍璧白鹿皮,似亦天所措。
君如玉壶冰,透里无滓污。
清诗近道要,容易不肯吐。
人於寸管中,时见斑一露。
其如济剧手,妙敏难悉疏。
刀硎未轻发,千牛已神怖。
使图中兴业,吾知有馀裕。
无乃上流势,貔虎夕屯聚。
三军傥不饱,难以责坚戍。
千金日致之,又惧民生蠹。
聊烦笑谈顷,非君可谁付。
长江八月风,帆饱舟楫具。
结束持行李,功名戒迟暮。
如闻豫章北,下接武昌渡。
公馀一樽酒,时可对亲故。
孰与红尘中,轮蹄日驰骛。
嗟余蒲柳姿,领发已垂素。
双溪有小园,清流锁烟雾。
年来枕边梦,合眼见鸥鹭。
焉堪久劳役,短豆成恋顾。
不待相汰逐,襥被行亦去。
今兹怀别恨,密坐不能诉。
酒阑可无言,君行已称遽。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千金 qiān jīn
(1).极言钱财多。《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 者, 阳翟 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二:“ 君庸 少年裘马,挥斥千金,负纵横捭闔之才,游 长安 塞外,不得志而死。”
(2).形容贵重。《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虽有乎千金之玉巵,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 元 郝经 《老马》诗:“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櫪仍存万里心。”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张梦庐》:“公何忍以千金之躯,轻其孤注之掷耶?”
(3).形容富贵。《韩非子·难四》:“千金之家,其子不仁,人之急利甚也。”《史记·货殖列传》:“是故 江 淮 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4).见“ 千金小姐 ”。
(5). 唐 孙思邈 所撰医书《千金方》的省称。 思邈 认为人命贵于千金,治人一命,等于施舍千金,故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千金》有一方,用礜石辅以乾薑乌头之类,名匈奴露宿丹。” ——《漢語大詞典》
(2).形容贵重。《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虽有乎千金之玉巵,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 元 郝经 《老马》诗:“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櫪仍存万里心。”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张梦庐》:“公何忍以千金之躯,轻其孤注之掷耶?”
(3).形容富贵。《韩非子·难四》:“千金之家,其子不仁,人之急利甚也。”《史记·货殖列传》:“是故 江 淮 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4).见“ 千金小姐 ”。
(5). 唐 孙思邈 所撰医书《千金方》的省称。 思邈 认为人命贵于千金,治人一命,等于施舍千金,故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千金》有一方,用礜石辅以乾薑乌头之类,名匈奴露宿丹。” ——《漢語大詞典》
日致
韩非子夫良马固车五十而一置使中手御之追速致远可以及也而千里可日致也 ——《骈字类编》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惧 ( 懼 ) jù
惧 [ jù ]
- 害怕:恐~。~怕。~惮。~怯。~色。临危不~。
民生 mín shēng
(1).民众的生计、生活。《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匱。” 明 何景明 《应诏陈言治安疏》:“民生已困,寇盗未息,兵马弛备,财力并竭。” 章炳麟 《訄书·商鞅》:“国政陵夷,民生困敝,其危不可以终一餔。” 孙中山 《民生主义》:“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2).人的本性。《书·君陈》:“惟民生厚,因物有迁。” 孔 传:“言人自然之性敦厚。”
(3).人生。《楚辞·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朱熹 集注:“言人生各随气习,有所好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鲁 穆叔 会晋归,告 孟孝伯 曰:‘ 赵孟 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 孝伯 曰:‘民生几何,谁能毋偷!’”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七:“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年去年来自如削,白髮零落不胜冠。”
(4).生民,民众。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自天地权舆,民生攸始,遐哉眇邈,无得而言焉。” 明 何景明 《忧旱赋》:“嗟民生之何尤兮,憯遘兹之匪辰!”《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民生以德义为本,兵事以民为本。惟有德义者,方能恤民。能恤民者,方能用兵。” 清 钱谦益 《卢维屏授通议大夫制》:“有司益用不职,民生无所告愬。”
(5). 明 清 科举制度,庶民纳粟入官,取得监生资格的称谓。《明史·选举志一》:“迨开纳粟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
(6).泛称平民身分的学生,与“官生”相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宗室应试之始》:“﹝ 郑世子 ﹞条奏七事,俱为宗藩应试,臚列,一令奉国中尉以下,尽同民生赴考入学。”《清史稿·选举志一》:“少詹事 李若琳 首为祭酒,请仿 明 初制,广收生徒,官生除恩廕外,七品以上官子弟勤敏好学者,民生除贡生外,廪、增、附生员文义优长者,并许提学考选送监。”
(7).谓人口增殖。 严复 《〈原富〉按语》:“地产有限而民生无穷。” ——《漢語大詞典》
(2).人的本性。《书·君陈》:“惟民生厚,因物有迁。” 孔 传:“言人自然之性敦厚。”
(3).人生。《楚辞·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朱熹 集注:“言人生各随气习,有所好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鲁 穆叔 会晋归,告 孟孝伯 曰:‘ 赵孟 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 孝伯 曰:‘民生几何,谁能毋偷!’”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七:“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年去年来自如削,白髮零落不胜冠。”
(4).生民,民众。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自天地权舆,民生攸始,遐哉眇邈,无得而言焉。” 明 何景明 《忧旱赋》:“嗟民生之何尤兮,憯遘兹之匪辰!”《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民生以德义为本,兵事以民为本。惟有德义者,方能恤民。能恤民者,方能用兵。” 清 钱谦益 《卢维屏授通议大夫制》:“有司益用不职,民生无所告愬。”
(5). 明 清 科举制度,庶民纳粟入官,取得监生资格的称谓。《明史·选举志一》:“迨开纳粟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
(6).泛称平民身分的学生,与“官生”相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宗室应试之始》:“﹝ 郑世子 ﹞条奏七事,俱为宗藩应试,臚列,一令奉国中尉以下,尽同民生赴考入学。”《清史稿·选举志一》:“少詹事 李若琳 首为祭酒,请仿 明 初制,广收生徒,官生除恩廕外,七品以上官子弟勤敏好学者,民生除贡生外,廪、增、附生员文义优长者,并许提学考选送监。”
(7).谓人口增殖。 严复 《〈原富〉按语》:“地产有限而民生无穷。” ——《漢語大詞典》
蠹 dù《國語辭典》
蠹 [ dù ]
名- 蛀虫。如:「木蠹」。《说文解字·䖵部》「蠹」字·清·段玉裁·注:「在木中食木者也。」唐·李贺〈堂堂〉诗:「十年粉蠹生画梁,饥虫不食堆碎黄。」
- 从中败损或侵耗财物的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兵民之残也,财用之蠹。」《商君书·修权》:「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
- 蛀烂、腐蚀。《吕氏春秋·季春纪·季春》:「因智而明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唐·韩愈〈杂诗〉:「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