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范郎笑我支床龟,忽遣致我重宝赍。

张孝祥宋代〕《近得一二砚示范达甫笑以为堪支床也许送端州大砚作诗以坚其约

范郎紫玉馀半圭,翻手作云雨雹随。龙蛇起陆孔翠飞,云收雨霁千首诗。

荐以文锦盘珠玑,夜光发屋邻翁知。桂州刺史书成痴,单车万里日夜驰。

囊中已无去年锥,欠此石友相娱嬉。范郎笑我支床龟,忽遣致我重宝赍。

金印如斗不愿携,爱此直欲忘朝饥。君行题舆古端溪,溪石丑好纷不齐。

溪边之人足谩欺,须君眼力为辨之。更作万斛之墨池,为君大书十丈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支床龟重宝

范 ( 範 ) fàn《國語辭典》

范 [ fàn ]

  1. 法則。《爾雅·釋詁上》:「範,常也。」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九·爾雅音義上》:「範,音犯。字或作范,同。」通「範」。
  2. 鑄造器物的模型。《荀子·彊國》:「刑范正,金錫美,工治巧,火齊得。」唐·楊倞·注:「刑、范,鑄劍規模之器也。」通「範」。
  3. 姓。如宋代有范仲淹。
郎 láng/làng《國語辭典》

郎 [ láng ]

  1. 秦漢時起,官多稱為「郎」。如:「侍郎」、「尚書郎」。《漢書·卷六八·霍光傳》:「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
  2. 對男子的美稱。如:「周郎」、「少年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唐·李白〈橫江詞〉六首之五:「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3. 婦女對丈夫或情人的稱呼。如:「郎有情,妹有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生縱不得與郗郎同室,死寧不同穴!」唐·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4. 僕役對主人的稱呼。《新唐書·卷一二四·宋璟傳》:「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
  5. 女子也稱為「郎」。如:「女郎」。
  6. 姓。如漢代有郎顗。
笑 xiào《國語辭典》

笑 [ xiào ]

  1.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2.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1.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支床龟(搘牀龜)zhī chuáng guī
古代传说的支床之龟。《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牀足,行二十餘岁,老人死,移牀,龟尚生不死。”《太平广记》卷二七一引 唐 无名氏《传载·张氏》:“ 燕文贞公 张説 ,其女嫁 卢氏 ,尝为舅求官,候父朝下而问焉,父不语,但指搘牀龟而示之。女拜而归室,告其夫曰:‘舅得詹事矣。’”亦省作“ 搘龟 ”。 清 吴锡麒 《折桂令·念君恩》曲:“牀要搘龟,俸将割鹤,耕待租牛。”  ——《漢語大詞典》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1.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2.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1.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1.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遣 qiǎn《國語辭典》

遣 [ qiǎn ]

  1. 差使、派发。如:「差遣」、「先遣部队」、「调兵遣将」。《墨子·非儒下》:「乃遣子贡之齐,因南郭惠子,以见田常。」
  2. 释放、放走。如:「遣散」。《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
  3. 放逐、贬谪。汉·王符《潜夫论·贤难》:「及太子问疾,帝令吮痈,有难之色,帝不悦而遣太子。」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
  4. 排解、消除。如:「消遣」、「排遣」。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寂。」《红楼梦·第五回》:「趁著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5. 使、令。元·翁森〈四时读书乐〉诗:「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致 ( 緻 ) zhì《國語辭典》

致 [ zhì ]

  1. 给予。《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晋书·卷四三·山涛传》:「今致钱二十万、谷二百斛。」
  2. 达到。《庄子·外物》:「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
  3. 传达、表示。《诗经·小雅·楚茨》:「工祝致告,徂赉孝孙。」《三国志·卷二四·魏书·崔林传》:「仗节统事,州邵莫不奉牋致敬。」
  4. 招引、延揽。《易经·需卦·九三》:「需于泥,致寇至。」《汉书·卷三九·萧何传》:「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
  5. 归还、退回。《公羊传·宣公元年》:「既而曰若此乎,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
  6. 尽心、尽力。《论语·子张》:「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7. 推极、穷究。《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1. 旨趣、意态。《魏书·卷九三·恩幸传·茹皓传》:「树草栽木,颇有野致。」
  2. 事物的道理。《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
重宝(重寶)zhòng bǎo
(1).犹重器。多指鼎彝宝器。《战国策·东周策》:“ 西周 者,故天子之国也,多名器重宝。”
(2).泛指贵重的财宝。《孔子家语·屈节》:“重宝以悦其心,卑辞以尊其礼。” 汉 贾谊 《过秦论上》:“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收市重宝,逃入反侧之地。” 明 刘基 《郁离子·犁冥》:“余实有重宝,今将献之。”
(3). 中国 古钱币的一种名称。以一当十、或当五十,有铜、铁、铅质的三种。币面多在“重宝”二字前铸有年号。最早的是 唐肃宗 乾元 元年(公元758年)铸的“乾元重宝”。后有 南汉 的“乾亨重宝”、 宋仁宗 的“庆历重宝”、 宋徽宗 的“崇寧重宝”和 清 代的“咸丰重宝”等。参阅《清史稿·食货志五》。  ——《漢語大詞典》
赍 ( 賫 齎 ) jī
赍 [ jī ]
  1. 怀抱着,带着:~恨。~持(拿着)。~志而没()(志未遂而死去)。
  2. 把东西送给别人:~发(资助)。~赏。~盗粮(把粮食送给盗贼,喻帮助敌人做坏事)。
  3. 旅行的人携带衣食等物:“行者~,居者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