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施膏泽手,小使千里足。
郑刚中〔宋代〕《陪权郡符正民九日游西山》
符公寄郡理,犀刃不可触。
白书庭无讼,一切就整萧。
秋风九月凉,闲暇顾僚属。
谓兹落帽会,千载有贤躅。
西山多爽气,盍亦具艰仆。
晓出古城隅,薄雾隐疏木。
乍见溪山明,已洗簿书俗。
云间阿兰若,小步偏深曲。
逸兴不受制,更到山之麓。
吊古动高怀,临风展遐瞩。
扶光迫西汜,回棹泛清渌。
钩帘陈密坐,罗列进肴餗。
宾这岸巾帻,礼数免挽束。
时因笑语惊,鸥鹭入芦竹。
导从偃旌旗,城郭初灯烛。
我愧人物微,情睠久虚辱。
终日陪后乘,可但玩黄菊。
亦复见民田,枯秸瘦无谷。
那能给租赋,止可纵刍牧。
吾民窘穷状,蠹损非一日。
愿施膏泽手,小使千里足。
化此登高乐,伴散入幽谷。
尽令登春台,老稚同鼓腹。
公徐登庙堂,摩天逞鸿鹄,
下瞰清中原,更作四海福。
白书庭无讼,一切就整萧。
秋风九月凉,闲暇顾僚属。
谓兹落帽会,千载有贤躅。
西山多爽气,盍亦具艰仆。
晓出古城隅,薄雾隐疏木。
乍见溪山明,已洗簿书俗。
云间阿兰若,小步偏深曲。
逸兴不受制,更到山之麓。
吊古动高怀,临风展遐瞩。
扶光迫西汜,回棹泛清渌。
钩帘陈密坐,罗列进肴餗。
宾这岸巾帻,礼数免挽束。
时因笑语惊,鸥鹭入芦竹。
导从偃旌旗,城郭初灯烛。
我愧人物微,情睠久虚辱。
终日陪后乘,可但玩黄菊。
亦复见民田,枯秸瘦无谷。
那能给租赋,止可纵刍牧。
吾民窘穷状,蠹损非一日。
愿施膏泽手,小使千里足。
化此登高乐,伴散入幽谷。
尽令登春台,老稚同鼓腹。
公徐登庙堂,摩天逞鸿鹄,
下瞰清中原,更作四海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愿 ( 願 ) yuàn《國語辭典》
愿 [ yuàn ]
形- 忠厚、谨慎。《书经·皋陶谟》:「柔而立,愿而恭。」《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施 shī《國語辭典》
施 [ shī ]
动- 实行、推行。如:「无计可施」、「恩威并施」。
- 给予。如:「施比受更有福」。《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宋·钱公辅〈义田记〉:「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 加。如:「施压」、「薄施脂粉」。《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庄子·大宗师》:「利泽施乎万世。」
- 设置、安置。《隋书·卷四十·宇文恺传》:「下施轮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九下·滇游日记十一》:「水分两派来,一东南,一西北,俱成悬流,桥不复能施。」
- 恩惠、德泽。如:「受施慎勿忘」。《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 姓。如汉代有施雠。
施 [ yí ]
副- 斜的古字。即斜行,迂回曲折著走路。《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汉·赵岐·注:「施者,邪施而行,不欲使良人觉也。」
- 参见「[[施施]]」条。
施 [ yì ]
动- 及、延及。《诗经·大雅·皇矣》:「施于孙子。」《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 移动、变化。《荀子·儒效》:「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唐·杨倞·注:「施,读曰移。 」《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
膏泽(膏澤)gào zé
(1).滋润作物的雨水。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甘雨膏泽,嘉生所以繁荣也,而枯木得之以速朽。” 唐 韦应物 《观田家》诗:“飢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元 王祯 《农书》卷十八:“然皆洑流内达,膏泽傍通,水利之中,最为永便。”
(2).比喻恩惠。《孟子·离娄下》:“諫行言听,膏泽下於民。” 焦循 正义:“为臣之时,諫行言从,德泽加民。” 汉 班固 《西都赋》:“功德著乎祖宗,膏泽洽乎黎庶。”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於民。”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沐浴膏泽,解脱尘劳,实惟斯人之赐,於是尊仰而崇拜之。”
(3).犹言民脂民膏。《国语·晋语九》:“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 唐 陆贽 《答宰臣请复御膳表》:“凋户疲甿,膏泽已竭。”
(4).比喻物的精华。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然其咀嚼英华,厌飫膏泽,文章之渊泉也。” 清 恽敬 《上汪瑟庵侍郎书》:“是故一介之士,屏人独处,仰而思,俯而书,无论富贵酣养者,不足与其旨甘,分其膏泽。”
(5).润发用的油脂。 明 刘基 《喜迁莺·梅花》词:“膏泽无加,铅华不御,应与素娥争丽。” 清 唐甄 《潜书·太子》:“如置膏泽於冶火之中,如置胶革於淫雨之中,岂有幸哉。”
滋润。《国语·晋语四》:“ 重耳 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阴雨也;若君实庇廕膏泽之,使能成嘉穀,荐在宗庙,君之力也。” 唐 韩愈 《袁州祭神文》之三:“田穀将死,而神膏泽之;百姓无所告,而神恤之。”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恩惠。《孟子·离娄下》:“諫行言听,膏泽下於民。” 焦循 正义:“为臣之时,諫行言从,德泽加民。” 汉 班固 《西都赋》:“功德著乎祖宗,膏泽洽乎黎庶。”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於民。”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沐浴膏泽,解脱尘劳,实惟斯人之赐,於是尊仰而崇拜之。”
(3).犹言民脂民膏。《国语·晋语九》:“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 唐 陆贽 《答宰臣请复御膳表》:“凋户疲甿,膏泽已竭。”
(4).比喻物的精华。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然其咀嚼英华,厌飫膏泽,文章之渊泉也。” 清 恽敬 《上汪瑟庵侍郎书》:“是故一介之士,屏人独处,仰而思,俯而书,无论富贵酣养者,不足与其旨甘,分其膏泽。”
(5).润发用的油脂。 明 刘基 《喜迁莺·梅花》词:“膏泽无加,铅华不御,应与素娥争丽。” 清 唐甄 《潜书·太子》:“如置膏泽於冶火之中,如置胶革於淫雨之中,岂有幸哉。”
滋润。《国语·晋语四》:“ 重耳 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阴雨也;若君实庇廕膏泽之,使能成嘉穀,荐在宗庙,君之力也。” 唐 韩愈 《袁州祭神文》之三:“田穀将死,而神膏泽之;百姓无所告,而神恤之。” ——《漢語大詞典》
手 shǒu《國語辭典》
手 [ shǒu ]
名- 人体的上肢。如:「右手」、「手脑并用」。
- 从事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如:「水手」、「选手」、「国手」、「高手」。
- 做事的人。如:「助手」、「帮手」、「人手不足」。
- 技能、本领。如:「在运动方面,他真有一手。」
- 作法。如:「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亲手写的。如:「手谕」、「手书」、「手抄」。
- 与手有关的。如:「手杖」、「手榴弹」。
-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如:「手册」。
小使 xiǎo shǐ
(1).指宫中侍役。《吕氏春秋·行论》:“ 齐王 因乃发小使以反,令 燕王 復舍。” 高诱 注:“小使,微者也。” 汉 刘向 《续列女传·班婕妤》:“始选入后宫为小使,俄而大幸为婕妤。”《新唐书·宦者传·霍仙鸣》:“已而暴卒,帝疑左右进毒,捕詰小使问状,诛数十人。”
(2).指一般佣人。《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自你去后,从无个小使来走遭。” 清 李渔 《奈何天·醉卺》:“叫丫鬟小使,替我收拾洞房。” 鲁迅 《呐喊·兔和猫》:“每个至多不过两吊钱,而三太太却花了一元,因为是叫小使上店买来的。” ——《漢語大詞典》
(2).指一般佣人。《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自你去后,从无个小使来走遭。” 清 李渔 《奈何天·醉卺》:“叫丫鬟小使,替我收拾洞房。” 鲁迅 《呐喊·兔和猫》:“每个至多不过两吊钱,而三太太却花了一元,因为是叫小使上店买来的。” ——《漢語大詞典》
千里足 qiān lǐ zú
(1).指千里马。《韩诗外传》卷七:“使驥不得 伯乐 ,安得千里之足? 造父 亦无千里之手矣。”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马到 新丰 ,向西鸣跃,帝得之甚喜。齿口并平,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 明 何景明 《五马行》:“吁嗟吾州本狭促,迮径寧当千里足。”
(2).泛指能行千里者。《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酉阳杂俎·毛篇》引作“明驼千里脚”。
(3).喻杰出人才。《后汉书·延笃传》:“ 延叔坚 有王佐之才,奈何屈千里之足乎?” 唐 武元衡 《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诗:“高德十年兄,异才千里足。” ——《漢語大詞典》
(2).泛指能行千里者。《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酉阳杂俎·毛篇》引作“明驼千里脚”。
(3).喻杰出人才。《后汉书·延笃传》:“ 延叔坚 有王佐之才,奈何屈千里之足乎?” 唐 武元衡 《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诗:“高德十年兄,异才千里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