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散人蓝田吏,紫髯参军三语罗。
春江晓鼓收更鼍,笋舆催上西城坡。
嵩阳散人蓝田吏,紫髯参军三语罗。
机云兄弟更奇绝,杖藜杂沓行逶迤。
孤芳冷蕊正明媚,却笑桃李空繁多。
卑枝横路霭香阵,远树山林扬素波。
石肠冷淡老眼暗,对此不忍空樽牺。
四宾衮衮饮翻河,攀花覆盏自起歌。
语剧嗔眉动轻皱,酒薰笑脸生微涡。
跳丸背我何太急,谁为返旆追羲和。
商量嫩蕊暂留住,后来载酒无蹉跎。
嵩阳散人蓝田吏,紫髯参军三语罗。
机云兄弟更奇绝,杖藜杂沓行逶迤。
孤芳冷蕊正明媚,却笑桃李空繁多。
卑枝横路霭香阵,远树山林扬素波。
石肠冷淡老眼暗,对此不忍空樽牺。
四宾衮衮饮翻河,攀花覆盏自起歌。
语剧嗔眉动轻皱,酒薰笑脸生微涡。
跳丸背我何太急,谁为返旆追羲和。
商量嫩蕊暂留住,后来载酒无蹉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嵩阳(嵩陽)sōng yáng
(1). 嵩山 之南。 唐 李白 《送杨山人归嵩山》诗:“我有万古宅, 嵩 阳 玉女峰 。”
(2).寺观名。在 河南省 登封县 太室山 下。 北魏 太和 年间建,初名 嵩阳寺 。 唐 改名 嵩阳观 , 宋 改名 天封观 , 元 改名 嵩阳宫 。宫前有 唐 徐浩 书《嵩阳观圣德感应颂》石刻,境内有古柏三株,传为 汉武帝 登 嵩山 时所封。参阅《清一统志·河南·河南府一》。 ——《漢語大詞典》
(2).寺观名。在 河南省 登封县 太室山 下。 北魏 太和 年间建,初名 嵩阳寺 。 唐 改名 嵩阳观 , 宋 改名 天封观 , 元 改名 嵩阳宫 。宫前有 唐 徐浩 书《嵩阳观圣德感应颂》石刻,境内有古柏三株,传为 汉武帝 登 嵩山 时所封。参阅《清一统志·河南·河南府一》。 ——《漢語大詞典》
散人 sǎn rén
1.平庸无用的人。《墨子·非儒下》:“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庄子·人间世》:“ 匠石 归,櫟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2.不为世用的人;闲散自在的人。 唐 陆龟蒙 《江湖散人传》:“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无覊限,为时之怪民,束於礼乐者外之曰:‘此散人也。’” 宋 司马光 《和宇文公南途中见寄》:“深慙白首恋微禄,不向青山为散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云水散人,拙於应对,不如避之为佳。” ——《漢語大詞典》
2.不为世用的人;闲散自在的人。 唐 陆龟蒙 《江湖散人传》:“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无覊限,为时之怪民,束於礼乐者外之曰:‘此散人也。’” 宋 司马光 《和宇文公南途中见寄》:“深慙白首恋微禄,不向青山为散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云水散人,拙於应对,不如避之为佳。” ——《漢語大詞典》
蓝田(藍田)lán tián
(1).县名。在 陕西省 渭河平原 南缘、 秦岭 北麓、 渭河 支流 灞河 上游。 秦 置县,以产美玉闻名。 汉 班固 《西都赋》:“陆海珍藏, 蓝田 美玉。”
(2).借指 蓝田 之玉。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玉鞭﹞即 天寳 中异国所献,光可鑑物,节文端严,虽 蓝田 之美,不能过也。”
(3).关名。即 秦 之 峣关 ,在今 陕西省 蓝田县 东南。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 蓝田 十月雪塞关,我兴南望愁羣山。”
(4).山名。在 蓝田县 东。 明 何景明 《宝剑篇》:“又不见 蓝田 寳山空突兀,顽石却指神锋秃。” ——《漢語大詞典》
(2).借指 蓝田 之玉。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玉鞭﹞即 天寳 中异国所献,光可鑑物,节文端严,虽 蓝田 之美,不能过也。”
(3).关名。即 秦 之 峣关 ,在今 陕西省 蓝田县 东南。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 蓝田 十月雪塞关,我兴南望愁羣山。”
(4).山名。在 蓝田县 东。 明 何景明 《宝剑篇》:“又不见 蓝田 寳山空突兀,顽石却指神锋秃。” ——《漢語大詞典》
吏 lì《國語辭典》
吏 [ lì ]
名- 在政府机关中处理公务的人员。如:「官吏」、「酷吏」、「贪官污吏」。《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 姓。如汉代有吏宗。
紫髯
唐 杜甫 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 御史新骢马,参军旧紫髯。
唐 韩翃 送李中丞赴商州 当年紫髯将,他日黑头公。
唐 白居易 新乐府 西凉伎 刺封疆之臣也 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
唐 朱庆馀 羽林郎 紫髯年少奉恩初,直閤将军尽不如。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 其一 冢木立绀发,崖林张紫髯。
宋 苏轼 宿馀杭法喜寺,寺后绿野堂,望吴兴诸山,怀孙莘老学士 烹鱼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骈字类编》
唐 韩翃 送李中丞赴商州 当年紫髯将,他日黑头公。
唐 白居易 新乐府 西凉伎 刺封疆之臣也 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
唐 朱庆馀 羽林郎 紫髯年少奉恩初,直閤将军尽不如。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 其一 冢木立绀发,崖林张紫髯。
宋 苏轼 宿馀杭法喜寺,寺后绿野堂,望吴兴诸山,怀孙莘老学士 烹鱼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骈字类编》
参军(參軍)cān jūn
(1).官名。 东汉 末始有“参某某军事”的名义,谓参谋军事。简称“参军”。 晋 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沿至 隋 唐 ,兼为郡官。 明 清 称经略为参军。
(2). 唐 宋 时“参军戏”的脚色名。 唐 李商隐 《骄儿诗》:“忽復学参军,按声唤苍鶻。” 清 黄景仁 《十四夜宴程澂江学使者座》诗:“又是当场一辈人,参军苍鶻纷成队。”参见“ 参军戏 ”。
(3).参加军队。 丁玲 《杜晚香·作媳妇》:“抗 美 援 朝 , 晚香 还来不及懂得这个新名词, 李 家的小儿子就报名参军了。”
(4).猿和猪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猿,一名参军。”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猪》:“猪,一名参军。” ——《漢語大詞典》
(2). 唐 宋 时“参军戏”的脚色名。 唐 李商隐 《骄儿诗》:“忽復学参军,按声唤苍鶻。” 清 黄景仁 《十四夜宴程澂江学使者座》诗:“又是当场一辈人,参军苍鶻纷成队。”参见“ 参军戏 ”。
(3).参加军队。 丁玲 《杜晚香·作媳妇》:“抗 美 援 朝 , 晚香 还来不及懂得这个新名词, 李 家的小儿子就报名参军了。”
(4).猿和猪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猿,一名参军。”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猪》:“猪,一名参军。” ——《漢語大詞典》
三语(三語)sān yǔ
(1). 晋 王衍 向 阮修 问 老 庄 与儒教异同, 修 以“将无同”三字答之,犹言该是相同吧。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后以指应对隽语。 唐 王维 《同崔傅答贤弟》诗:“更闻臺阁求三语,遥想风流第一人。” 宋 苏轼 《次韵道潜留别》:“异同更莫疑三语,物我终当付八还。”参见“ 三语掾 ”。
(2).指 宋 赵鼎 评论 邵伯温 的三句话。《宋史·儒林传二·邵伯温》:“ 赵鼎 少从 伯温 游,及当相,乞行追録,始赠秘阁修撰,尝表 伯温 之墓曰:‘以学行起 元祐 ,以名节居 绍圣 ,以言废於 崇寧 。’世以此三语尽 伯温 出处云。” ——《漢語大詞典》
(2).指 宋 赵鼎 评论 邵伯温 的三句话。《宋史·儒林传二·邵伯温》:“ 赵鼎 少从 伯温 游,及当相,乞行追録,始赠秘阁修撰,尝表 伯温 之墓曰:‘以学行起 元祐 ,以名节居 绍圣 ,以言废於 崇寧 。’世以此三语尽 伯温 出处云。” ——《漢語大詞典》
罗 ( 羅 ) luó
罗 [ luó ]
- 捕鸟的网:~网。
- 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
- 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 散布:~列。
-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
- 用罗筛东西:~面。
-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扇。
-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
- 同“脶”。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