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酒酣歌罢睡已熟,觉来星稀斗插屋。

李弥逊宋代〕《君用承事载酒筠溪上分韵得竹字

高荷盖水临风曲,美人却扇耀红玉。
溪翁爱这看不卟,密竹阴中坐幽独。
南邻新醅手自洒,贮以鸱夷转山腹。
折松扫云谢羁束,近水亭台晚香馥。
峰峦中央帖寒玉,影落杯心卧山绿。
长瓶纵横盏未覆,更遣长须隔帘赎。
酒酣歌罢睡已熟,觉来星稀斗插屋。
人间此景眼未触,只欠桓伊弄霜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酒酣觉来星稀

酒酣 jiǔ hān
谓酒喝得尽兴,畅快。《吕氏春秋·长攻》:“ 代君 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史记·高祖本纪》:“酒酣, 高祖 击筑,自为歌诗。”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不醒不醉曰酣。一曰酣,洽也。” 晋 左思 《咏史》之六:“ 荆軻 饮 燕 市,酒酣气益振。”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六:“微雨喜初霽,酒酣江復清。”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1.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2.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1.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2.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罢 ( 罷 ) bà/ba/pí
罢 [ bà ]
  1. 停,歇:~休。~工。~课。~市。~论(打消了打算)。~笔(停止写作)。
  2. 免去,解除:~免。~官。~职。~黜。
  3. 完了,毕:吃~饭。
罢 [ ba ]
  1. 同“吧”。
罢 [ pí ]
  1. 同“疲”,累。
睡 shuì《國語辭典》

睡 [ shuì ]

  1. 閉目安息,使身心凝定沉靜,以休養精神。如:「沉睡」。《漢書·卷四八·賈誼傳》:「斥候望烽燧不得臥,將吏披介冑而睡。」
  2. 躺。《儒林外史·第一二回》:「那些朋友們和我賭賽,叫我睡在街心裡,把膀子伸著,等那車來。」
  1. 睡眠時用的。如:「睡衣」、「睡袍」。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熟 shú/shóu《國語辭典》

熟 [ ​shú ]

讀音
  1. 烹煮使可食。如:「煮熟」。《論語·鄉黨》:「君賜腥,必熟而薦之。」
  2. 農作物長成。《孟子·告子上》:「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唐·皮日休〈橡媼歎〉:「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崗。」
  1. 技藝精巧的。如:「熟手」、「技藝純熟」。
  2. 常見的、認識的。如:「熟人」、「熟客」。
  3. 留有深刻印象的。如:「耳熟能詳」。
  4. 經常使用的。如:「熟字」、「熟語」。
  5. 豐收的。如:「熟年」。
  6. 經過加工煉製的。如:「熟鐵」、「熟藥」。北周·庾信〈仙山詩〉二首之二:「石軟如香飯,鉛銷似熟銀。」
  1. 深沉安穩。如:「熟睡」。
  2. 仔細、精詳。如:「熟察」、「熟讀」、「熟視」、「深思熟慮」。

熟 [ ​shóu ]

語音
  1. (一)​之語音。
觉来
醒来  ——《整理自网络》
星稀
魏晋 夏侯湛 长夜谣 星稀兮月明。
唐 元稹 闲二首 其二 雨冷新秋簟,星稀欲曙楼。
唐 李咸用 秋日送严湘侍御归京 谁听宁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  ——《骈字类编》
斗 ( 鬥 ) dǒu/dòu《國語辭典》

斗 [ dǒu ]

  1.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十升為斗……斗者,聚升之量也。」《紅樓夢·第四二回》:「如今這一個裡頭裝 了兩斗御田粳米。」
  2. 酒器。《詩經·大雅·行葦》:「酌以大斗。」《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3. 形狀像斗的器具。如:「漏斗」、「熨斗」、「米斗」、「菸斗」。
  4. 星座名:➊ ​ 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一宿,有六顆星,通稱為「南斗」。➋ ​ 北斗七星。
  5. 圓形的指紋。參見「斗箕」、「斗紋」等條。
  6. 姓。如宋代有斗蓋。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比喻小。如:「斗室」、「斗城」。
  2. 比喻大。南朝梁·簡文帝〈七勵〉:「至如牽鉤壯氣,斗膽豪心。」
  3. 險峻、陡峭。《史記·卷二八·封禪書》:「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云。」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閩遊日記》:「蓋是山四面斗削,惟一線為暗磴,百丈為明梯。」通「陡」。
  1. 驟然、突然。唐·韓愈〈答張十一功曹〉詩:「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
插 chā《國語辭典》

插 [ chā ]

  1. 刺入、扎入。如:「一根針插進我的手掌了。」
  2. 栽種。宋·陸游〈時雨〉詩:「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3. 放進、擺入。如:「插花」、「筆插入筆筒」。
  4. 參入其間。宋·陳造〈再次韻答許節推〉詩:「宦途要處難插手,詩社叢中常引頭。」
屋 wū《國語辭典》

屋 [ wū ]

  1. 房舍。如:「茅屋」、「住屋」、「房屋」。
  2. 房间。如:「这屋子光线充足。」
  3. 车盖。《文选·张衡·东京赋》:「輹弩重旃,朱旄青屋。」《辽史·卷五五·仪卫志一》:「平头辇,常行用之。制如逍遥,无屋。」
  4. 帐幕。《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墨子·节葬下》:「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屋幕。」通「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