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千年 qiān nián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漢語大詞典》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名-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 很、極。如:「老遠」、「老早」。
-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木 mù《國語辭典》
木 [ mù ]
名- 树、木本植物的通称。如:「草木」、「树木」、「花木扶疏」。
- 木材。如:「朽木不可雕」、「棺木」、「寿木」。《书经·说命上》:「说复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从谏则圣。』」
- 棺材。如:「行将就木」。
-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 木星的简称。
- 姓。如晋朝有木华。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用木材制成的。如:「木椅」、「木屋」。
- 性情朴实。如:「刚毅木讷」。《新五代史·卷二二·梁臣传·牛存节传》:「存节为人木彊忠谨,太祖爱之。」
- 没有知觉的。如:「麻木」。
- 呆笨的。如:「钝头木脑」。
- 失去知觉、感觉。《红楼梦·第一○回》:「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
矫 ( 矯 ) jiǎo/jiáo
矫 [ jiǎo ]
- 纠正,把弯曲的弄直:~正。~形。~治。~世(矫正世俗)。~情(故意违反常态,表示与众不同)。~枉过正。
- 假托:~命。~诏。~虔(官吏假托上命掠夺百姓的财物)。
- 强壮,勇武:~健。~捷。~~(a.勇武的样子;b.出众的样子)。
- 姓。
- ◎ 〔~情〕方言,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如“这个人太~~”,(“情”读轻声)。
龙蛇(龍蛇)lóng shé
(1).龙和蛇。《易·繫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后因以“龙蛇”喻隐退。《汉书·扬雄传上》:“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 太伯 清风,遯世立德,龙蛇 东岳 ,三让天下。”《晋书·陆喜传》:“ 孙晧 无道,肆其暴虐,若龙蛇其身,沉默其体,潜而勿用,趣不可测,此第一人也。”
(2).喻杰出的人、物。《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其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女。’” 杜预 注:“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 金 马定国 《香严病中》诗:“金弹不徒惊燕雀,春雷终待起龙蛇。” 清 顾大申 《雪后登歌风台示沛令》诗:“井邑 新丰 旧,龙虵大泽深。” 朱德 《纪念广州起义》诗:“夺得政权声势众,中原革命走龙蛇。”
(3). 汉 刘邦 起义时曾于泽中斩大蛇,有老妪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因以“龙蛇”指 刘邦 和 项羽 。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二:“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刘开扬 笺注:“龙蛇喻 刘 项 。” 唐 常楚老 《祖龙行》:“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龙蛇撩乱入 咸阳 。”
(4).喻贤不肖的两种人。 沈从文 《王谢子弟》:“不过族大人多,子弟龙蛇不一。”
(5).喻指成功者和失败者。 唐 栖一 《垓下怀古》诗:“弓指阵前争日月,血流 垓下 定龙蛇。”参见“ 龙蛇混杂 ”。
(6).喻桀骜不驯、凶横暴虐之人。 唐 杜甫 《喜晴》诗:“干戈虽横放,惨澹鬭龙蛇。” 仇兆鳌 注:“干戈龙蛇,指 禄山 之乱。”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序》:“公之始至,众未孰化,以武则忿以憾,以恩则横而肆。一以为赤子,一以为龙蛇,惫心罢精,磨以岁月,然后致之难也。” 唐 刘复 《长歌行》:“龙蛇出没经两朝,胡虏凭陵大道销。”
(7).指草书飞动圆转的笔势;飞动的草书。 唐 李白 《草书歌行》:“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宋 陆游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词:“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苏学士》曲:“醉朝云翠袖春香,半世疎狂。一笔龙蛇,千古文章。”
(8).泛指书法、文字。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词:“金鑾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元 马致远 《新水令·夜行船》套曲:“想 秦 宫 汉 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説,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9).借指书法作品。 清 孙枝蔚 《喜张穉恭南还因有赠》诗之五:“长开篋笥札嫌短,得挂龙蛇壁更新。”
(10).喻指植物屈曲的枝干。 唐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诗:“ 蜀 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刘学锴 等集解:“ 段文昌 《古柏文》: 武侯祠 前,柏寿千龄,盘根拥门,势如龙形。” 宋 陆游 《眉州驿舍睡起》诗:“斜阳生木影,龙蛇满窗纸。” 金 冯延登 《藤花得春字》诗:“龙蛇奋起三冬蛰,缨络纷垂百尺身。” 清 查慎行 《紫藤花》诗:“蔓引龙蛇皆上走,花披瓔珞总交垂。”
(11).指矛戟等武器。 唐 吕温 《代郑相公谢赐戟状》:“武库龙蛇,忽追飞於陋巷。” 明 许潮 《午日吟》:“萧萧马鸣,风骤驊騮骋;悠悠旆旌,日荡龙蛇影。” 清 鲫士 《从军行》:“送郎送到大门前,替郎君装上一筒烟。龙蛇影闪旂门下,我郎的一马要当先。”
(12).指辰年和巳年。古代迷信以为凶岁。《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 孔子 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知命当终” 唐 李贤 注:“ 北齐 刘昼 《高才不遇传》论 玄 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 玄 以讖合之。’” 宋 苏轼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诗:“昔饮 雩泉 别 常山 ,天寒岁在龙蛇间。” 王十朋 集注引 尧卿 曰:“公辰年冬末,罢知 密州 ,正在辰巳之间。”
(13).指贤士困厄之时。 明 许潮 《武陵春》:“老夫 秦 朝人也,不幸时逢阳九,岁值龙蛇。”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归骸》:“念爷娘妻子敢丢开,恰遇着岁在龙蛇劫运该。”
(14).兵阵名。即一字长蛇阵。 唐 刘禹锡 《观八阵图》诗:“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鸛飞。” ——《漢語大詞典》
(2).喻杰出的人、物。《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其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女。’” 杜预 注:“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 金 马定国 《香严病中》诗:“金弹不徒惊燕雀,春雷终待起龙蛇。” 清 顾大申 《雪后登歌风台示沛令》诗:“井邑 新丰 旧,龙虵大泽深。” 朱德 《纪念广州起义》诗:“夺得政权声势众,中原革命走龙蛇。”
(3). 汉 刘邦 起义时曾于泽中斩大蛇,有老妪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因以“龙蛇”指 刘邦 和 项羽 。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二:“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刘开扬 笺注:“龙蛇喻 刘 项 。” 唐 常楚老 《祖龙行》:“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龙蛇撩乱入 咸阳 。”
(4).喻贤不肖的两种人。 沈从文 《王谢子弟》:“不过族大人多,子弟龙蛇不一。”
(5).喻指成功者和失败者。 唐 栖一 《垓下怀古》诗:“弓指阵前争日月,血流 垓下 定龙蛇。”参见“ 龙蛇混杂 ”。
(6).喻桀骜不驯、凶横暴虐之人。 唐 杜甫 《喜晴》诗:“干戈虽横放,惨澹鬭龙蛇。” 仇兆鳌 注:“干戈龙蛇,指 禄山 之乱。”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序》:“公之始至,众未孰化,以武则忿以憾,以恩则横而肆。一以为赤子,一以为龙蛇,惫心罢精,磨以岁月,然后致之难也。” 唐 刘复 《长歌行》:“龙蛇出没经两朝,胡虏凭陵大道销。”
(7).指草书飞动圆转的笔势;飞动的草书。 唐 李白 《草书歌行》:“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宋 陆游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词:“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苏学士》曲:“醉朝云翠袖春香,半世疎狂。一笔龙蛇,千古文章。”
(8).泛指书法、文字。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词:“金鑾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元 马致远 《新水令·夜行船》套曲:“想 秦 宫 汉 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説,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9).借指书法作品。 清 孙枝蔚 《喜张穉恭南还因有赠》诗之五:“长开篋笥札嫌短,得挂龙蛇壁更新。”
(10).喻指植物屈曲的枝干。 唐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诗:“ 蜀 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刘学锴 等集解:“ 段文昌 《古柏文》: 武侯祠 前,柏寿千龄,盘根拥门,势如龙形。” 宋 陆游 《眉州驿舍睡起》诗:“斜阳生木影,龙蛇满窗纸。” 金 冯延登 《藤花得春字》诗:“龙蛇奋起三冬蛰,缨络纷垂百尺身。” 清 查慎行 《紫藤花》诗:“蔓引龙蛇皆上走,花披瓔珞总交垂。”
(11).指矛戟等武器。 唐 吕温 《代郑相公谢赐戟状》:“武库龙蛇,忽追飞於陋巷。” 明 许潮 《午日吟》:“萧萧马鸣,风骤驊騮骋;悠悠旆旌,日荡龙蛇影。” 清 鲫士 《从军行》:“送郎送到大门前,替郎君装上一筒烟。龙蛇影闪旂门下,我郎的一马要当先。”
(12).指辰年和巳年。古代迷信以为凶岁。《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 孔子 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知命当终” 唐 李贤 注:“ 北齐 刘昼 《高才不遇传》论 玄 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 玄 以讖合之。’” 宋 苏轼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诗:“昔饮 雩泉 别 常山 ,天寒岁在龙蛇间。” 王十朋 集注引 尧卿 曰:“公辰年冬末,罢知 密州 ,正在辰巳之间。”
(13).指贤士困厄之时。 明 许潮 《武陵春》:“老夫 秦 朝人也,不幸时逢阳九,岁值龙蛇。”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归骸》:“念爷娘妻子敢丢开,恰遇着岁在龙蛇劫运该。”
(14).兵阵名。即一字长蛇阵。 唐 刘禹锡 《观八阵图》诗:“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鸛飞。” ——《漢語大詞典》
天风(天風)tiān fēng
风。风行天空,故称。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波涛何飘扬,天风吹旛旂。”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赏春》:“好趁天风,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时古调》九:“天风吹,海浪流。满怀悲愤事,聊以寄箜篌。” ——《漢語大詞典》
夜作 yè zuò
(1).夜间工作。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月或不见,景星常见,可以夜作,有益於人民也。” 宋 梅尧臣 《续永叔归田乐秋冬》诗之一:“织妇夜作露欲冷,社酒已熟人相呼。”
(2).夜工。 清 顾禄 《清嘉录·重阳糕》:“百工入夜操作,谓之做夜作。” 阚泽良 《干劲足,智谋多》:“今天还要打夜作。” ——《漢語大詞典》
(2).夜工。 清 顾禄 《清嘉录·重阳糕》:“百工入夜操作,谓之做夜作。” 阚泽良 《干劲足,智谋多》:“今天还要打夜作。” ——《漢語大詞典》
雷霆 léi tíng
亦作“靁霆”。
(1).震雷,霹雳。《易·繫辞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史记·乐书》作“鼓之以靁霆”。 宋 苏轼 《策略一》:“天之所以刚健而不屈者……其光为日月,其文为星辰,其威为雷霆,其泽为雨露,皆生於动者也。”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三折:“赤歷歷那电光掣一天家火块,吸力力雷霆震半壁崩崖。” 艾青 《光的赞歌》:“他也不怕天帝的愤怒和轰击他的雷霆,把火盗出了天庭。”
(2).喻威猛、迅猛。亦指威猛迅猛的军队。《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违经合道,天人顺之。” 唐 韩愈 《送李尚书赴襄阳》诗:“纵猎雷霆迅,观棋玉石忙。” 金 宇文虚中 《上乌林天使》诗之二:“拭玉辕门吐寸诚,敢将缓颊沮天兵。雷霆儻肯矜彫弊,草芥何须计死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贬妖穴为罪隶论》:“我天王奉天父上帝之命,邪魔尽扫,拥雷霆之众,妖孽俱除。”
(3).对帝王或尊者的暴怒的敬称。《后汉书·独行传·彭脩》:“ 脩 排閤直入,拜於庭,曰:‘明府发雷霆於主簿,请闻其过。’”《南史·虞寄传》:“愿将军少戢雷霆,赊其晷刻。”
(4).泛指暴怒、盛怒。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二折:“直气的喒不邓邓按不住雷霆。” 吴组缃 《山洪》二:“保长大发雷霆,拍台擂桌的把 三官 骂了一顿。” ——《漢語大詞典》
(1).震雷,霹雳。《易·繫辞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史记·乐书》作“鼓之以靁霆”。 宋 苏轼 《策略一》:“天之所以刚健而不屈者……其光为日月,其文为星辰,其威为雷霆,其泽为雨露,皆生於动者也。”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三折:“赤歷歷那电光掣一天家火块,吸力力雷霆震半壁崩崖。” 艾青 《光的赞歌》:“他也不怕天帝的愤怒和轰击他的雷霆,把火盗出了天庭。”
(2).喻威猛、迅猛。亦指威猛迅猛的军队。《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违经合道,天人顺之。” 唐 韩愈 《送李尚书赴襄阳》诗:“纵猎雷霆迅,观棋玉石忙。” 金 宇文虚中 《上乌林天使》诗之二:“拭玉辕门吐寸诚,敢将缓颊沮天兵。雷霆儻肯矜彫弊,草芥何须计死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贬妖穴为罪隶论》:“我天王奉天父上帝之命,邪魔尽扫,拥雷霆之众,妖孽俱除。”
(3).对帝王或尊者的暴怒的敬称。《后汉书·独行传·彭脩》:“ 脩 排閤直入,拜於庭,曰:‘明府发雷霆於主簿,请闻其过。’”《南史·虞寄传》:“愿将军少戢雷霆,赊其晷刻。”
(4).泛指暴怒、盛怒。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二折:“直气的喒不邓邓按不住雷霆。” 吴组缃 《山洪》二:“保长大发雷霆,拍台擂桌的把 三官 骂了一顿。” ——《漢語大詞典》
吼 hǒu《國語辭典》
吼 [ hǒu ]
动- 猛兽大声的叫。如:「河东狮吼」。《晋书·卷四三·王戎传》:「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唐·杜甫〈复阴〉诗:「江涛簸岸黄沙走,云雪埋山苍兕吼。」
- 因愤怒或情绪激动而大声叫喊。如:「大吼大叫」。《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丑徒数万,同共吹唇,唱吼而上。」
- 自然界发出巨响。如:「北风怒吼」。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宋·王庭珪〈和周秀实田家行〉:「大臣鼻息如雷吼,玉帐无忧方熟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