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政 zhèng《國語辭典》
政 [ zhèng ]
名- 政策、法令。《周礼·天官·小宰》:「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左传·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 法则、规则。《荀子·天论》:「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
- 国家公务机关的行政业务。如:「内政」、「财政」、「省政」、「县政」。
- 治理。《后汉书·卷二八上·桓谭传》:「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 文字上的指正,多用为求教的词语。如:「乞政」、「呈政」。
须 ( 須 鬚 ) xū
须 [ xū ]
-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 〔~臾〕片刻,一会儿。
-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太山 tài shān
(1).即泰山。山名。《孟子·梁惠王上》:“挟 太山 以超 北海 ,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2).即泰山。曲名。《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 李善 注:“ 曹植 有《太山梁甫吟》。 左思 《齐都赋》注曰:‘《东武》、《太山》,皆 齐 之土风謡歌謳吟之曲名也。’”
(3).即泰山。称岳父。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谢得你太山做主,我是他嫡亲骨血。” ——《漢語大詞典》
(2).即泰山。曲名。《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 李善 注:“ 曹植 有《太山梁甫吟》。 左思 《齐都赋》注曰:‘《东武》、《太山》,皆 齐 之土风謡歌謳吟之曲名也。’”
(3).即泰山。称岳父。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谢得你太山做主,我是他嫡亲骨血。” ——《漢語大詞典》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压卵(壓卵)yā luǎn
谓以山压卵,极言以强压弱。《晋书·孙惠传》:“况履顺讨逆,执正伐邪,是 乌获 摧冰, 賁育 拉朽,猛兽吞狐, 泰山 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明史·吕坤传》:“今豪家遣僕设肆,居民尚受其殃,况特遣中贵,赐以敕书,以压卵之威,行竭泽之计,民困岂顾问哉!” ——《漢語大詞典》
金阙(金闕)jīn què
(1).道家谓天上有黄金阙,为仙人或天帝所居。《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荒中有两金闕,高百丈。” 唐 杨炯 《盂兰盆赋》:“晃兮瑶臺之帝室,赩兮金闕之仙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金闕远,紫宸高,苍天梦梦。”
(2).指天子所居的宫阙。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指金闕以长鎩,向王路而蹶张。” 明 沈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青云随步朝金闕,各要把此衷竭。” 清 赵翼 《己卯元日早朝》诗:“糺縵五云金闕朗,太平中外一家春。” ——《漢語大詞典》
(2).指天子所居的宫阙。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指金闕以长鎩,向王路而蹶张。” 明 沈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青云随步朝金闕,各要把此衷竭。” 清 赵翼 《己卯元日早朝》诗:“糺縵五云金闕朗,太平中外一家春。” ——《漢語大詞典》
唤 ( 喚 ) huàn
唤 [ huàn ]
- ◎ 呼叫,喊:~起。~醒。叫~。召~。呼~。
回 huí《國語辭典》
回 [ huí ]
動- 掉轉。如:「回首」、「回過身來」。唐·白居易〈長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 返、歸。如:「回國」、「回家」、「一去不回」。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 改變。如:「回心轉意」。《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
- 答覆。如:「回信」、「回電」、「回答」。《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日後他來通消息時,好言回他。」《紅樓夢·第七回》:「次日,鳳姐梳洗了,先回王夫人畢,方來辭賈母。」
- 還覆給對方相同或某種動作。如:「回敬」、「回他一槍」。
- 謝絕、辭去。如:「一口回絕」。宋·蘇軾〈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一:「謹留筆一束,以領雅意,餘回納,不訝不訝。」《紅樓夢·第一一九回》:「咱們家遭著這樣事,那有工夫接待人,不拘怎麼回了他去罷。」
- 避開。如:「回避」。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二齣》:「前日兩次訪他,俱不得遇,風塵中人,知他真不在家,還是故意回你。」
-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新疆、遼寧、青海、甘肅、寧夏、河北等地區,以信奉回教為主。
- 量詞:➊ 計算行為、動作的單位。相當於「次」。如:「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➋ 計算時間的單位。一陣子稱為「一回」。《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八老到門前站了一回,蹔到間壁糶米張大郎門前,閒坐了一回。」➌ 計算長篇小說段落的單位。一章稱為「一回」。如:「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➍ 計算事情的單位。相當於「件」。如:「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 姓。如明代有回滿注。
小令 xiǎo lìng
(1).指 晋 王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王东亭 与 张冠军 善。 王 既作 吴郡 ,人问 小令 曰:‘ 东亭 作郡,风政何似?’”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曰:“ 王献之 为中书令, 王珉 代之。时人曰大小 王令 。”《晋书·王珉传》:“ 王珉 字 季琰 ,少有才艺,善行书……代 王献之 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 献之 为 大令 , 珉 为 小令 。”后人亦用以借誉较年幼之善草书者。 唐 皎然 《陈家童子·草书歌》:“ 王 家小令草最狂,为予挥洒惊腾势。”
(2).词体名。 唐 时文人于酒宴上即席填词,当作酒令,后遂称词之较短小者为小令。 唐 白居易 《就花枝》诗:“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小令尊前见 玉簫 ,银灯一曲太妖嬈。”
(3).但词之称令者并非皆为小令。如“百字令”等。 宋 顾从敬 《草堂诗馀》谓以五十八字以内者为小令,今仍沿用,然无据。 清 朱彝尊 《〈词综〉发凡》:“ 宋 人编集歌词,长者曰慢,短者曰令,初无中调、长调之目,自 顾从敬 编《草堂词》,以臆见分之,后遂相沿,殊属草率。”
(4). 清 徐釚 《词苑丛谈·体制》亦谓不能以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参见“ 小词 ”、“ 小调 ”、“ 小曲 ”。
(5).散曲之一种。 元 人也称“叶儿”。体制短小,多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以别于套数大曲。但也有例外,如“带过曲”、“重头”等即为小令特殊形式。 元 芝庵 《唱论》:“成文章曰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
(6).民间小曲。犹言小调。 元 周德清 《中原音韵》:“乐府、小令两途,乐府语可入小令,小令语不可入乐府。” 明 王骥德 《曲律·论小令》:“渠(指 周德清 )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郑风》:“其间男女狎邪之诗,亦如近代之杂曲小令,多悬拟想像,摹写艷情,不必实有其事。”参见“ 小曲 ”、“ 小调 ”。 ——《漢語大詞典》
(2).词体名。 唐 时文人于酒宴上即席填词,当作酒令,后遂称词之较短小者为小令。 唐 白居易 《就花枝》诗:“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小令尊前见 玉簫 ,银灯一曲太妖嬈。”
(3).但词之称令者并非皆为小令。如“百字令”等。 宋 顾从敬 《草堂诗馀》谓以五十八字以内者为小令,今仍沿用,然无据。 清 朱彝尊 《〈词综〉发凡》:“ 宋 人编集歌词,长者曰慢,短者曰令,初无中调、长调之目,自 顾从敬 编《草堂词》,以臆见分之,后遂相沿,殊属草率。”
(4). 清 徐釚 《词苑丛谈·体制》亦谓不能以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参见“ 小词 ”、“ 小调 ”、“ 小曲 ”。
(5).散曲之一种。 元 人也称“叶儿”。体制短小,多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以别于套数大曲。但也有例外,如“带过曲”、“重头”等即为小令特殊形式。 元 芝庵 《唱论》:“成文章曰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
(6).民间小曲。犹言小调。 元 周德清 《中原音韵》:“乐府、小令两途,乐府语可入小令,小令语不可入乐府。” 明 王骥德 《曲律·论小令》:“渠(指 周德清 )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郑风》:“其间男女狎邪之诗,亦如近代之杂曲小令,多悬拟想像,摹写艷情,不必实有其事。”参见“ 小曲 ”、“ 小调 ”。 ——《漢語大詞典》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动-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称谓:➊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 姓。如汉代有公俭。
-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 雄性的。如:「公鸡」。
-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