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今年十月间,叛卒起南方。

邓肃宋代〕《玉山避寇

前年十月间,胡兵满大梁。
小臣阻天对,血涕夜霑裳。
去年十月间,左省谪征商。
扁舟归无处,江浙俱豺狼。
今年十月间,叛卒起南方。
官兵且二万,一旦忽已亡。
一身幸无责,奉亲走穷荒。
天宇如许大,八口无处藏。
空山四十日,画饼诳饥肠。
朅来古招提,和气霭修廊。
迎门有禅伯,梵行照穹苍。
却念客无归,烧猪饭苏郎。
方袍二百指,祖灯其复光。
中有护法人,义气干天枪。
倒床得甘寝,不知冬夜长。
明朝曹夫子,破浪飞危樯。
入门郁春色,满船载琼浆。
高谈惊霹雳,佳句刻琳琅。
那知奔窜中,一乐得未尝。
何当扫阴雪,四海共春阳。
便携我辈人,浩歌归醉乡。
世事如奕棋,臧否均亡羊。
蓑衣可钓月,底处是金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今年十月南方

今年 jīn nián
本年。指说话时的这一年。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 密 今年四十有四,祖母 刘 今年九十有六。”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岂知还復有今年,把琖对花容一呷。” 明 张居正 《文华殿论奏》:“如今年暂行,明年即据为例,非祖宗旧例也。” 周瘦鹃 《花木丛中·梅花时节话梅花》:“今年我家的盆梅,开了花的只有十多盆。”  ——《漢語大詞典》
十月 shí yuè
(1).一年中的第十月。《诗·豳风·七月》:“八月其穫,十月陨蘀。”《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汉 七年, 长乐宫 成,诚侯羣臣皆朝十月。” 司马贞 索隐:“案:诸书并云十月为岁首。”
(2).十个月。《庄子·天运》:“ 舜 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淮南子·精神训》:“九月而躁,十月而坐,形体以成,五藏乃形。”  ——《漢語大詞典》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叛 pàn《國語辭典》

叛 [ pàn ]

  1. 背离、违反。如:「叛国」、「叛乱」、「背叛」、「反叛」。《左传·隐公四年》:「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唐·李白〈猛虎行〉:「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
卒 zú/cù《國語辭典》

卒 [ zú ]

  1. 供驱遣、差役的人。如:「役卒」、「隶卒」、「贩夫走卒」。《史记·卷二九·河渠书》:「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
  2. 士兵。如:「劲卒」、「士卒」。《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唐·杜甫〈北征〉诗:「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3. 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参见「卒伍 」条。
  1. 终止、结束。《诗经·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礼记·奔丧》:「三日五哭,卒,主人出送宾。」
  2. 死亡。如:「暴卒」、「病卒」。
  1. 终于、终究。《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汉·桓宽《盐铁论·非鞅》:「秦任商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卒 [ cù ]

  1. 仓猝、突然。《汉书·卷六○·杜周传》:「卒摇易之则民心惑,若是者诚难施也。」《聊斋志异·卷二·莲香》:「卒见,大惊曰:『莲姊复出耶!』」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1.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3.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4.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5.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6.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7.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8.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9.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10.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1.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2. 量词:➊ ​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1.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2.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南方 nán fāng
(1).南面,南边。表示方位。《易·说卦》:“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 高亨 注:“《説卦》又以八卦配八方,离为南方,故曰‘南方之卦’也。”《仪礼·觐礼》:“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山海经·海外北经》:“臺在其东,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
(2).泛指南部地区,指 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左传·昭公十九年》:“若大城 城父 ,而寘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后汉书·杨终传》:“且南方暑湿,障毒互生。”《新五代史·杂传·安从进》:“自 范延光 反 鄴 , 从进 已畜异志,恃 江 为险,招集亡命,益置军兵。南方贡输道出 襄阳 者,多擅留之。” 陶成章 《浙案记略》:“凡属 长江 以南,俱属南部,称曰南方。” 丁玲 《韦护》第一章三:“那南方人的 北京 腔,又柔和,又跃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