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尚能督租赋,用博酤酒钱。

冯时行宋代〕《赠故人

一日如三秋,属君情所专。晨风吹初春,绕屋鹊声乾。

得非造物意,怜我徒侣单。放晴速君归,一笑不作难。

起携化龙竹,消散枯体酸。矫首东山云,行人为我言。

言君骑紫马,近在十里间。溪边古松堤,柳波梅飞残。

疾走落巾履,欢迎许平安。津津眉间黄,顾我一粲然。

颇云万貔虎,枕戈卧西关。元戎坐帷幄,花幕清昼闲。

井络天一涯,可以加饭餐。复出群公诗,字字冰雪寒。

穷探到冥窈,老语角险艰。一读重惊叹,再读醒昏顽。

嗟我平生心,文阵亡左旃。遽拭涓滴眼,窥此瀛海寰。

并驱吾岂敢,愧负百且千。尚能督租赋,用博酤酒钱。

日日与君醉,高歌易长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租赋酤酒

尚 shàng《國語辭典》

尚 [ shàng ]

  1. 尊崇、仰慕。如:「尚文」、「尚武」。《墨子·尚贤上》:「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2. 主管其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通「掌」。
  3. 仰攀婚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1. 犹、还。如:「他至今尚未结婚。」《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
  2. 尚且、况且。《老子·第二三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3. 希望,表示祈求。如:「尚飨」。唐·韩愈〈汴州东 西水门记〉:「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来者知作之所始。」
  1. 姓。如汉代有尚长。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督 dū《國語辭典》

督 [ dū ]

  1. 监察、考核、审视。如:「监督」、「督导」、「督战」。《管子·心术上》:「故事督乎法,法出乎权。」唐·尹知章·注:「督,察也。谓以法察事。」
  2. 催促。如:「督促」。《后汉书·卷三五·张纯传》:「督委输,监诸将营。」唐·章怀太子·注:「督,促也。」
  3. 责备。如:「督过」。汉·王充《论衡·寒温》:「父子相怒,夫妻相督。」
  1. 大将。《后汉书·卷四六·郭躬传》:「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唐·章怀太子·注:「督,谓大将。」《三国志·卷三五·诸葛亮传》:「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2. 职官名。具监察及指挥权责的官员。如:「监督」、「都督」、「总督」。
  3. 中医上指人体的奇经八脉之一。是阳经经脉的总纲。
  4.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督戎。
租赋(租賦)zū fù
租税。《史记·五宗世家》:“令吏毋得收租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州送租赋诣京师,至 潁川 界为盗所夺。” 宋 苏洵 《上皇帝书》:“今不为之计,使姦人猾吏养为盗贼,而后取租赋以啖骄兵。”《明史·太祖纪一》:“今有司除租赋,皆顿首谢。”  ——《漢語大詞典》
用 yòng《國語辭典》

用 [ yòng ]

  1. 功效。如:「功用」、「效用」、「作用」、「有用」。《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2. 钱财的花费。如:「家用」、「费用」。《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 器物。如:「器用」。《国语·周语上》:「司空除坛于籍,命农大夫咸戒农用。」
  4. 姓。如汉代有用虬。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任命。如:「任用」。《论语·阳货》:「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2. 行使、施行。如:「运用」、「应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孟子·告子上》:「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 进食、吃喝。如:「用餐」、「用茶」。《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曰:『请用。』」
  1. 要、需要。如:「不用急」、「反正今天没课,你不用来。」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1. 表示行为的方式、凭借。相当于「以」。如:「用手蒙住眼睛。」《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2. 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唐·柳宗元〈梓人传〉:「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孙文〈心理建设自序〉:「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用能鼓励风潮,造成时势。」
博 bó《國語辭典》

博 [ bó ]

  1. 广大、众多的意思。如:「广博」、「地大物博」。《广韵·入声·铎韵》:「博,广也、大也、通也。」
  2. 比喻见识广大。如:「渊博」。《荀子·修身》:「多闻曰博;少闻曰浅。」
  1. 姓。如汉代有博子劳。
  1. 赌钱。《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鲁句践与荆轲博。」
  2. 获取。如:「博得同情」、「博得美人心」。
酤酒 gū jiǔ
(1).买酒。《墨子·非儒下》:“号人衣以酤酒, 孔某 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淮南子·说林训》:“酤酒而酸,买肉而臭。” 宋 王安石 《集句歌曲·胡笳十八拍》:“一见郎来双眼明,劝我酤酒花前倾。” 清 王又旦 《送家叔季鸿先生游脽上谒后土祠》诗:“旧事於今无可问,市楼酤酒是生涯。”
(2).卖酒。《晏子春秋·问上九》:“有酤酒者,为器甚洁,置表甚长。”《汉书·景帝纪》:“夏旱,禁酤酒。”《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先遣人出酤酒於村墅,或貰与,不责其直。”  ——《漢語大詞典》
钱 ( 錢 ) qián
钱 [ qián ]
  1. 货币:铜~。金~。银~。~票。~币。~财。~庄。~粮。
  2. 费用:车~。买书的~。
  3. 财物:有~有势。
  4. 圆形像钱的东西:榆~。荷~。
  5.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两的十分之一。
  6.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