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拟 ( 擬 ) nǐ
拟 [ nǐ ]
- 打算:~去信联系。~议。
- 初步设计编制或起草:~定(➊起草制定;➋揣测断定)。~订。草~。
- 仿照:~古之作。~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
凭 ( 憑 ) píng《國語辭典》
- 「凭 」的异体字。
樽酒 zūn jiǔ
(1).杯酒。《易·坎》:“樽酒簋贰,用缶。” 唐 杜甫 《客至》诗:“盘飱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2).代指酒食。 唐 罗隐 《谗书·后雪赋》:“ 梁王 咏叹斯久,撤去樽酒。 相如 竦然,再拜稽首。” ——《漢語大詞典》
(2).代指酒食。 唐 罗隐 《谗书·后雪赋》:“ 梁王 咏叹斯久,撤去樽酒。 相如 竦然,再拜稽首。” ——《漢語大詞典》
相酬 xiāng chóu
(1).唱和;酬对。 唐 韩愈 《双鸟》诗:“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 宋 朱熹 《再和油字韵》:“箇里竟能无一语,应慙二鸟起相酬。” 明 袁宗道 《六月三十夜同萧允升过黄思立斋头》诗:“一见生狂态,相酬多謔言。”
(2).报答;酬谢。《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某等愿送汝君归国,何以相酬?” 清 管同 《黄蛟门传》:“人或招饮食,必坚拒逃匿,须要觅牵持,不得已而后至。经数日輒相酬,其丰腆恆加倍。” ——《漢語大詞典》
(2).报答;酬谢。《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某等愿送汝君归国,何以相酬?” 清 管同 《黄蛟门传》:“人或招饮食,必坚拒逃匿,须要觅牵持,不得已而后至。经数日輒相酬,其丰腆恆加倍。” ——《漢語大詞典》
答 dá/dā《國語辭典》
答 [ dá ]
動- 應對、回覆別人的問題。如:「回答」、「答覆」、「笑而不答」。
- 接受他人的恩惠而加以回報。如:「報答」、「答謝」。
答 [ dā ]
動- 應允、對答。如:「答應」。
- 理睬、打招呼。如:「答理」。
- 參見「[[答答]]」條。
- 姓。如古代有陶邑大夫答子,為答姓之始。
遮莫 zhē mò
亦作“ 遮末 ”。
(1).尽管;任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狐曰:‘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以犬试我,遮莫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 宋 苏轼 《次韵答宝觉》:“芒鞵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更万山。”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风月閒人,倒落得个散诞消遥百不忧,遮莫的山崩海漏,鸟飞也那兔走。” 叶叶 《九秋》诗:“飘零遮莫与君同,岑寂关山行李中。”
(2).不论;不管。 宋 杨万里 《和张功父梅诗》之一:“老无半点看花意,遮莫明朝雨及晴。” 元 曹德 《折桂令·登灵鹫山》曲:“便休提鐘鼎山林,遮莫荣枯,总是消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妙观 道:‘遮莫是甚么事,且説将来,奴依他便了。’”
(3).即使;假如。 唐 李白 《少年行》之三:“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道:‘小牌上有言在前,遮末是高手也要饶他一先,决不自家下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摄魂去。”
(4).莫要;不必。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敛色却行。 五嫂 咏曰:‘他家解事在,未肯輒相瞋。径须刚捉著,遮莫造精神。’” 宋 晏殊 《秋蕊香》词之二:“今朝有酒今朝醉,遮莫更长无睡。” 清 黄景仁 《感旧》诗:“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
(5).什么;为何。 唐 李白 《寒女吟》:“下堂辞君去,去后悔遮莫!”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证学》:“其一谓志学者,即应犯不较逆不难,不然落乡人臼矣,遮莫不是名谊心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杂记五则》:“媪怒,大声詈曰:‘遮莫来撩拨尔祖姥?我将齩尔爹黑鸟!’”
(6).莫非;或许。 清 黄景仁 《念奴娇·虞山旅舍夜起是日稚存归里》词:“遮莫 九龙山 下月,今夜是君行处?” 黄澜 《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悬知共乘多贤达,遮莫先驱到望舒。”
(7).大约;约摸。 刘大白 《龙山梦痕序》:“遮莫四年前,从 杭州 回到离开已久的故乡去,在船上偶然胡诌了这两首七律。” ——《漢語大詞典》
(1).尽管;任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狐曰:‘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以犬试我,遮莫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 宋 苏轼 《次韵答宝觉》:“芒鞵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更万山。”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风月閒人,倒落得个散诞消遥百不忧,遮莫的山崩海漏,鸟飞也那兔走。” 叶叶 《九秋》诗:“飘零遮莫与君同,岑寂关山行李中。”
(2).不论;不管。 宋 杨万里 《和张功父梅诗》之一:“老无半点看花意,遮莫明朝雨及晴。” 元 曹德 《折桂令·登灵鹫山》曲:“便休提鐘鼎山林,遮莫荣枯,总是消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妙观 道:‘遮莫是甚么事,且説将来,奴依他便了。’”
(3).即使;假如。 唐 李白 《少年行》之三:“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道:‘小牌上有言在前,遮末是高手也要饶他一先,决不自家下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摄魂去。”
(4).莫要;不必。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敛色却行。 五嫂 咏曰:‘他家解事在,未肯輒相瞋。径须刚捉著,遮莫造精神。’” 宋 晏殊 《秋蕊香》词之二:“今朝有酒今朝醉,遮莫更长无睡。” 清 黄景仁 《感旧》诗:“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
(5).什么;为何。 唐 李白 《寒女吟》:“下堂辞君去,去后悔遮莫!”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证学》:“其一谓志学者,即应犯不较逆不难,不然落乡人臼矣,遮莫不是名谊心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杂记五则》:“媪怒,大声詈曰:‘遮莫来撩拨尔祖姥?我将齩尔爹黑鸟!’”
(6).莫非;或许。 清 黄景仁 《念奴娇·虞山旅舍夜起是日稚存归里》词:“遮莫 九龙山 下月,今夜是君行处?” 黄澜 《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悬知共乘多贤达,遮莫先驱到望舒。”
(7).大约;约摸。 刘大白 《龙山梦痕序》:“遮莫四年前,从 杭州 回到离开已久的故乡去,在船上偶然胡诌了这两首七律。” ——《漢語大詞典》
沈沈
亦作“沉沉”。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诗:“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 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漢語大詞典》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诗:“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 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漢語大詞典》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名-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别 ( 別 ) bié/biè《國語辭典》
- 「別 」的異體字。
村 cūn《國語辭典》
村 [ cūn ]
名- 鄉民聚居的地方。如:「鄉村」、「農村」。宋·陸游〈遊山西村〉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粗俗、愚蠢。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沒顛沒倒,勝似鬧元宵。」
- 頂撞,以言語羞辱人。《水滸傳·第二回》:「小官人若是不當村時,較量一棒耍子。」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