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势 ( 勢 ) shì
势 [ shì ]
- 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
-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
薄 báo/bó/bò《國語辭典》
薄 [ bó ]
讀音 形- 不厚的。《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稀疏的。南朝梁·何遜〈入塞示南府同僚詩〉:「薄雲巖際出,初月波中上。」
- 貧瘠、不肥沃。如:「薄田」。
- 微不足道。如:「薄禮」、「薄技」。
- 卑賤。如:「出身微薄」。
- 不敦厚。如:「刻薄」、「薄情」。
- 不尊重。如:「輕薄」。
- 草木叢生的地方。《文選·鮑照·蕪城賦》:「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
- 簾子。《禮記·曲禮上》:「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
- 姓。如明代有薄珏。
- 減輕、減損。《左傳·成公十八年》:「禁淫慝,薄賦斂,宥罪戾。」
- 迫近、接近。《文選·李密·陳情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 附著。《楚辭·屈原·九章·涉江》:「腥臊並御,芳不薄兮。」
- 侵入。《荀子·天論》:「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
- 鄙視。如:「厚此薄彼」、「妄自菲薄」。《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 輕微的。《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薄 [ bò ]
- 參見「薄荷 」條。
薄 [ báo ]
語音形- 1的語音。
秋空
唐 张九龄 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 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
唐 孟浩然 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唐 王维 汎前陂 秋空自明迥,况复远人间。
唐 戴叔伦 赠月溪羽士 更弄瑶笙罢,秋空鹤又鸣。 ——《骈字类编》
唐 孟浩然 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唐 王维 汎前陂 秋空自明迥,况复远人间。
唐 戴叔伦 赠月溪羽士 更弄瑶笙罢,秋空鹤又鸣。 ——《骈字类编》
黑 hēi《國語辭典》
黑 [ hēi ]
語音 名- 深暗如墨或煤的顏色。與「白」相對。
- 大陸地區黑龍江省的簡稱。
- 姓。如清代有黑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吞沒、私貪。如:「一任總務下來,他黑了不少錢。」
- 昏暗無光。如:「黑暗」、「黑漆漆」。唐·李頻〈夏日題盩厔友人書齋〉詩:「黑處巢幽鳥,陰來叫候蟲。」
- 隱密的、不公開的。如:「黑名單」、「黑函」、「黑話」。
- 狠毒。如:「黑心肝」。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劉皇后,你左使這一片黑心腸做甚麼?」
- 專門從事非法的。與「白」相對。如:「黑道」、「黑市」、「黑槍」。
黑 [ hěi ]
- 參見「黑豆 」條。
黑 [ hè ]
讀音- (一)之讀音。
根 gēn《國語辭典》
根 [ gēn ]
名- 植物茎干长在土里的部分,具有固定、吸收或贮藏水分、养分的功能。如:「落叶归根」。三国魏·曹植〈七步诗〉:「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唐·李白〈为吴王谢责赴行在迟滞表〉:「流波思其旧浦,落叶坠于本根。」
- 物体的基部、下部。如:「耳根」、「牙根」。唐·白居易〈早春〉诗:「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 事物的本源。如:「祸根」、「病根」、「追根究底」。唐·独孤及〈梦远游赋〉:「止水不波,浮云无根。」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而后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 事物的存底。如:「票根」、「存根」。
- 量词。计算细长形物体的单位。如:「一根棍子」、「三根筷子」。
- 姓。如周代有根牟子。
- 深植。《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 澈底的。如:「根绝」、「根除」。
蟠 pán《國語辭典》
蟠 [ pán ]
动- 盘伏、盘曲。《文选·左思·蜀都赋》:「潜龙蟠于沮泽,应鸣鼓而兴雨。」
- 弯曲的、扭曲的。唐·李白〈咏山樽〉诗二首之一:「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
大壑 dà hè
(1).大海。《庄子·天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 成玄英 疏:“夫大海泓宏,深远难测,百川注之而不溢,尾閭泄之而不乾。”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若巨鱼纵大壑。” 唐 元稹 《和乐天送客》诗:“大壑浮三岛,周天过五均。” 章炳麟 《复吴敬恒书》:“欲诈为自杀以就名,不投大壑而投阳沟,面目上露,犹欲以杀身成仁欺观听者,非足下之成事乎?”
(2).大坑谷或大沟。 唐 柳宗元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被濡涂以行无愠容。” ——《漢語大詞典》
(2).大坑谷或大沟。 唐 柳宗元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被濡涂以行无愠容。” ——《漢語大詞典》
危 wēi《國語辭典》
危 [ wéi ]
形- 不安全。如:「危险」。《左传·昭公十八年》:「小国忘守则危,况有灾乎?」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书〉:「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
- 病重。如:「病危」、「垂危」。《隋书·卷六三·元寿传》:「又命其子舍危惙之母,为聚敛之行。」《聊斋志异·卷二·耿十八》:「新城耿十八,病危笃,自知不起。」
- 高耸的。《庄子·盗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宋·陆游〈送七兄赴扬州帅幕〉诗:「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 正直的。如:「危言」、「危行」。
- 不正的、偏颇的。《荀子·荣辱》:「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
- 艰困。《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 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 恐惧、不安。《战国策·西周策》:「夫本末更盛,虚实有时,窃为君危之。」
- 伤害。《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若艰难其身,以险危大人,而有名章彻,攻难之士将奔走之。」汉·王充《论衡·答佞》:「谗以口害人,佞以事危人。」
- 屋脊。《史记·卷四四·魏世家》:「痤因上屋骑危,谓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宋·苏轼〈凌虚台记〉:「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高出于屋之危而止。」
- 姓。如宋代有危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