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家事席未暖,基址已永叹。

曹勋宋代〕《山居杂诗九十首

蒸沙以为城,冶铁用作限。
未伸彼利害,先为己忧患。
家事席未暖,基址已永叹。
在德不在险,推类仁者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家事基址永叹

家事 jiā shì
(1).古代指大夫家族内部的事务,后渐渐用以泛指家庭事务。《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子木 问於 赵孟 曰:‘ 范武子 之德何如?’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於 晋国 无隐情,其祝史陈信於鬼神无愧辞。’”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碑》:“遭太夫人忧,苫草坟塋,以终灰燧,形骸毁瘠,逾於丧礼。年十有五,始干家事。”《红楼梦》第八四回:“必要女婿过门,赘在他家,给他料理些家事。”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三:“ 乐华 除每日帮母亲料理家事外,只用书册消遣。”
(2).家庭情况;家境。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球 乃迹访其家事,先世曾伐大树,得蛇杀之,女便病。” 清 李渔 《奈何天·媒欺》:“我也闻得 荆州 城里有个姓 闕 的富家,这等看起来,家事定是好的,不消查问得了。”《红楼梦》第一一五回:“ 惜春 早已听见,急忙坐起,説:‘你们两个人好啊!见我们家事差了,就不来!’”
(3).家产;家业。 唐 蒋防 《霍小玉传》:“我小娘子即 霍 王女也,家事破散,失身於人。”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今有 周公 ,他的大官人二十一岁了,他家事又富,女壻又生的俊,我特来与你家姐姐説这门亲事。” 清 李渔 《意中缘·卷帘》:“小子虽然不肖,也是个纳粟的前程,家事虽然不多,也将就有一二十万。” 王汶石 《风雪之夜·大木匠》:“ 桃叶妈 发现他是个无底洞,便把家事从他手里要过来,她真是个有十八道锁的铁柜子, 大木匠 很难从她手里讨到一毛钱。”
(4).家什,器具。 宋 道山先生 《道山清话》:“ 章子厚 与 苏子瞻 少为莫逆交,一日, 子厚 坦腹而卧,适 子瞻 自外来,摩其腹以问 子瞻 曰:‘公道此中何所有?’ 子瞻 曰:‘都是谋反底家事。’ 子厚 大笑。”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防火》:“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餘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朱子语类》卷七九:“且如而今人,其父打碎了箇人一件家事,其子买来填还,此岂是显父之过?”  ——《漢語大詞典》
席 xí《國語辭典》

席 [ xí ]

  1. 用草茎、竹篾等编成的垫子,可坐卧。如:「草席」、「竹席」、「凉席」。《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
  2. 座位。如:「就席」、「入席」。《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田延年前,离席按剑。」
  3. 职位。如:「法席」、「教席」、「首席」。《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每一个人替他们安置一席,倒也不难。」
  4. 成桌的酒和饭菜。如:「酒席」、「筵席」。《红楼梦·第五四回》:「众媳妇们忙撤去残席,……另外又添换了果馔摆好。」
  5. 船帆。《文选·木华·海赋》:「维长绡,挂帆席。」唐·李善·注:「《释名》曰:『随风张幔曰帆。』或以席为之,故曰帆席也。」《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6. 量词:➊ ​ 计算谈话次数的单位。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➋ ​ 计算议会席次或名额的单位。如:「这次立委选举在野党共取得三席。」
  7. 姓。如晋代有席坦。
  1. 凭借。《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
  1. 全面。《史记·卷九○·魏豹彭越传·太史公曰》:「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暖 nuǎn《國語辭典》

暖 [ nuǎn ]

  1. 温和、温暖。如:「春暖花开」。《墨子·节用中》:「冬服绀緅之衣,轻且暖。」宋·欧阳修〈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1. 使冷的变温热。如:「暖酒」、「把手伸过来暖一下。」

暖 [ xuān ]

  1. 参见「[[暖暖」、「暖姝]]」条。
基址(基阯)jī zhǐ
见“ 基趾 ”。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永叹(永歎)yǒng tàn
亦作“ 永嘆 ”。
(1).长久叹息。《诗·大雅·公刘》:“篤 公刘 ,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迺宣,而无永叹。” 毛 传:“民无长叹,犹 文王 之无悔也。”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抚膺解携手,永嘆结遗音。” 宋 文天祥 《跋崔丞相二帖》:“考引昔今,为之永嘆。” 清 陈梦雷 《抒哀赋》:“使慈母戚於重泉兮,严亲闻而永嘆。”
(2).长吟;咏叹。《史记·乐书》:“永叹之,淫液之,何也?”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永叹,淫液,歌迟之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