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瀚海 hàn hǎi
(1).地名。其含义随时代而变。或曰即今 呼伦湖 、 贝尔湖 ,或曰即今 贝加尔湖 ,或曰为 杭爱山 之音译。 唐 代是 蒙古高原 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 准噶尔盆地 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亦多用为征战、武功等典故。《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霍去病 ﹞封 狼居胥山 ,禪於 姑衍 ,登临 瀚海 。” 南朝 梁 虞羲 《咏霍将军北伐》:“ 飞狐 白日晚, 瀚海 愁阴生。” 唐 高适 《燕歌行》:“校尉羽书飞 瀚海 ,单于猎火照 狼山 。”
(2).指沙漠。 唐 陶翰 《出萧关怀古》诗:“孤城当瀚海,落日照 祁连 。”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上》:“ 元宪宗 于瀚海中间,沿途设卡。” 陈毅 《长城词》:“革命真有千般巧,各族人民团结了,瀚海戈壁将变宝。”
(3). 唐 都护府名。 贞观 中置 瀚海都督府 ,属 安北都护府 。 龙朔 中以 燕安都督府 改号 瀚海都护府 。 ——《漢語大詞典》
(2).指沙漠。 唐 陶翰 《出萧关怀古》诗:“孤城当瀚海,落日照 祁连 。”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上》:“ 元宪宗 于瀚海中间,沿途设卡。” 陈毅 《长城词》:“革命真有千般巧,各族人民团结了,瀚海戈壁将变宝。”
(3). 唐 都护府名。 贞观 中置 瀚海都督府 ,属 安北都护府 。 龙朔 中以 燕安都督府 改号 瀚海都护府 。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惊波(驚波)jīng bō
惊险的巨浪。 汉 张衡 《西京赋》:“散似惊波,聚似巨峙。” 唐 司空图 《连珠》:“盖闻霽日纔升于拂曙,则蚁穴自开;澄川或激于惊波,则龙舟莫进。” 明 高启 《秋怀》诗之十:“惊波驶且广,荡漾浮云阴。” ——《漢語大詞典》
献捷(獻捷)xiàn jié
古代打胜仗后,进献所获的俘虏及战利品。《穀梁传·僖公二十一年》:“冬,公伐 邾 , 楚 人使 宜申 来献捷。捷,军得也。”《陈书·周迪传》:“﹝ 迪 ﹞收获器械,俘虏士民,竝曰私财,曾无献捷。” 宋 苏轼 《和王巩并次韵》:“虽无献捷功,会赐力田爵。” 清 沈涛 《瑟榭丛谈》卷下:“是地前 明 为首级库,边功献捷,归元于此。” ——《漢語大詞典》
走 zǒu《國語辭典》
走 [ zǒu ]
动- 疾行、奔跑。如:「奔走」。汉·刘熙《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步行。如:「走路」。《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
- 逃跑。如:「逃走」、「败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离开。如:「走开」、「我明天就要走了。」
- 泄漏。如:「走漏」、「走光」、「走电」。《水浒传·第一八回》:「三人大惊:『莫不走漏了消息,这件事发了?』」
- 接触、交往。如:「他们两家走得很勤。」
- 失去原来的形态。如:「走味」、「走样」、「走调」。
- 移动、挪动。如:「拿走」、「我的表走得很准。」、「这步棋走错了。」
- 到处游荡。参见「走江湖 」条。
- 往、去。如:「走往」、「走访」。
- 供行走的。如:「走道」。
- 供驱使的、供使役的。如:「贩夫走卒」。
- 在陆地上行动的。如:「飞禽走兽」。
- 兽类的总称。《文选·左思·吴都赋》:「穷飞走之栖宿。」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重译(重譯)chóng yì
(1).辗转翻译。《尚书大传》卷四:“ 成王 之时, 越裳 重译而来朝,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恐使之不通,故重三译而朝也。”《汉书·平帝纪》:“ 元始 元年春正月, 越裳氏 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詔使三公以荐宗庙。” 颜师古 注:“译谓传言也。道路絶远,风俗殊隔,故累译而后乃通。” 南朝 梁 沈约 《〈佛记〉序》:“剪叶成文,重译未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若使新造之言而作此等拗句,则几与海外方言无别,必经重译而后知之矣。”
(2).特指从他国语转译的译文翻译。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近因校《铁流》,看看 德 译本,知道删去不少,从别国文重译,是很不可靠的。”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重译真是一种不大稳当的事情。”
(3).指译使。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诚信》:“絶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於道。”亦泛指异域之人。 唐 柳宗元 《柳州峒氓》诗:“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4).旧指南方荒远之地。 唐 张说 《南中送北使》诗之二:“待罪居重译,穷愁暮雨秋。” 清 李重华 《剑阁》诗:“辽絶若 番 藏 ,倐瞬达重译。”
(5).重新翻译。如:他这次重译时又作了不少修改与补充。 ——《漢語大詞典》
(2).特指从他国语转译的译文翻译。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近因校《铁流》,看看 德 译本,知道删去不少,从别国文重译,是很不可靠的。”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重译真是一种不大稳当的事情。”
(3).指译使。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诚信》:“絶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於道。”亦泛指异域之人。 唐 柳宗元 《柳州峒氓》诗:“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4).旧指南方荒远之地。 唐 张说 《南中送北使》诗之二:“待罪居重译,穷愁暮雨秋。” 清 李重华 《剑阁》诗:“辽絶若 番 藏 ,倐瞬达重译。”
(5).重新翻译。如:他这次重译时又作了不少修改与补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