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小弟陆家工赠妇,春蚓花笺蟠遍。

陈维崧清代〕《贺新郎 为冒君苗催妆

迟日娇莺啭。簸轻风、半栏芍药,参差人面。珠络流苏犀压角,十里龙绡微捲。

料好梦、一春曾选。节近菖蒲喧笑语,借五丝、先做同心缠。

画梁上,乳双燕。

笙歌沸处莲筹转。剪银灯、红酥檀晕,暗窥韩椽。小弟陆家工赠妇,春蚓花笺蟠遍。

何况是、丹青能擅。百种烟峦俱易画,远山眉、第一须葱茜。

看小试,君苗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小弟春蚓花笺

小弟 xiǎo dì
(1).幼弟。《汉书·金日磾传》:“ 何罗 ( 莽何罗 )与 通 及小弟 安成 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晋书·苻登载记》:“ 兴 将死,告 同成 曰:‘可以后事付卿小弟司马。’”
(2).对平辈谦称自己。 唐 王季友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诗:“ 于公 大笑向予説,小弟丹青能尔为。”《镜花缘》第七回:“舅兄既不知道,待小弟慢慢讲来。”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三:“ 饕兄 有用小弟之处,尽管使唤。”
(3).对年轻朋友的爱称。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漢語大詞典》
陆 ( 陸 ) lù
陆 [ lù ]
  1. 高出水面的土地:~地。大~。
  2. 随从的样子:~~续续。
  3. 跳跃:“……翘足而~,此马之真性也”。
  4. 〔~离〕❶色彩繁杂,如“斑驳~~”;❷长(cháng),如“带长铗之~~兮,冠切云之崔嵬”。
  5. 姓。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1.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2.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3.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4.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5.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6.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7.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8.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9.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10. 姓。如周代有家伯。
  1.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1.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2.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3.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1.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1.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工 gōng《國語辭典》

工 [ gōng ]

  1. 有专门技术或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如:「木工」、「矿工」、「水电工」。《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技巧。如:「唱工」、「雕工」、「巧夺天工」。唐·李白〈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诗:「为我草真箓,天人惭妙工。」
  3. 劳动生产的作业。如:「上工」、「加工」、「怠工」。
  4. 大规模、有计划的建设。如:「施工」、「竣工」。
  5. 工业的简称。如:「化工」。
  6. 一种古代乐谱上的音阶符号。参见「工尺 」条。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擅长。如:「工于心计」。《韩非子·五蠹》:「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
  1. 精致、巧妙。如:「工整」。《红楼梦·第四八回》:「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
赠 ( 贈 ) zèng
赠 [ zèng ]
  1. 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与。~礼。~言。~序(送别的文章)。~别。~送。回~。
  2. 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追~。
  3. 驱除:以~恶梦。
妇 ( 婦 ) fù
妇 [ fù ]
  1. 已婚的女子:~人。少(shào )~。
  2. 妻,与“”相对:夫~。
  3. 儿媳:~姑(婆媳)。媳~。
  4. 泛指女性:~女。~孺(妇女儿童)。~幼。
春蚓
宋 苏轼 和孔密州五绝 其四 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 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骈字类编》
花笺(花箋,花牋)huā jiān
精致华美的笺纸。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三臺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花笺, 河北 、 胶东 之纸。” 宋 孙光宪 《河传》词:“襞花笺,艳思牵,成篇。” 徐迟 《财神和观音》:“他接过了稿纸来,那是他自己的造纸厂为他特制的花笺,上面的花纹是他自己的印制处给制版的。”
花牋:精致华美的笺纸。 唐 黄滔 《秋色赋》:“ 潘岳 乃惊素髮,感流年,抽綵笔,叠花牋。” 唐 王建 《宫词》之五:“内人对御叠花牋,绣坐移来玉案边。”   ——《漢語大詞典》
蟠 pán《國語辭典》

蟠 [ pán ]

  1. 盘伏、盘曲。《文选·左思·蜀都赋》:「潜龙蟠于沮泽,应鸣鼓而兴雨。」
  1. 弯曲的、扭曲的。唐·李白〈咏山樽〉诗二首之一:「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
遍 biàn《國語辭典》

遍 [ ​biàn ]

读音
  1. 全部、整个。形容到处都是。如:「遍体鳞伤」、「哀鸿遍野」、「满山遍野」。宋·张俞〈蚕妇师〉:「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1. 没有一处遗漏的。如:「遍布」、「遍历」、「红遍东南亚」。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宋·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词:「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1. 布满。如:「朋友遍天下」。
  1. 量词。计算动作头尾经历的单位。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遍 [ ​piàn ]

语音
  1. (一)​之语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