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兴来开径期三益,醉后扶吟但一筇。

区越明代〕《窗前红茉莉碎剪菊盛开有怀

檐前茉莉望春红,野菊离离傲朔风。老忆故人初较病,诗多情致更新工。

兴来开径期三益,醉后扶吟但一筇。丁卯桥边能荡桨,笔床茶灶肯随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开径三益一筇

兴 ( 興 ) xīng/xìng
兴 [ xīng ]
  1.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2.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3.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4. 流行,盛行:时~。新~。
  5. 准许:不~胡闹。
  6. 或许:~许。
  7. 姓。
兴 [ xìng ]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开径(開逕)kāi jìng
    亦作“ 开径 ”。
    (1).开辟路径。《宋书·谢灵运传》:“尝自 始寧 南山伐木开逕,直至 临海 ,从者数百人。”
    (2).《文选·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唯开 蒋 生逕,永怀 求 羊 踪。” 李善 注引《三辅决录》:“ 蒋詡 ,字 元卿 ,隐於 杜陵 。舍中三逕,惟 羊仲 、 求仲 从之游。二 仲 皆挫廉逃名。”后以“开逕”指只接待少数高人雅士,决不与官场的俗人来往。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陶潜〈田居〉》:“素心正如此,开逕望三益。”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闺秀诗》:“ 蒋侯 已拟长开径, 李广 无端又出山。”参见“ 三径 ”。  ——《漢語大詞典》
    期 qī/jī《國語辭典》

    期 [ qí ]

    1. 约定。如:「不期而遇」。《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三国魏·曹丕〈秋胡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
    2. 希冀、盼望。如:「期待」、「期望」。宋·欧阳修〈纵囚论〉:「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必能也。」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1. 时、日,或经约定的时、日。如:「时期」、「日期」、「限期」、「后会有期」。唐·李益〈江南词〉:「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 折》:「我今日与小姐赴期去来。」
    2. 一段时间。如:「假期」、「学期」、「潜伏期」、「危险期」。
    3. 限度。《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 量词。计算事物分期的单位。如:「训练计划一年分为四期。」、「这本杂志已出版五卷六十期。」

    期 [ jī ]

    1. 一周年。《论语·阳货》:「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2. 丧服中期服的简称。《文选·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彊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期 [ ​qī ]

    1. (一)​之又音。
    三益 sān yì
    (1).谓直、谅、多闻。语本《论语·季氏》:“ 孔子 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后汉书·冯衍传下》:“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 晋 慧远 《庐山东林杂诗》:“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宋 苏轼 《除吕公著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制》:“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劳以万几之烦。”
    (2).借指良友。 晋 挚虞 《答杜育》诗:“赖兹三益,如琢如切。”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之二二:“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宋 梅尧臣 《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题蒙亭》诗:“风物稍佳时,把酒会三益。”
    (3).指梅、竹、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东坡 赞 文与可 梅竹石云:‘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为三益之友。’”  ——《漢語大詞典》
    醉 zuì《國語辭典》

    醉 [ zuì ]

    1. 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如:「不醉不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2. 沉迷、迷恋。如:「沉醉」、「心醉」、「陶醉」。
    1. 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如:「醉汉」、「烂醉如泥」。
    2. 用酒浸渍的。如:「醉虾」、「醉鸡」。《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堂官上来问菜,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
    后 ( 後 ) hòu《國語辭典》

    后 [ hòu ]

    1. 君王。《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左傳·僖公三 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2. 諸侯。《書經·舜典》:「班瑞于群后。」唐·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
    3. 君王的嫡妻。如:「王后」、「皇后」。《漢書·卷五·景帝紀》:「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清·陸次雲〈費宮人傳〉:「后自縊,袁貴妃亦自縊。帝拔劍刃嬪妃數人。」
    4.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孔子的弟子后處,漢代有后蒼。
    1. 時間上較晚的。與「先」、「前」相對。《禮記·大學》:「知止而后有定。」通「後」。
    扶 fú《國語辭典》

    扶 [ fú ]

    1. 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如:「扶老携幼」、「搀扶」。《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三国演义·第五○回》:「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
    2. 帮助、辅佐。如:「济弱扶贫」。《战国策·宋卫策》:「若扶梁伐赵,以害赵国,则寡人不忍也。」《水浒传·第六三回》:「天地咸扶,鬼神共佑。」
    3. 倚、仗。《汉书·卷一·高帝纪上》:「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新唐书·卷八五·窦建德传》:「大王奋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扶义,安四方也。」
    4. 护送。如:「扶灵」。唐·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诗:「主人薨城府,扶榇归咸秦。」
    5. 循、沿。三国魏·曹植〈仙人篇〉:「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 姓。如汉代有扶嘉。
    吟 yín《國語辭典》

    吟 [ yín ]

    1. 痛苦时发出的声音。元·戴侗《六书故·卷一一·吟》:「痛为呻吟。」
    2. 叹息。《战国策·楚策一》:「雀立不转,昼吟宵哭。」
    3. 咏、诵。如:「吟咏」。《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4. 啼叫、鸣叫。《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肃而长吟。」《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二》:「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5. 口吃、话说不清楚。《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通「唫」。
    1. 古代一种诗体的名称。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词有〈陇头吟〉,孔明有〈梁父吟〉,文君有〈白头吟〉。」
    但 dàn《國語辭典》

    但 [ dàn ]

    1. 仅、只。如:「但愿如此」。唐·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 林间。」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 只要。唐·王昌龄〈出塞〉诗二首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
    3. 只有、唯有。宋·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4. 凡、所有。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则见脂粉馨香,环佩丁当,藕丝嫩新织仙裳,但风流都在他身上。」
    5. 尽管。如:「但说无妨」。
    1. 不过、可是。如:「你虽然聪明,但也要努力才能成功。」
    1. 姓。如汉代有但钦。
    一筇(一筇)
    宋 孔武仲 舍轿马而步 副之两革靴,随以一筇竹。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