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灞岸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唐 罗隐 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 柳攀灞岸狂遮袂,水忆池阳渌满心。 ——《骈字类编》
唐 罗隐 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 柳攀灞岸狂遮袂,水忆池阳渌满心。 ——《骈字类编》
骊歌(驪歌)lí gē
告别的歌。 南朝 梁 刘孝绰 《陪徐仆射晚宴》诗:“ 洛 城虽半掩,爱客待驪歌。” 唐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诗:“相逢只恨相知晚,一曲驪歌又几年。” 明 姚茂良 《精忠记·辞母》:“望帝乡白云縹緲,听驪歌珠泪痕抛,愿边疆无事扰。” 周恩来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二:“东风催异客, 南浦 唱驪歌,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参见“ 驪驹 ”。 ——《漢語大詞典》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名-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 姓。如宋代有初暐。
-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送别 sòng bié
送行;告别。 唐 祖咏 《别怨》诗:“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客里登临俱是感,人间送别不宜秋。” 碧野 《芦沟桥情思》:“据说 芦沟桥 和 西安 的 灞桥 一样,古时都在桥边折柳送别。” ——《漢語大詞典》
眉 méi《國語辭典》
眉 [ méi ]
名- 人的前額與上眼瞼連接處,橫形高超生有細毛的部分。如:「眉毛」、「八字眉」、「橫眉豎眼」、「舉案齊眉」。
- 泛稱上端為「眉」。如:「書眉」。
- 姓。如春秋時代有眉間尺。
晕 ( 暈 ) yùn/yūn
晕 [ yùn ]
- 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日~。
- 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霞~。墨~。
- 头发昏,有旋转的感觉:~眩。~车。眼~。
- 昏迷:~倒。~厥。
- 头脑不清。
翠痕
韩维登湖光亭诗见红气下 ——《骈字类编》
轻碧(輕碧)qīng bì
浅绿。 南唐 张泌 《浣溪沙》词:“小槛日斜风悄悄,隔帘零落杏花阴,断香轻碧锁愁深。” 宋 柳永 《尾犯》词:“渐东郊芳草,染成轻碧。”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