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指阑角、曾掏春纤,笑桃人寄情素。

程颂万清代〕《莺啼序 连句,和梦窗韵

清明又催过了,有啼红入户。隔斜照、天外朱廊,那边帘影吹暮。

缀青子、枝头暗满,阴阴几日成芳树。怨东风容易,飘零一池飞絮。

十里扬州,媚脸断粉,悄吹香似雾。指阑角、曾掏春纤,笑桃人寄情素。

系斑骓、依依细柳,乱愁织、柔丝千缕。翠堤阴,双桨来时,乍惊眠鹭。

兰因待证,蕙约教寻,更垂念倦旅。奈恨袅、倩影奁际,宝篆芬冷,两地柔肠,泪珠悬雨。

横塘路杳,情波双掬,分流何事郎行速。送征帆,又没湖南渡。

空怜碧玉,无端数点梅花,似梦暗坠香土。

清歌易感,况是钿箫,唱小红白苎。渐半晌、吟魂敲碎,化了离痕,紫燕文鸾,昵人娇舞。

谁知锦瑟,年华偷换,青衫重到寻旧馆,但荒尘、栖老鸳鸯柱。

还将水驿山邮,画入银屏,认侬在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春纤桃人情素

指 zhǐ《國語辭典》

指 [ zhǐ ]

  1. 手掌前端分支的部分。如:「手指」。唐·白居易〈新乐府·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 一个指头的宽度称为「一指」。如:「三指宽的距离」。
  3. 用意、主旨。如:「言近指远」。《书经·盘庚上》:「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孟子·告子下》:「愿闻其指。」
  1. 用手指示。唐·李白〈陌上赠美人〉诗:「遥指红楼是妾家。」
  2. 朝向、对著。如:「时针正指九点。」、「狙击手把枪管指向甘迺迪。」《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3. 希望、依赖。如:「指望」、「这老太太就指著她儿子养活呢!」
  4. 斥责。《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故布衣行此,指于国,不容乡曲。」《汉书·卷八六·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5. 直立、翘起来。如:「令人发指」。《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阑 ( 闌 ) lán
阑 [ lán ]
  1. 同“”。
  2. 同“”。
  3. 〔~干〕a.同“栏杆”;b.纵横交错,参差错落,如“梦啼妆泪红~~”。
  4. 〔~入〕进入不应进去的地方,混进,如“无票不得~~。”
  5. 残,尽,晚:夜~人静。~珊。
角 jiǎo/jué《國語辭典》

角 [ jiǎo ]

  1. 兽类头上或鼻前长出的硬质突状物。如:「牛角」、「鹿角」。《易经·大壮卦·九三》:「羝羊触藩,羸其角。」
  2. 几何学上称两直线相交所夹成的空间。如:「直角」、「钝角」、「对顶角」。
  3. 地理学上指陆地向海中突出的部分。如:「岬角」、「鼻头角」、「好望角」。
  4. 量词。计算钱币的单位。十角等于一元。
  5. 角落,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如:「墙角」、「桌角」、「屋角」、「东北角 」、「西南角」。
  6. 乐器名。初以动物的角制成,后改用竹、木、铜等材料,有曲形、竹筒等形状,多用于军队中。唐·韦庄〈章台夜思〉诗:「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竞争、较量。如:「角智」、「角胜」、「口角」。《聊斋志异·卷一·王成》:「每值上元,辄放民间把鹑者入邸相角。」

角 [ lù ]

  1. 参见「角里 」条。

角 [ jué ]

  1. 戏剧的表演人物。如:「主角」、「配角」、「丑角」。
  2. 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一宿,有两颗星。《国语·周语中》:「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三国吴·韦昭·注:「辰角,大辰苍龙之角。角,星名也。」《楚辞·屈原·天问》:「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3. 古代五音之一。《周礼·春官·大师》:「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征、羽。」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1.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1.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1.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1.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2.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掏 tāo《國語辭典》

掏 [ tāo ]

  1. 伸進去拿。如:「掏名片」、「掏槍」、「掏錢」。
  2. 從某個空間中取出東西。如:「掏腰包」、「掏耳朵」。
  3. 挖。如:「掏個洞」。
春纤(春纖)chūn xiān
形容女子的手指。 宋 张孝祥 《满江红·思归寄柳州》词:“倩春纤,缕鱠捣香虀,新篘熟。” 元 李子昌 《梁州令》套曲:“暗数归期将这春纤掐,动离情征雁呀呀。” 清 洪升 《长生殿·窥浴》:“春纤十箇擂搥,玉体浑身糙漆。”  ——《漢語大詞典》
笑 xiào《國語辭典》

笑 [ xiào ]

  1.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2.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1.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桃人 táo rén
桃木俑。旧时迷信谓鬼畏桃木,因削桃木为人形,用以驱鬼辟邪。《论衡·订鬼》《山海经》:“ 黄帝 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 神荼 、 鬱垒 与虎,悬苇索以御。”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於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虎画於门。”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冥迹》:“ 魏 韦英 卒后,妻 梁氏 嫁 向子集 。嫁日, 英 归至庭,呼曰:‘ 阿梁 ,卿忘我耶!’ 子集 惊,张弓射之,即变为桃人、茅马。”  ——《漢語大詞典》
寄 jì《國語辭典》

寄 [ jì ]

  1. 暂时的托身。《文选·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佗方?」《聊斋志异·卷三·连琐》:「何居里,久寄此间?」
  2. 托付、依附。如:「寄托」。《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3. 传达言语、书信、心意等。今多指透过邮递传送。如:「寄信」、「寄邮包」、「寄语白云」。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1. 暂时依附的。如:「寄居」、「寄宿」、「寄食」。
  2. 临时委托的。如:「寄存」、「寄卖」。
  1. 非亲生关系的。如:「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情素 qíng sù
亦作“ 情愫 ”。
(1).真情;本心。《战国策·秦策三》:“夫 公孙鞅 事 孝公 ,极身毋二,尽公不还私,信赏罚以致治,竭智能,示情素,蒙怨咎,欺旧交。” 汉 刘向 《九叹·离世》:“不枉绳以追曲兮,屈情素以从事。” 宋 陈亮 《进中兴五论札子》:“臣尝为陛下有忧於此矣,尝欲输肝胆,効情愫,上书於北闕之下。” 明 高攀龙 《泾阳顾先生行状》:“诚令 维崧 等披露情愫,晓畅事实,章晰谊理,剴篤言辞,皇上一览而悟。” 章炳麟 《感旧》诗:“及尔同誓盟,死生见情素。”
(2).指感情。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他在她旁边,便觉一切都有光辉,整个生命沐浴在青春的欢快里,这就可知不仅是朋友间的情愫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