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邀 yāo《國語辭典》
邀 [ yāo ]
动- 招请、约请。如:「应邀出席」。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求取。如:「邀功」。唐·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诗:「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不妄希求恩顾以全禄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
- 拦截、阻挡。《旧唐书·卷一三五·卢杞传》:「长安为之罢市,百姓相率千万众邀宰相于道诉之。」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名-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 姓。如汉代有客孙。
-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动-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 到、达。如:「入夜」、「入冬」。
-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动-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动-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草堂 cǎo táng
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 钟山 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驛路,勒移山庭。” 唐 杜甫 《狂夫》诗:“ 万里桥 西一草堂, 百花潭 水即沧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杜少陵 在 成都 有两草堂,一在 万里桥 之西,一在 浣花 ,皆见於诗中。” 清 纳兰性德 《寄梁汾并葺茅屋以招之》诗:“聚首羡麋鹿,为君搆草堂。” ——《漢語大詞典》
扫石(掃石)sǎo shí
谓清扫山中场地。多指修身养生者的居处。 唐 戎昱 《寄许炼师》诗:“扫石焚香礼碧空,露华偏溼蕊珠宫。” 元 张翥 《豫章山房为见心复公赋》:“扫石童来秋叶后,谭经僧坐昼阴中。” 明 王守仁 《山中懒睡》诗之二:“扫石焚香任意眠,醒来时有客谈玄。” ——《漢語大詞典》
坐 zuò《國語辭典》
坐 [ zuò ]
動-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如:「坐下」、「坐在椅子上」。
- 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故亦稱跪為「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
- 居、處。如:「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 搭乘。如:「坐車」、「坐船」。
- 干犯。如:「坐法當死」。
- 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 北平、河北、天津方言。指物體重心極力向下壓。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 蒞臨。參見「坐殿」、「坐堂」等條。
- 席位。《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通「座」。
- 堅守不去。參見「坐鎮」、「坐索」等條。
- 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如:「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 因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北 běi/bèi《國語辭典》
北 [ běi ]
语音 名- 方位名:➊ 相对于「南」而言。如:「北方」、「漠北」。➋ 地图的上方。
- 败逃的军队。《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斩将搴旗,追奔逐北。」
- 在北方或从北来的。如:「北国」、「北风」。《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 向北行。《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鴈北。」
- 失败、败逃。如:「败北」。《韩非子·五蠹》:「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 向北,表示行动的方向。如:「北上」、「北征」。《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京索既扼,引师北讨。」
北 [ bèi ]
动- 违反、背叛。《说文解字·北部》:「北,乘也,从二人相背也。」《战国策·齐策六》:「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通「背」。
北 [ bò ]
读音- (一)之读音。
牗 yǒu/yōng
牗 [ yǒu ]
- ◎ 同“牖”。
- ◎ 同“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