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自有千载名,世上儿子何足数?
奉常余之外高祖,儒雅风流绝近古。少年侍直承明庐,重瞳屡回加慰拊。
玉堂无事只写竹,影落谦缃生风雨。翠叶苍筠满人间,凌海越嶂争购取。
吾家宝藏三大轴,其一今在尚书府。二幅翻飞入岛夷,神物化去不可睹。
吾兄安得此尺素,千缗不吝雠海贾。盛夏张之紫薇省,凉气歘忽周堂庑。
划然北壁开户牖,雨势欲滴风披舞。此时静坐亦何有,满眼不复见尘土。
湘妃帝子对之泣,藐姑神人谁与伍?吾兄好画识画意,余方潦倒困蓬户。
墨竹昔称李夫人,湖州孟端皆堪谱。高人自有千载名,世上儿子何足数?
作诗题竹非为竹,俯仰自觉吾心苦。东坡先生岂浪语,知我之兄惟老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高人 gāo rén
(1).超人,不同凡俗。《商君书·更法》:“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惊於民。” 蒋礼鸿 锥指:“高人,过人也。”
(2).指才识超人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余閲见知名之高人,洽闻之硕儒,果以穷理尽性,研覈有无者多矣。” 宋 苏轼 《净因院画记》:“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於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办。”《文汇报》1992.2.6:“不知是哪位高人一语道破:‘观众是傻子,演员是疯子,导演是骗子。’”
(3).志行高尚的人。多指隐士、修道者。《晋书·邵续传》:“ 续 既为 勒 ( 石勒 )所执,身灌园鬻菜,以供衣食。 勒 屡遣察之,叹曰:‘此真高人矣。不如是,安足贵乎!’”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诗:“干戈谩道因天意, 渭水 高人自钓鱼。”《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听见就像神附着的发了疯,从此不应考了,要做个高人。”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终于还引动了 首阳村 的第一等高人 小丙君 。” ——《漢語大詞典》
(2).指才识超人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余閲见知名之高人,洽闻之硕儒,果以穷理尽性,研覈有无者多矣。” 宋 苏轼 《净因院画记》:“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於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办。”《文汇报》1992.2.6:“不知是哪位高人一语道破:‘观众是傻子,演员是疯子,导演是骗子。’”
(3).志行高尚的人。多指隐士、修道者。《晋书·邵续传》:“ 续 既为 勒 ( 石勒 )所执,身灌园鬻菜,以供衣食。 勒 屡遣察之,叹曰:‘此真高人矣。不如是,安足贵乎!’”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诗:“干戈谩道因天意, 渭水 高人自钓鱼。”《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听见就像神附着的发了疯,从此不应考了,要做个高人。”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终于还引动了 首阳村 的第一等高人 小丙君 。”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千载(千載)qiān zǎi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漢語大詞典》
名 míng《國語辭典》
名 [ míng ]
名- 人的称号。如:「尊姓大名」、「请问芳名」。
- 事物的称号。如:「地名」。《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
- 声誉。如:「盛名」、「令名」。
- 表示概念的名称。《老子·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 量词:➊ 计算人的单位。如:「学生十名,缺席一名。」➋ 计算排名的单位。如:「全班第十名。」
- 指称、形容。如:「莫名其妙」、「无以名之」。
- 有名的。如:「名人」、「名马」。
- 贵重的、出色的。如:「名器」、「名酒」。
世上 shì shàng
人世间。《战国策·秦策一》:“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宋 陆游 《冬夜读史有感》诗:“世上閒愁千万斛,不教一点上眉端。” 清 李玉 《人兽关·冥警》:“世上纵糊涂,业镜难颠倒。” 茅盾 《一个女性》一:“她不大相信--竟可以说是不大理会得,世上当真有凶险的人,当真有悲惨的事。” ——《漢語大詞典》
儿子(兒子)ér zi
(1).婴儿。《庄子·庚桑楚》:“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 成玄英 疏:“同於赤子也。”《吕氏春秋·异宝》:“今以百金与摶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摶黍矣。” 高诱 注:“儿子,小子。”
(2).子女。《汉书·高帝纪上》:“老父曰:‘乡者夫人儿子皆以君,君相贵不可言。’”儿子,指 孝惠帝 、 鲁元公主 。
(3).指所生男孩。《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 帝 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宋 苏轼 《将至广州寄迈迨二子》诗:“北归为儿子,破戒堪一笑。”《水浒传》第四七回:“惟有 祝家庄 最为豪杰,为头家长,唤作 祝朝奉 ,有三个儿子,名为 祝氏 三杰。”
(4).男子对长辈的自称。《汉书·匈奴传上》:“单于乃自谓‘我儿子,安敢望 汉 天子! 汉 天子,我丈人行’。”《七国春秋平话》卷下:“ 鬼谷 :‘谁敢看旗?’当有 独孤角 言:‘儿子看。’” ——《漢語大詞典》
(2).子女。《汉书·高帝纪上》:“老父曰:‘乡者夫人儿子皆以君,君相贵不可言。’”儿子,指 孝惠帝 、 鲁元公主 。
(3).指所生男孩。《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 帝 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宋 苏轼 《将至广州寄迈迨二子》诗:“北归为儿子,破戒堪一笑。”《水浒传》第四七回:“惟有 祝家庄 最为豪杰,为头家长,唤作 祝朝奉 ,有三个儿子,名为 祝氏 三杰。”
(4).男子对长辈的自称。《汉书·匈奴传上》:“单于乃自谓‘我儿子,安敢望 汉 天子! 汉 天子,我丈人行’。”《七国春秋平话》卷下:“ 鬼谷 :‘谁敢看旗?’当有 独孤角 言:‘儿子看。’” ——《漢語大詞典》
何足 hé zú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漢語大詞典》
数 ( 數 ) shù/shǔ/shuò
数 [ shù ]
-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 几,几个:~人。~日。
-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 命运,天命:天~。气~。
-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 责备,列举过错:~落。
-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