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苔痕十日无人破,飞絮繁花宿雨沾。

陈大猷宋代〕《和陈明佐花朝韵并怀其弟明瞻

剧饮何须问酒帘,望来天角月纤纤。花朝暖入春容媚,柏叶浓分野兴添。

布被夜增池草梦,葛巾时羡酒杯淹。苔痕十日无人破,飞絮繁花宿雨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苔痕十日无人飞絮繁花宿雨

苔痕 tái hén
苔藓滋生之迹。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苔痕上阶緑,草色入帘青。” 宋 张耒 《无题》诗之一:“出门蹄道苔痕满,隐几书尘鼠蹟多。” 清 龚自珍 《鹊楼仙》词:“安排疏密,商量肥瘦,自劚苔痕辛苦。” 郁达夫 《偶过西台有感》诗:“偶向西臺臺畔过,苔痕犹似泪淋痕。”  ——《漢語大詞典》
十日 shí rì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漢語大詞典》
无人(無人)wú rén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漢語大詞典》
破 pò《國語辭典》

破 [ pò ]

  1. 毁坏、使碎裂。如:「家破人亡」、「破斧沉舟」。《荀子·劝学》:「风至笤折,卵破子死。」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 突破、破除。如:「破戒」、「破纪录」。《红楼梦·第一回》:「虽不敢说强似前代所有书中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
  3. 击败、攻下。如:「破城」、「大破敌军」。《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
  4. 剖开、劈开。如:「势如破竹」、「乘风破浪」、「将西瓜破成两半。」
  5. 剖析、分析。参见「破题 」条。
  6. 揭穿,使真相大白。《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一似你先时破我的肉是狗肉,几乎教我不撰一文。」《老残游记·第五回》:「齐心齐意要破这一案。」
  7. 花费、消耗。如:「破财」、「破费」。唐·温庭筠〈苏小小歌〉:「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
  8. 尽、穷尽。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9. 使完整的东西受到损坏而不完整。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10. 穿、透、揭穿。如:「识破」、「点破」、「说破」、「一语道破」、「看破红尘」。
  1. 形容受到损坏而残破的东西。如:「破船」、「破鞋」、「破布」。
  2. 差劲、低劣。如:「他的数学非常破。」、「你这套破理论少说为妙,免得被人嘲笑。」
  1. 唐宋燕乐大曲的后半部。其中以舞蹈为主,乐器伴奏,或有歌唱。因其节拍急促繁碎,故称为「破」。唐·白居易〈卧听法曲霓裳〉诗:「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 时。」《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唱一个娇滴滴的曲儿,舞一个妖媚 媚的破儿。」也称为「曲破」。
飞絮(飛絮)fēi xù
飘飞的柳絮。 北周 庾信 《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復青丝马尾垂。”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算只有殷勤,画簷蛛网!尽日惹飞絮。” 巴金 《寒夜》一:“他一个人站在方桌前,茫然望着白粉壁,他什么也看不见,他的思想像飞絮似地到处飘。”  ——《漢語大詞典》
繁花 fán huā
亦作“ 繁华 ”。
(1).盛开的花;繁密的花。 晋 陶潜 《荣木》之二:“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 唐 李益 《牡丹》:“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 唐 李商隐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元 倪瓒 《三月一日自松陵过华亭》诗:“春与繁花俱欲谢,愁如中酒不能醒。”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词之四:“烟暖雨初收,落尽繁华小院幽。”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 艾青 《复活的土地》诗:“河岸上,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2).犹百花。 三国 魏 曹植 《朔风》之四:“繁华将茂,秋霜悴之。” 南朝 宋 鲍照 《咏史》:“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宋 范成大 《陆务观作春愁曲悲甚作诗反之》:“东风本是繁华主,天地元无著愁处。”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持雅堂诗集》:“《蓼花》云:‘大叶粗枝不畏风,艷分水国立庭中,年来閲徧繁华色,只有秋花耐久红。’”  ——《漢語大詞典》
宿雨 sù yǔ
(1).夜雨;经夜的雨水。 隋 江总 《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 明 吴本泰 《西湖竹枝词》:“宿雨半收晴不稳,恼人最是鵓鳩啼。” 刘半农 《回声》诗:“微风吹动了树上的宿雨,冷冰冰的向他头上滴着。”
(2).久雨;多日连续下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同 述农 走到江边一看,是夜宿雨初晴,一轮明月东方升起,照得那浩荡江波,犹如金蛇万道一般。” 胡怀深 《暮春野行》诗:“宿雨昨宵霽,万木浄如洗。”  ——《漢語大詞典》
沾 zhān/diàn/tiān《國語辭典》

沾 [ zhān ]

  1. 浸溼。唐·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詩:「望君煙水闊,揮手淚霑巾。」宋·文同〈早晴至報恩山寺〉詩:「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2. 接觸、接近。如:「滴酒不沾」、「這些話一點也沾不上邊。」
  3. 感染、染上。如:「沾染惡習」。
  4. 藉別人的關係而得到好處、利益。如:「沾光」、「沾便宜」。
  5. 帶、有。如:「我和他既不沾親,也不帶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