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太虚鼎里炼丹砂。

侯善渊元代〕《西江月·割断铜绳铁网

割断铜绳铁网,敲开玉锁金枷。波涛苦海遇灵槎。游奕无阴村下。不在忘标指月,何须折桂拈花。太虚鼎里炼丹砂。结就玄珠无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太虚炼丹

太虚 tài xū
(1).谓空寂玄奥之境。《庄子·知北游》:“是以不过乎 崐崙 ,不游乎太虚。”《红楼梦》第一二○回:“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 清 陈梦雷 《去者日以疏》诗:“冥心归太虚,天地与同寿。”
(2).指天,天空。《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太虚辽廓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 李善 注:“太虚,谓天也。” 清 黄鷟来 《咏史》之二:“壮志弥激烈,气欲凌太虚。”
(3).谓宇宙。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我之所久,莫过 轩 羲 ;而天地之在彼太虚,犹 轩 羲 之在彼天地。” 唐 陆龟蒙 《江湖散人传》:“天地大者也,在太虚中一物耳。”
(4).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万物最原始的实体--气。 宋 张载 《正蒙·太和》:“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四》:“太虚之精气流动,充盈於天地之间。”  ——《漢語大詞典》
鼎 dǐng《國語辭典》

鼎 [ dǐng ]

  1. 古代用來烹煮食物的金屬器具。圓腹、三足兩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於商、周時代。《說文解字·鼎部》:「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玉篇·鼎部》:「鼎,器也,所以熟食者。」
  2. 古代傳國的寶器。相傳夏禹鑄九鼎以為傳受帝位的重器。《左傳·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周雖德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3. 比喻三公、宰相、重臣等高位。如:「臺鼎」、「鼎輔」。
  4. 古代烹殺罪人的刑具。戰國燕·燕丹〈與傅麴武書〉:「故有刎喉不顧,據鼎不避者,斯豈樂死而忘生哉,其心有所守也。」宋·文天祥〈正氣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5. 福建方言。指鍋子。如稱廚房為「鼎間」,稱鍋蓋為「鼎蓋」。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鼎有三足,引申為三方並立。《三國志·卷六一·吳書·陸凱傳》:「近者漢之衰末,三家鼎立。」《晉書·卷八七·武昭王李玄盛傳》:「昔漢運將終,三國鼎峙,鈞天之曆,數鍾皇晉。」
  2. 方、正。《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行義未過。」
  1. 大。如:「鼎言」、「鼎臣」、「大名鼎鼎」、「這件事情,我需要你的鼎力相助,才可能成功。」
里 ( 裏 裡 ) lǐ《國語辭典》

里 [ lǐ ]

  1. 居所、居处。《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2. 街坊、巷弄。《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技。」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
  3. 故乡。如:「故里」。《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4. 今地方政府行政区域之一。在镇之下,邻之上,与村平行。
  5.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一公里等于一千公尺。
  6. 内部。元·马致远〈四块玉·佐国心〉曲:「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通「里」。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炼丹(煉丹,鍊丹)liàn dān
道教法术。源于古代方术,原指置朱砂于炉中炼制。后有内丹、外丹之分。以气功修炼人体精、气、神谓之内丹,以炉火烧炼药石谓之外丹。古代炼丹术对化学知识的积累有一定意义。《晋书·葛洪传》:“至 广州 ,刺史 邓岳 留不听去。 洪 乃止 罗浮山 炼丹。”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真西山》:“有道人於山间结庵炼丹。”
鍊丹:1.道家法术之一。源于古代方术,原指置朱砂于炉中炼制。后有内丹、外丹之分。以气功修炼人体精、气、神谓之内丹,以炉火烧炼药石谓之外丹。《晋书·葛洪传》:“从祖 玄 , 吴 时学道得仙,号曰 葛仙公 ,以其鍊丹秘术授弟子 郑隐 。” 唐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闭剑琉璃匣,鍊丹紫翠房。”《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 衍 既立, 宗寿 为太子太保奉朝请,以鍊丹养气自娱。”
(2).丹药名。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第六之丹,名鍊丹。服之十日仙也。又以汞合,火之亦成黄金。”   ——《漢語大詞典》
砂 shā《國語辭典》

砂 [ shā ]

  1. 细碎的石粒。如:「飞砂走石」。
  2. 细碎呈颗粒状的物质。如:「矿砂」、「铁砂」。同「沙 」。
  3. 参见「[[朱砂]]」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