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已苍然,呼船闻应诺。
姑苏眺形胜,西南孕岩壑。卸帆高攀桥,飞盖赴崖崿。
一登支硎山,不见支公鹤。千尺雪流泉,琤琮有脉络。
遥指见天平,万笏插碧落。名贤以地灵,相慕起敬恪。
何处馆娃宫,门外清波阔。此日经行处,昔年都领略。
山山尽相识,忘疲便行蹻。暮色已苍然,呼船闻应诺。
夜来欸乃声,行歌未寂寞。月上听鸡鸣,舟倚穹窿脚。
群峰此最高,杳霭厚盘礴。道观瞰太湖,清光浸天廓。
邓尉嶪相望,耸翠不示弱。中途古柏寺,七柏森可愕。
盘桓不能去,龙鸾蛟螭攫。舍之循山径,夹道纷枝柞。
万峰叩禅关,坐向还元阁。阁上题咏多,纱笼映帘幕。
法华渔洋山,眉黛镜中作。湖云缭僧楼,烟水空漠漠。
衣上云能雨,飞向崖下落。寺后青州茔,具区面杯杓。
近岭一米堆,命名象形谑。逶迤四五里,香雪梅未萼。
有台踞梅颠,凡夫家园乐。柰何桑补梅,鄙哉此土著。
云表光福塔,行行逾横彴。村市野而秀,寺碑字难度。
铜佛祷雨灵,僧言疑未确。人境苦匆匆,烟霞念宿约。
路从儿店分,船向女湖泊。回首名胜游,客去山仍昨。
藐予尘埃子,不得名山托。诗句比图经,他年按图索。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暮色 mù sè
傍晚昏暗的天色。 南朝 宋 鲍照 《幽兰》诗之一:“倾辉引暮色,孤景留恩颜。” 唐 杜甫 《宿凿石浦》诗:“迴塘澹暮色,日没众星嘒。”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当太阳更往下沉落时,平川和它中间的一道小溪被荫蔽在深沉的暮色中。”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苍然(苍然)
唐 刘长卿 陪元侍御游支硎山寺 古木闭空山,苍然暮相对。
唐 柳中庸 扬子途中 楚塞望苍然,寒林古戍边。
唐 白居易 宿清源寺 不见旧房僧,苍然新树木。 ——《骈字类编》
唐 柳中庸 扬子途中 楚塞望苍然,寒林古戍边。
唐 白居易 宿清源寺 不见旧房僧,苍然新树木。 ——《骈字类编》
呼 hū《國語辭典》
呼 [ hū ]
动- 吐气。与「吸」相对。如:「呼气」。《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籍也。」
- 大声呐喊。《诗经·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 招、唤。如:「呼朋引伴」、「呼风唤雨」。《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陈王出,遮道而呼涉。」唐·颜仁郁〈农家〉诗:「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 称、谓。唐·白居易·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之三:「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
- 表感叹的语气。《论语·八佾》:「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 形容风吹动的声音。如:「北风呼呼的吹。」
- 姓。如汉代有呼子先。
船 chuán《國語辭典》
船 [ chuán ]
名- 航行水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如:「汽船」、「轮船」、「帆船」、「铁壳船」。
- 形状或作用类似船的物体。如:「太空船」。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 出名,有名望:~人。~达。
- 名声:令~(好名声)。丑~。
-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 姓。
应诺(應諾)yìng nuò
(1).古代男子之礼,口出“喏”声以示敬顺。多用以对尊长。《三国志·吴志·顾雍传》“至德忠贤,辅国以礼”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悌 每得父书,常洒扫,整衣服,更设几筵,舒书其上,跪拜读之,每句应诺,毕,復再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见 红娘 通报,有人唤门……夫人与 鶯 教召,须臾入。僕使阶前忙应喏,骨子气喘不迭,满面征尘。”《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高毁 、 祁宏 復归营内,来见 太公 应喏谢罪。”
(2).答应;承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玄德 曰:‘汝若同去,不可失礼。’ 飞 应诺。”《儒林外史》第一回:“母亲替他理理衣服,口里説道:‘你在此须要小心,休惹人説不是,早出晚归,免我悬望。’ 王冕 应诺。” ——《漢語大詞典》
(2).答应;承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玄德 曰:‘汝若同去,不可失礼。’ 飞 应诺。”《儒林外史》第一回:“母亲替他理理衣服,口里説道:‘你在此须要小心,休惹人説不是,早出晚归,免我悬望。’ 王冕 应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