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风格真淳乐毅论,气运逸迈黄庭经。

谢肃明代〕《题曹娥碑歌

婉娈曹氏女,生长虞江滨,乃父安歌能乐神。𨒫涛江心迎伍君,偶然失脚成沉沦。

其时孝娥才十四,日夜哀号动天地。奋身跃入龙伯宫,抱父尸出洪波中。

汉安年迄元嘉始,惨淡荒坟烟蔓里。度令深期民俗淳,蕙肴椒浆方祭诔。

诔文本是邯郸作,勒石垂光非溢美。好辞既赏蔡中郎,妙墨重挥王内史。

内史临池小楷精,出神入圣由天成。风格真淳乐毅论,气运逸迈黄庭经。

曹娥之碑尤注意,外足婉丽中坚贞。疾迟偃仰各合度,正侧方圆皆有程。

金锥画沙锋芒敛,玉树照水枝柯清。秋风群飞鸿雁叙,夜天行列星宿明。

元常铭石犹隶体,力命雅深堪与比。鸿都分法授于神,笔势去来同一轨。

流传萧梁到李唐,纷纷鉴者迷精光。退之平时厌姿媚,于此题识何端庄。

乃知嗜好在奇古,况兼孝烈如曹女。碑阴隐语亦了然,可惜无言讥魏武。

魏武徒劳校色丝,以孝移忠忍不为。独觉遗风扇乡里,顺孙孝子相追随。

四明有逸民,示我碑一幅,真若圭璋出群玉。书家往往无真识,太息还君须韫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风格真淳乐毅论气运逸迈黄庭

风格(風格)fēng gé
(1).风度;品格。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 膺 风格秀整,高自标特,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北史·张亮传》:“然少风格,好财利,久在左右,不能廉洁。” 五代 齐己 《还黄平素秀才卷》诗:“如君好风格,自可继前贤。”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杜士全授中宪大夫赞治尹妻施氏加封恭人制》:“妇人之相助其夫也,同于宾友;人主之省视其臣也,近于户庭。风格有不美,而天下有不治矣乎?” 徐迟 《井冈山记》:“但他讲了一个伟大的心灵,伟大的人格,极为平凡的事迹,崇高的风格。”
(2).气度;气魄。《晋书·和峤传》:“ 嶠 少有风格,慕舅 夏侯玄 之为人,厚自崇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鉴虚 为僧,颇有风格,而出入内道场,卖弄权势,杖杀于 京兆府 。”
(3).丰采;风韵。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韦氏 ﹞即兵部之姨妹也。余虽不及见,每闻长属説其风格容仪,真神仙也。” 宋 范成大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归四明并以饯行》:“名卿绪前辈,风格如玉山。”《花月痕》第七回:“﹝ 曼云 ﹞风格虽不及 梧仙 ,而风鬟露鬢,妙丽天然。”
(4).指作家或艺术家在创作成果中所表现出的格调特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及 陆机 断议,亦有锋颖,而腴辞弗翦,颇累文骨,亦各有美,风格存焉。” 宋 司马光 《虞部郎中李君墓志铭》:“君喜为诗,有前人风格。”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金陵 有二诗人:一 蔡芷衫 ,一 燕山南 。 蔡 专主风格浑古, 燕 专尚心思雕刻。” 秦牧 《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一个作家的生活道路、思想、感情、个性、选择的题材、运用文学语言的习惯和特色、生活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这一切总汇起来构成他的风格。”
(5).泛指事物的特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 陈九 ﹞居数日,容益光泽,言论多风格。” 老舍 《樱海集·牺牲》:“他的话老有这么种别致的风格,使人没法答碴儿。” 叶圣陶 《火灾·归宿》:“那些房屋与蜂房式的店铺或厂屋全然两样,有各异的风格和结构。”   ——《漢語大詞典》
真淳 zhēn chún
真率淳朴。 宋 俞文豹 《吹剑一录》:“ 老子 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谓其真淳如赤子尔。” 元 文逢原 《荆山璞赋》:“信太和之精粹,钟元气之真淳。” 秦牧 《艺海拾贝·两只青蛙》:“ 元好问 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就都是力主创作应以天然和真淳见长的。”  ——《漢語大詞典》
乐毅论(樂毅論)lè yì lùn
著名的小楷法帖。 三国 魏 夏侯玄 文, 晋 王羲之 书。 唐 褚遂良 称其“笔势精妙,备尽楷则”,被评为 王羲之 正书第一。真迹已佚,后世摹本甚多。参阅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二、卷三, 宋 程大昌 《考古编·黄庭经》。  ——《漢語大詞典》
气运(氣運)qì yùn
(1).节候的流转变化。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感气运之和顺,乐时泽之有成。”
(2).气数,命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戴公 见 林法师 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冀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耳。’”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一关於国家之气运,一关於国家之风俗。” 老舍 《骆驼祥子》九:“他觉出一个车夫的终身的气运是包括在两个字里--倒霉!”  ——《漢語大詞典》
逸迈(逸邁)yì mài
超逸豪放。 明 方孝孺 《题宋仲珩草书自作诗》:“ 子山 善悬腕,行草书逸迈可喜。” 明 杨慎 《丹铅续录·李白墓志》:“﹝ 李白 ﹞才调逸迈,往往兴会属词,恐古之善诗者亦不逮。”  ——《漢語大詞典》
黄庭 huáng tíng
(1).《黄庭经》。道教的经典著作。 唐 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诗:“ 山阴 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宋 苏轼 《留题仙都观》诗:“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復诵《黄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曩所授《黄庭》之要道,仙人之梯航。”
(2).指 晋 王羲之 书写的《黄庭经》法帖。 宋 秦观 《春日》诗之四:“春禽叶底引圆吭,临罢《黄庭》日正长。”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曹娥》《乐毅》,尚有蹊径可寻,至《兰亭》《黄庭》,几莫知其端倪矣。”
(3).指中央。《黄庭内景经》 务成子 题解:“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方向呵,镇黄庭,通紫极,子午坤乾。”亦特指脾。一说为体中的虚拟之所。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古人以黄庭为脾。不然也,黄庭有名而无所,冲气之所在也。”  ——《漢語大詞典》
经 ( 經 ) jīng
经 [ jīng ]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
  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
  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
  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
  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
  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
  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
  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
  10. 缢死,上吊:自~。
  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
  12. 古同“京”,数目。
  13.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