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痛痒(痛癢)tòng yǎng
亦作“ 痛痒 ”。
(1).痛觉和痒觉。 汉 徐干 《中论·考伪》:“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斯术之於斯民也,犹内关之疾也,非有痛痒烦苛於身,情志慧然,不觉疾之已深也。”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而无是非之虑。” 宋 朱熹 《答徐居甫书》:“如人疾病,血气不运於四支,则手足顽麻不知痛痒。”《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不想那个的腿已经木的不知痛痒,只觉箭眼里如刀剜一般疼痛。”
(2).比喻利害关系。《晋书·儒林传·范弘之》:“下官与 石 ( 谢石 )本无怨忌……与 浩 ( 殷浩 )年时邈絶,世不相及,无復藉闻,故老语其遗事耳,於下官之身有何痛痒,而当为之犯时干主邪!” 明 高攀龙 《初谒语二》:“人心能疑,便是能知痛痒了。”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六:“ 中国 的长河平原,感受无限制的坦荡性;他视‘自然’为路人:偶然同道而行,即使互相借助,始终痛痒漠然。”
(3).喻指时弊。《三国志·蜀志·孟光传》:“ 延熙 九年秋,大赦, 光 於众中责大将军 费禕 …… 光 之指摘痛痒,多如是类。”
(4).比喻疾苦。 宋 杨万里 《庸言》四:“觉万民之痛痒者,爱及乎万民,故 文王 视民如伤。”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四:“语云:缓急人之所时有也。今富贵人不知贫贱痛痒,亦是一过。”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5).比喻紧要的事。 清 张穆 《与陈颂南书》:“ 穆 蒙不弃,不四五日輒一过。乃不闻以新知相貺,所谈者皆泛泛不关痛痒之言,何以自了,深为先生惧之。” 茅盾 《无题》三:“丈夫呢,算来算去他的旧相识不是教书匠便是公务人员……即使请他们发表意见还不是几句不着痛痒的随口敷衍,反倒辱没了他的作品。” 曹禺 《雷雨》第一幕:“现在一般青年人,跟工人谈谈,说两三句不关痛痒,同情的话,像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漢語大詞典》
(1).痛觉和痒觉。 汉 徐干 《中论·考伪》:“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斯术之於斯民也,犹内关之疾也,非有痛痒烦苛於身,情志慧然,不觉疾之已深也。”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而无是非之虑。” 宋 朱熹 《答徐居甫书》:“如人疾病,血气不运於四支,则手足顽麻不知痛痒。”《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不想那个的腿已经木的不知痛痒,只觉箭眼里如刀剜一般疼痛。”
(2).比喻利害关系。《晋书·儒林传·范弘之》:“下官与 石 ( 谢石 )本无怨忌……与 浩 ( 殷浩 )年时邈絶,世不相及,无復藉闻,故老语其遗事耳,於下官之身有何痛痒,而当为之犯时干主邪!” 明 高攀龙 《初谒语二》:“人心能疑,便是能知痛痒了。”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六:“ 中国 的长河平原,感受无限制的坦荡性;他视‘自然’为路人:偶然同道而行,即使互相借助,始终痛痒漠然。”
(3).喻指时弊。《三国志·蜀志·孟光传》:“ 延熙 九年秋,大赦, 光 於众中责大将军 费禕 …… 光 之指摘痛痒,多如是类。”
(4).比喻疾苦。 宋 杨万里 《庸言》四:“觉万民之痛痒者,爱及乎万民,故 文王 视民如伤。”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四:“语云:缓急人之所时有也。今富贵人不知贫贱痛痒,亦是一过。”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5).比喻紧要的事。 清 张穆 《与陈颂南书》:“ 穆 蒙不弃,不四五日輒一过。乃不闻以新知相貺,所谈者皆泛泛不关痛痒之言,何以自了,深为先生惧之。” 茅盾 《无题》三:“丈夫呢,算来算去他的旧相识不是教书匠便是公务人员……即使请他们发表意见还不是几句不着痛痒的随口敷衍,反倒辱没了他的作品。” 曹禺 《雷雨》第一幕:“现在一般青年人,跟工人谈谈,说两三句不关痛痒,同情的话,像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漢語大詞典》
重民 zhòng mín
(1).指农民。古代重农,故称。《管子·七法》:“轻民处,重民散,则地不辟。” 尹知章 注:“重民,谓务农者。”
(2).以民为重。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春秋》动众则书,重民也。” ——《漢語大詞典》
(2).以民为重。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春秋》动众则书,重民也。” ——《漢語大詞典》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動-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 生命。如:「輕生」、「餘生」。
-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读书(讀書)dú shū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 王先生 的声音,原来 王先生 在读书哩。”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漢語大詞典》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漢語大詞典》
兼 jiān《國語辭典》
兼 [ jiān ]
动- 合并、吞并。《左传·昭公八年》:「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六:「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 同时担任或具有两种以上的职务或身分、行为等。如:「兼差」、「兼职」、「父兼母职」。
- 加倍、超越、胜过。如:「兼程赶路」。《论语·先进》:「由也兼人。」唐·韩愈〈韩滂墓志铭〉:「读书倍文,功力兼人。」
- 重复、累积。《荀子·正名》:「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吕强传》:「重金兼紫,相继为蕃辅。」
- 同时、一起。如:「兼顾」、「二者兼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 尽、完全。《荀子·王制》:「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韩非子·难四》:「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当也。」
读律
学习法律 ——《整理自网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