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江流传渡马,苍苍山邑号蟠龙。
去年见君丹禁中,今年逢君旧京道。问君年来亦何事,笑而不答颜自好。
朝廷礼乐非等闲,大臣执论安如山。师丹祗知正庙议,朱云非好犯龙颜。
龙颜转变分怒喜,臣节坚贞等生死。只今义烈贯云霄,大爵高官安用尔。
蹇予结交三十年,一见知君是谪仙。文章落笔波涛用,风骨当朝玉雪妍。
司马分曹力有馀,两河藩翰亦区区。天闲来牝三千颂,柏府风霆万里车。
台衡虚位需调燮,太史濡毫叙功业。霖雨方谐天上欢,浮云忽作江南别。
江南佳气郁巃嵷,洛邑秦关未可踪。滚滚江流传渡马,苍苍山邑号蟠龙。
谢傅东山几落花,荆公精舍自啼鸦。由来胜槩归高品,再喜斯文得大家。
我家住在清溪曲,终日閒持一竿竹。不怕宫袍混草衣,时来共咏春波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滚滚 gǔn gǔn
(1).水涌流貌。 唐 杜甫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滚滚来。” 宋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 长江 滚滚流。”《郁达夫游记·游白岳齐云之记》:“滚滚清溪,东流下去,便成了 浙水 之源之一。”
(2).翻腾貌。 清 唐孙华 《夏旱述忧》诗之一:“乾云滚滚黏青草,落日曈曈散赤氛。”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物忽化为浓烟,滚滚四散。” 毛泽东 《冬云》诗:“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杨朔 《征尘》:“前面是一片滚滚的黄尘,我似乎跌进上古的洪荒时代。”
(3).滔滔不绝貌。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坐听其谈,滚滚无穷,上下数千载间,细大之事如指掌,皆有稽据可验。”《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言谈滚滚,相貌堂堂,满面春风,一团和气。” 明 归有光 《赠医士张云厓序》:“自 轩 岐 以来百七十九家之言,靡不洞彻,谈论滚滚,治人生死立効。”
(4).谓迅速消逝。 明 唐顺之 《天宁寺尘外楼》诗之二:“俛仰百年成滚滚,乾坤隻眼更谁曾?” 明 黄叔度 《梧桐树·携酒访殷子馀》套曲:“对酒划然长啸,叹英雄滚滚,尽付波涛。”
(5).浑圆饱满貌。 叶紫 《丰收》七:“自家的谷子早已黄熟得滚滚的,再不打下来,就会一粒粒地自行掉落。” ——《漢語大詞典》
(2).翻腾貌。 清 唐孙华 《夏旱述忧》诗之一:“乾云滚滚黏青草,落日曈曈散赤氛。”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物忽化为浓烟,滚滚四散。” 毛泽东 《冬云》诗:“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杨朔 《征尘》:“前面是一片滚滚的黄尘,我似乎跌进上古的洪荒时代。”
(3).滔滔不绝貌。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坐听其谈,滚滚无穷,上下数千载间,细大之事如指掌,皆有稽据可验。”《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言谈滚滚,相貌堂堂,满面春风,一团和气。” 明 归有光 《赠医士张云厓序》:“自 轩 岐 以来百七十九家之言,靡不洞彻,谈论滚滚,治人生死立効。”
(4).谓迅速消逝。 明 唐顺之 《天宁寺尘外楼》诗之二:“俛仰百年成滚滚,乾坤隻眼更谁曾?” 明 黄叔度 《梧桐树·携酒访殷子馀》套曲:“对酒划然长啸,叹英雄滚滚,尽付波涛。”
(5).浑圆饱满貌。 叶紫 《丰收》七:“自家的谷子早已黄熟得滚滚的,再不打下来,就会一粒粒地自行掉落。” ——《漢語大詞典》
江流
魏晋 王粲 赠蔡子笃诗 率彼江流,爰逝靡期。
唐 王维 汉江临汎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 杜甫 春水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唐 刘禹锡 始至云安寄兵部韩侍郎中书白舍人二公近曾远守故有属焉 硖断见孤邑,江流照飞甍。
唐 方干 将谒商州吕郎中道出楚州留献章中丞 江流盘复直,浮棹出家林。 ——《骈字类编》
唐 王维 汉江临汎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 杜甫 春水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唐 刘禹锡 始至云安寄兵部韩侍郎中书白舍人二公近曾远守故有属焉 硖断见孤邑,江流照飞甍。
唐 方干 将谒商州吕郎中道出楚州留献章中丞 江流盘复直,浮棹出家林。 ——《骈字类编》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渡 dù《國語辭典》
渡 [ dù ]
动- 过河、由此岸到彼岸。如:「渡河」、「渡海」。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 通过、跨越。如:「渡过难关」。《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淮阴已受命东,未渡 平原。」宋·苏轼〈梅花〉诗二首之一:「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 交付、转手。如:「引渡」、「让渡」。
- 坐船过河的地方。《晋书·卷三四·杜预传》:「预又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唐·王维〈归嵩山作〉诗:「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马 ( 馬 ) mǎ
马 [ mǎ ]
-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 大:~蜂。~勺。
- 姓。
苍苍(蒼蒼)cāng cāng
(1).深青色。《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史记·天官书》:“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色苍苍有光。” 宋 苏轼 《留题仙都观》诗:“山前 江 水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这碧绿苍苍的 伊犁河 水呀,到了阳春时节你也会飘浮着 乌孙山 的花瓣、荡漾着 乌孙山 的芳香吧。”
(2).指天。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 玉皇 。” 明 张凤翼 《红拂记·杨公完偶》:“告苍苍,愿他筹添海屋,福祉似川长。”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然吾今生虽抱百忧,又奚可申诉於婴婴婉婉者之前?唯苍苍者知吾心事耳。”
(3).茂盛;众多。《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毛 传:“苍苍,盛也。”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二:“太谷何寥廓,山树鬱苍苍。”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苍苍蒸民,谁无父母。”
(4).灰白色。《北齐书·卢文伟传》:“ 询祖 初闻此言,实怀恐惧,见丈人苍苍在鬢,差以自安。”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鬢苍苍十指黑。”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四家邻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5).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浑浑苍苍,纯朴未散。” 五代 齐己 《送人润州寻兄弟》诗:“閒游登 北固 ,东望海苍苍。” 明 沈采 《千金记·解散》:“俺只见四野苍苍,又只见银河朗朗,当此景教人真可伤。” 杨朔 《海天苍苍》:“﹝他﹞向着海天苍苍的深处远航而去。”
(6).迷茫。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雾笼笼而带树,月苍苍而架林。” 唐 韦应物 《登乐游庙》诗:“微钟何处来,暮色忽苍苍。” 明 何景明 《与贾郡博宿夜话》诗:“苍苍季冬夕,悄悄昆虫闭。” ——《漢語大詞典》
(2).指天。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 玉皇 。” 明 张凤翼 《红拂记·杨公完偶》:“告苍苍,愿他筹添海屋,福祉似川长。”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然吾今生虽抱百忧,又奚可申诉於婴婴婉婉者之前?唯苍苍者知吾心事耳。”
(3).茂盛;众多。《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毛 传:“苍苍,盛也。”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二:“太谷何寥廓,山树鬱苍苍。”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苍苍蒸民,谁无父母。”
(4).灰白色。《北齐书·卢文伟传》:“ 询祖 初闻此言,实怀恐惧,见丈人苍苍在鬢,差以自安。”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鬢苍苍十指黑。”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四家邻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5).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浑浑苍苍,纯朴未散。” 五代 齐己 《送人润州寻兄弟》诗:“閒游登 北固 ,东望海苍苍。” 明 沈采 《千金记·解散》:“俺只见四野苍苍,又只见银河朗朗,当此景教人真可伤。” 杨朔 《海天苍苍》:“﹝他﹞向着海天苍苍的深处远航而去。”
(6).迷茫。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雾笼笼而带树,月苍苍而架林。” 唐 韦应物 《登乐游庙》诗:“微钟何处来,暮色忽苍苍。” 明 何景明 《与贾郡博宿夜话》诗:“苍苍季冬夕,悄悄昆虫闭。” ——《漢語大詞典》
山邑 shān yì
(1).犹山地,山区。《管子·山国轨》:“ 周 岐山 至於 峥丘 之 西塞丘 者,山邑之田也。布币称贫富而调之。”
(2).山区城邑。 宋 苏轼 《司竹监烧苇园会猎园下》诗:“岂如闲官走山邑,放旷不与趋朝衙。” 元 王恽 《鹈鴂词》:“田间趣起早耕人,秀樾深藏晓无迹,阴阴夏木共山邑。”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鳖逐人》:“大理司直 陈棣 嗜鱉,所居山邑,艰於得,随得则食。” ——《漢語大詞典》
(2).山区城邑。 宋 苏轼 《司竹监烧苇园会猎园下》诗:“岂如闲官走山邑,放旷不与趋朝衙。” 元 王恽 《鹈鴂词》:“田间趣起早耕人,秀樾深藏晓无迹,阴阴夏木共山邑。”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鳖逐人》:“大理司直 陈棣 嗜鱉,所居山邑,艰於得,随得则食。” ——《漢語大詞典》
号 ( 號 ) hào/háo
号 [ hào ]
- 名称:国~。年~。字~。
- 旧指名和字以外的别号:如“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
- 记号,标志:信~。暗号。
-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码。
- 扬言,宣称:~称。项羽兵四十万,~百万。
- 指某种人员:病~。伤~。
- 标上记号:~房子。把这件东西~上。
- 号令,命令:发号施~令。~召。
- 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吹~。~兵。
- 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人。
- 拖长声音大声呼叫:呼~。~叫。
- 大声哭:哀~。~丧。~啕大哭。
蟠龙(蟠龍)pán lóng
(1).盘伏的龙。《尚书大传》卷一下:“蟠龙賁信於其藏,蛟鱼踊跃於其渊。” 郑玄 注:“蟠,屈也。”《方言》第十二:“未陞天龙谓之蟠龙。” 唐 李商隐 《赛灵川县城隍神文》:“逐清泠之耕父,不使扬光;迴沮泽之蟠龙,皆令洒润。”
(2).回环的龙形。《淮南子·本经训》:“寝兕伏虎,蟠龙连组。” 高诱 注:“蟠龙,詰屈相连,文错如织组文也。”《秦併六国平话》卷下:“门外苍松踞虎,阶前古檜蟠龙。”
(3).发髻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古人呼髻为蟠龙,蟠龙者,髻之本体,非由粧饰而成,随手綰成,皆作蟠龙之势。” ——《漢語大詞典》
(2).回环的龙形。《淮南子·本经训》:“寝兕伏虎,蟠龙连组。” 高诱 注:“蟠龙,詰屈相连,文错如织组文也。”《秦併六国平话》卷下:“门外苍松踞虎,阶前古檜蟠龙。”
(3).发髻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古人呼髻为蟠龙,蟠龙者,髻之本体,非由粧饰而成,随手綰成,皆作蟠龙之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