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柏叶含贞性,蔘花至阳精。

陈于王明代〕《游文殊院历天都峰逢采药者

夜宿疑积雨,晓知松风鸣。日出雾霭消,紫气群峰生。

十月山叶绿,境僻草木荣。策杖穿萝径,宛转随昏明。

路滑悬溜溜,桥欹崩石横。苍茫众岫接,络绎飞泉迎。

矫矫霜髯叟,负锸岩边行。息肩趺盘石,细说农皇经。

谓我有夙缘,相顾若有情。令我坐其侧,翠筐厓上倾。

双术赤白色,二苓龟蛇形。柏叶含贞性,蔘花至阳精。

服食屏嗜欲,堪与元化并。金丹饵轩辕,误人始容成。

言讫超然去,白云空冥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柏叶含贞至阳

柏叶(柏葉)bǎi yè
(1).柏树的叶子。可入药或浸酒。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七:“当香收柏叶,养蜜近梨花。”
(2).指柏叶酒。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梅花舒两岁之装,柏叶泛三光之酒。” 唐 杜甫 《人日》诗之二:“樽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 仇兆鳌 注:“ 崔寔 《四民月令》:元旦进椒、柏酒。椒是玉树星精,服之令人却老。柏是仙药,能驻年却病。” 清 钱谦益 《人日示内》诗之一:“银幡头上衝愁阵,柏叶尊前放酒兵。”  ——《漢語大詞典》
含贞(含貞)hán zhēn
(1).蕴藏贞德。 明 白悦 《梅林精舍》诗:“缅彼金闺彦,含贞结幽忱。”
(2).乐律名,姑洗三十四律之一。《隋书·律历志上》:“姑洗:南授、怀来……扬庭、含贞。右姑洗一部,三十四律。”  ——《漢語大詞典》
性 xìng《國語辭典》

性 [ xìng ]

  1. 人或物自然具有的本质、本能。如:「本性」、「人性」、「兽性」。《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荀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2. 事物的特质或功能。如:「毒性」、「药性」、「磁性」、「韧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则天之明,因地之性。」
  3. 生物的种别或事物的类别。如:「男性」、「雌性」、「阴性」、「阳性」。
  4. 生命。如:「性命」。《左传·昭公八年》:「怨讟并作,莫保其性。」宋·辛弃疾〈 满江红·汉水东流〉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5. 生殖或情欲。如:「性器官」、「性生活」、「性行为」。
  6. 脾气、性情。如:「任性」、「率性而为」。《水浒传·第一九回》:「兄长性直,只是一勇。你道王伦肯收留我们?」
  7. 范围、方式。如:「全国性」、「全面性」、「综合性」、「临时性」。
蔘 shēn《國語辭典》

参 [ shēn ]

  1. 人参。《广韵·平声·侵韵》:「参,人参,药也。」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九·人事一》:「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
  1. 树干直立或高耸的样子。《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纷容萧参,旖旎从风。」

参 [ sān ]

  1. 参绥:➊ ​ 广大的。汉·扬雄《方言·卷二》:「参绥,……言既广又大也。……东瓯之间谓之参绥。」➋ ​ 下垂的样子。《广韵·平声·覃韵》:「参,参绥,垂貌。」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1.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3.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4.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1. 有花的。如:「花季」。
  2.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3.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4.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5.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6.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1.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2.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至阳(至陽)zhì yáng
(1).极盛的阳气。《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后汉书·郎顗传》:“荧惑者,至阳之精也。” 李贤 注:“荧惑,南方火,盛阳之精也。” 宋 范仲淹 《乾为金赋》:“运太始之极,履至阳之位,冠三才而中正,秉一气而纯粹。”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督脉。位于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  ——《漢語大詞典》
精 jīng《國語辭典》

精 [ jīng ]

  1. 良质纯净的米。《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庄子·人间世》:「鼓䇲播精,足以食十人。」
  2. 物质经过提炼后,纯净无杂质的部分。如:「酒精」、「香精」、「糖精」。
  3. 心神。如:「聚精会神」。《庄子·刻意》:「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抏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
  4. 神怪称为「精」。如:「精怪」、「妖精」、「狐狸精」。
  5. 男性的精液。如:「遗精」、「射精」。
  1. 娴熟、擅长。如:「精通」。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金史·卷一一○·李献甫传》:「尤精左氏及地理学。」
  1. 细致、细密。与「粗」相对。如:「精细」、「精密」。《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
  2. 品质优良。如:「精盐」、「精兵」。《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
  3. 佳、最好。如:「精品」。《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妇女不彊,布帛不精。」
  4. 光、空。《水浒传·第二八回》:「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
  1. 极、甚、非常。如:「精湿」、「精瘦」。
  2. 全部、全数。《儒林外史·第五回》:「将些衣服、金珠、首饰,一掳精空。」《老残游记·第一九回》:「不消半个更头,四百多银子又输得精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