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诗人大义在切磋,曳裾弹铗籍若何。

赵孟坚宋代〕《秋壑纳室庆席诸友分韵

芦苇战风声飒索,细雨吹丝冰帘箔。
暖盘醉客珠履喧,耸鸾笔飞玑唾落。
诗人大义在切磋,曳裾弹铗籍若何。
正伦风化理不二,御邦即是家之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诗人大义切磋曳裾弹铗若何

诗人(詩人)shī rén
(1).指《诗经》的作者。《楚辞·九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託志乎素餐。”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 范鲁公 戒子孙诗,其略曰:‘……《相鼠》尚有礼,宜鉴诗人刺。’”
(2).写诗的作家。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唐 白居易 《马上作》诗:“ 吴中 多诗人,亦不少酒酤。” 明 黄淳耀 《马巽甫〈游横山记〉序》:“昔 陶徵士 作《桃花源记》,后世诗人如 摩詰 、 昌黎 、 梦得 、 圣俞 诸公,皆形之咏歌,以为神仙。” 孙犁 《秀露集·关于诗》:“这包括诗人的‘志’,即思想或见解。”  ——《漢語大詞典》
大义(大義)dà yì
(1).正道;大道理。《易·家人》:“《彖》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旧唐书·李晟传》:“ 晟 亦同劳苦,每以大义奋激士心,卒无叛离者。”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你不该因私情而忘大义,你不该阻止她回家去看她那患病的母亲。”
(2).夫妇之义,谓婚姻。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二:“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直説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崔茂伯》:“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
(3).要义;要旨。《东观汉记·班固传》:“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莽 天凤 中,乃之 长安 ,受《尚书》,略通大义。” 唐 韩愈 《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切磋 qiē cuō
亦作“ 切瑳 ”。
(1).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 三国 魏 阮侃 《答嵇康诗》之一:“良玉须切磋,璵璠就其形。” 清 汪懋麟 《唐官屯阻雨舟中寄怀》诗:“惜阴在分寸,攻石须切磋。”参见“ 切磋琢磨 ”。
(2).比喻道德学问方面相互研讨勉励。《荀子·天论》:“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 宋 王安石 《寄吴冲卿》:“切瑳非无朋,阻阔嗟何速。” 明 黄信 《明道篇》卷三:“故相与议论之间,切磋最为难。” 鲁迅 《书信集·致李桦》:“现在零星的个人,还在刻木刻的是有的,不过很难进步。那原因,一则无人切磋,二则大抵苦于不懂外国文,不能看参考书,只能暗中摸索。”参见“ 切磋琢磨 ”。
(3).喻痛恻。 汉 王褒 《九怀·株昭》:“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  ——《漢語大詞典》
曳裾 yè jū
(1).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 晋 陶潜 《劝农》诗:“矧伊众庶,曳裾拱手。” 唐 王绩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
(2).“曳裾王门”之省称。 唐 杜甫 《又作此奉卫王》诗:“推轂几年惟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 明 蔡羽 《思田园》诗:“曳裾京华尘,徒自隳四支。”参见“ 曳裾王门 ”。  ——《漢語大詞典》
弹铗(彈鋏)dàn jiá
(1).弹击剑把。铗,剑把。《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 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 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孟尝君 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復弹其鋏,歌曰:‘长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 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 客我。’后有顷,復弹其剑鋏,歌曰:‘长鋏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 问:‘ 冯公 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 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於是 冯諼 不復歌。”后因以“弹鋏”谓处境窘困而又欲有所干求。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赵英才书》:“子架学区中,飞才甸外,不肯扫门觅仕,復懒弹鋏求通。”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儻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与僕易地而处,亦将弹鋏告劳,积薪为恨。” 明 王世贞 《答陈淮安玉叔书》:“ 沈嘉则 、 魏季朗 诸君从门下游,甚善;然渠辈尚以多弹鋏之叹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鋏与谁论。”
(2).谓寄食权门。 唐 于武陵 《过侯王故第》诗:“不知弹鋏客,何处感新恩。” 清 徐乾学 《北征》诗:“入市碎琴易,依人弹鋏难。”
(3).或谓思归。 明 郭登 《送岳季方还京》诗:“身留塞北空弹鋏,梦绕 江 南未拂衣。”  ——《漢語大詞典》
籍 jí《國語辭典》

籍 [ jí ]

  1. 书本。如:「古籍」、「经籍」、「史籍」、「书籍」、「典籍」。
  2. 登记以备查考用的名册、档案。如:「户籍」、「军籍」、「学籍」。《孟子·万章下》:「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战国策·齐策四》:「天子受籍,立为大伯 。」
  3. 籍贯。如:「本籍」、「原籍」、「祖籍」。
  4. 个人对国家、团体、组织等的隶属关系。如:「国籍」、「会籍」、「党籍」。
  5. 姓。如汉代有籍福。
若何 ruò hé
(1).怎样,怎么样。《晏子春秋·问上十七》:“ 景公 问 晏子 曰:‘贤君之治国若何?’” 唐 司空曙 《闲居寄苗发》诗:“渐向浮生老,前期竟若何?”《水浒传》第二一回:“你百年归寿时,我却再与你些送终之资,若何?” 李大钊 《“五一”MayDay运动史》:“任被告人若何申辩,律师若何辩护,法官终是不睬。”
(2).怎么办。《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抑君有命,可若何?”《新唐书·李抱真传》:“ 缄 愕然,谓诸将曰:‘詔不许,若何?’”
(3).怎么,为什么。《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衅於勇,嗇於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