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我葑溪南,国医世称贤。
韩雍〔明代〕《橘杏双清为儒医傅泽民题》
莫言苏耽神,漫说董奉仙。惟我葑溪南,国医世称贤。
以医名世三十载,轩岐道术何精专。开阖阴阳指间妙,斡旋造化心中玄。
回生起死已万千,何须橘叶吞清泉。家有恒产皆良田,曾输万石周荒年。
天恩煌煌赐冠冕,杏林换谷名空传。琴川高士感德偏,买橘买杏栽庭前。
绵州太守作佳画,刑曹司务题长篇。想当雨过碎锦钱,结实宛如红蜡圆。
寒霜作威叶不变,黄金万颗累累然。此时此景清且美,相对不觉尘烦蠲。
开芳樽,列绮筵,旋烹肥,时摘鲜。东邻西舍三五友,日常醉倒林中眠。
何时使我参其间,我将世事祈苍天。疲癃残疾谁能痊,鳏寡孤独尤堪怜。
苏董于今果未死,招起授我神方全。我将以之游八埏,广济夭阏并颠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动-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葑 fēng《國語辭典》
葑 [ fēng ]
名- 植物名。即芜菁。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扁球形,白色肉质。茎直立,根际叶丛生,篦形,边缘有低平不整齐的锯齿。春天开黄色十字花,总状花序。果为长角,种子褐色。根和嫩叶可供食用。《说文解字·艸部》:「葑,须从。」段玉裁注引〈坊记〉云:「葑,蔓菁也,陈宋之闲谓之葑。」也称为「蔓菁」。
溪南
唐 皮日休 芳草渡 溪南越乡音,古柳渡江深。
宋 范成大 壬辰七月十六日侵晨真率会石湖路中书事 白葛乌纱称老农,溪南溪北水车风。
元 赵孟頫 初至都下即事 其二 故乡兄弟应相忆,同看溪南柳外山。
唐 徐夤 酒醒 天暖天寒三月暮,溪南溪北两村名。 ——《骈字类编》
宋 范成大 壬辰七月十六日侵晨真率会石湖路中书事 白葛乌纱称老农,溪南溪北水车风。
元 赵孟頫 初至都下即事 其二 故乡兄弟应相忆,同看溪南柳外山。
唐 徐夤 酒醒 天暖天寒三月暮,溪南溪北两村名。 ——《骈字类编》
国医(國醫)guó yī
(1).国内最杰出的医生。《宋史·高若讷传》:“ 若訥 彊学善记,自 秦 汉 以来诸传记无不该通……因母病,遂兼通医书,虽国医皆屈伏。”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譬之诊脉者,标病环集,举不足顾,惟以攻虚邪而固根本为上,斯国医也哉!” 阳兆鲲 《感近事赠亚子》诗:“此身不合投人界,到此良难觅国医。”
(2).指御医。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医卜》:“国医,此名医中选差,充诊御脉,内宿祗应,此是翰林金紫医官。”
(3).中医的旧称。 郑振铎 《论武侠小说》:“于是,‘国’字号的东西,又蜂然的遭逢时会,一时并起,自国学以至国医,自国术以至武侠小说。” ——《漢語大詞典》
(2).指御医。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医卜》:“国医,此名医中选差,充诊御脉,内宿祗应,此是翰林金紫医官。”
(3).中医的旧称。 郑振铎 《论武侠小说》:“于是,‘国’字号的东西,又蜂然的遭逢时会,一时并起,自国学以至国医,自国术以至武侠小说。” ——《漢語大詞典》
世 shì《國語辭典》
世 [ shì ]
名- 三十年稱為「一世」。《說文解字·十部》:「世,三十年為一世。」《論語·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 父子相繼稱為「一世」,即一代。如:「五世其昌」。《字彙·一部》:「世,父子相代為一世。」《詩經·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
- 朝代。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 時代。《易經·繫辭下》:「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漢·王充《論衡·逢遇》:「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
- 年、歲。《禮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
- 量詞。計算一生、一輩子的單位。如:「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 世界、世間、世人。如:「傳世」、「避世」、「世外桃源」。《莊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楚辭·屈原·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 姓。如戰國時秦國有世鈞。
- 與先輩有交誼的。如:「世姪」、「世誼」。《儒林外史·第三回》:「貴房師高要縣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弟兄。」
- 世間的、世俗的。如:「世局」、「人情世故」。
- 累代的。如:「世交」、「世仇」。
称贤
举用贤能 ——《整理自网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