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不如酤酒乐西成,好齐物我忘虞诈。

陆进清代〕《鹊踏花翻 稻畦

秋水蒹葭,夕阳禾黍,一行雁字青天写。望来北陌南阡,紫粒红芒,低垂颖粟迎风亚。

白云堆里晚花香,黄茅屋外镰刀挂。䆉稏。蓦地鸬鹚飞下。

畦边唼呷呼儿打。不道天与丰盈,物宜咸若,何惜区区者。

不如酤酒乐西成,好齐物我忘虞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如酤酒西成物我

不如 bù rú
(1).比不上。《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説是事。” 沙汀 《丁跛公》:“他以为不如把运气搁在买卖烟土上好些。”
(2).不象;不符。《后汉书·逸民传·周党》:“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司马欧阳两公荐士》:“ 吕惠卿 未达时, 欧阳 公以学者罕能及,告之於朋友,以端雅之士荐之於朝廷,且云:‘后有不如,甘与同罪。’”  ——《漢語大詞典》
酤酒 gū jiǔ
(1).买酒。《墨子·非儒下》:“号人衣以酤酒, 孔某 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淮南子·说林训》:“酤酒而酸,买肉而臭。” 宋 王安石 《集句歌曲·胡笳十八拍》:“一见郎来双眼明,劝我酤酒花前倾。” 清 王又旦 《送家叔季鸿先生游脽上谒后土祠》诗:“旧事於今无可问,市楼酤酒是生涯。”
(2).卖酒。《晏子春秋·问上九》:“有酤酒者,为器甚洁,置表甚长。”《汉书·景帝纪》:“夏旱,禁酤酒。”《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先遣人出酤酒於村墅,或貰与,不责其直。”  ——《漢語大詞典》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西成 xī chéng
      谓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书·尧典》:“平秩西成。” 孔颖达 疏:“秋位在西,於时万物成熟。” 唐 高适 《东平路中遇大水》诗:“稼穡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漢語大詞典》
      好 hǎo/hào《國語辭典》

      好 [ hǎo ]

      1. 美、善,理想的。如:「好东西」、「好风景」、「花好月圆」、「好人好事」。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2. 友爱的。如:「好朋友」、「好同学」。
      3. 完整的、没坏的。如:「完好如初」、「修好了。」
      1. 相善、彼此亲爱。如:「友好」。唐·高适〈赠别晋三处士〉诗:「知己从来不易知,慕君为人与君好。」《红楼梦·第二七回》:「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
      2. 痊愈。如:「病好了!」《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孩儿感些风寒,这几日身子不快,来不得。传语员外得知,一好便来。」
      1. 很、非常。表示程度深。如:「好久」、「好冷」、「好笨」、「好厉害」。
      2. 完成、完毕。如:「交代的工作做好了。」、「稿子写好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都梳好了椎髻,穿好了苗锦。」
      3. 容易。如:「这事好办。」、「这问题好解决。」、「这小孩好带。」
      4. 以便、便于。如:「快准备行李,好早点上路。」、「请告诉我你的住处,我好去找你。」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5. 可以、应该。如:「只好如此」、「正好试试」。《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刁迈彭屈指一算,后任明天好到,便约张太太三天回音。」
      6. 置于某些动词之前,表效果佳。如:「好看」、「好玩」、「好吃」、「好笑」。
      7. 置于数量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多或久的意思。如:「好些个」、「好几处」、「好半天」、「好一会儿」。
      1. 表示称赞或允许。如:「好!就这么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道:『好!正合我意。』」
      2. 表示责备或不满意的语气。如:「好!这下子事情愈来愈棘手了。」

      好 [ hào ]

      1. 爱、喜爱。如:「洁身自好」、「好逸恶劳」、「好学不倦」。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唐·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1. 心中所喜爱的事。如:「投其所好」。《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富贵)​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 旧指玉器中的孔。《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汉·郑玄·注:「好,璧孔也。」
      齐 ( 齊 ) qí/jì/zī/zhāi
      齐 [ qí ]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参差不~。
      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河水~腰深。
      3. 同时;同样;一起:~名。~声。~心协力。一~前进。
      4. 全;完全:~全。人到~了。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6. 中国朝代名:南朝~。北朝~。
      齐 [ jì ]
      1. 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药也。后作“剂”。
      2. 药剂:处~不过数种。后作“剂”。
      3. 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
      4. 成功;成熟:事能得~。后作“济”。
      齐 [ zī ]
      1. 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齐 [ zhāi ]
      1. 同“斋”。
      2. 斋戒:~三日而后行。
      3. 庄敬:~庄。~严。
      物我 wù wǒ
      彼此,外物与己身。《列子·杨朱》:“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古之道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绰〈杂述〉》:“物我俱忘怀,可以狎鸥鸟。” 明 沈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 孔 门之乐,不拘物我,相与少叙,料无不可。”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们是没有物我的区分,没有国族的界别。”  ——《漢語大詞典》
      忘 wàng《國語辭典》

      忘 [ ​wàng ]

      语音
      1. 不记得。如:「勿忘我」、「后事不忘前事之师」、「乐而忘返」、「废寝忘食」、「得意忘形」。
      2. 遗失、丧失。《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传》:「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比干尽仁而遗其身。」唐·颜师古·注:「忘,亡也。吴王杀之,被以恶名,失其善称号。」《文选·陆机·叹逝赋》:「乐隤心其如忘,哀缘情而来宅。」唐·李善·注:「忘,失也。」
      3. 遗弃、舍弃。《后汉书·卷二六·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忘 [ ​wáng ]

      读音
      1. (一)​之读音。
      虞 yú《國語辭典》

      虞 [ yú ]

      1. 忧虑。如:「性命堪虞」。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
      2. 疑虑、顾虑。《诗经·鲁颂·閟宫》:「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3. 预料、猜想。《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新唐书·卷一三八·李嗣业传》:「虏不虞军至,因大溃。」
      4. 欺骗。如:「尔虞我诈」。《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1. 国名:➊ ​ 传说为舜祖先的封地,故址约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虞城。➋ ​ 舜子商均受封之地,故城约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
      2. 参见「虞舜 」条。
      3. 姓。如宋代有虞允文。
      诈 ( 詐 ) zhà
      诈 [ zhà ]
      1. 欺骗,用手段诓骗:欺~。~骗。~取。~财。~哄。尔虞我~。~语(骗人的话)。
      2. 假装:~死。~降。
      3. 古同“”,突然。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