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三千里外帝王乡,当日龙潜泾水旁。

陈天麟宋代〕《风光阁

三千里外帝王乡,当日龙潜泾水旁。
不拟玺符归掌握,故因斧藻话风光。
一时事往留遗迹,百尺楼空倚夕阳。
英武照灵略相似,元无野史记兴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三千里外帝王当日龙潜泾水

三千 sān qiān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漢語大詞典》
里外(裏外)lǐ wài
从里到外。表示整个、全部。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壬·集仙观醮》:“ 德安府 应城县 集仙观 ,罹兵火之后,堂殿頽圮。 乾道 初元, 南昌 法録 吴道士 自 淮南 来领观事……十年之间,里外一新。”《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一时里外男女家人丫鬟小厮,黑压压跪了一屋子、半院子。”  ——《漢語大詞典》
帝王 dì wáng
(1).泛指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庄子·天道》:“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 汉 贾谊 《过秦论》:“ 秦王 之心,自以为 关中 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清 唐甄 《潜书·室语》:“自 秦 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2).五帝和三王的并称。《庄子·秋水》:“帝王殊禪,三代殊继。” 成玄英 疏:“帝,五帝也。王,三王。三代, 夏 、 殷 、 周 。”《史记·商君列传》:“吾説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  ——《漢語大詞典》
乡 ( 鄉 ) xiāng
乡 [ xiāng ]
  1. 泛指城市外的区域:~村。穷~僻壤。
  2. 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故~。~井。~里( ➊家庭久居的地方; ➋同乡的人)。~党(乡里)。~试。
  3. 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
当日(當日)dāng rì
(1).值日。亦指值日的人。《国语·晋语九》:“君行臣不从,不顺。主将适 螻 而麓不闻,臣敢烦当日。” 韦昭 注:“当日,直日也。”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三折:“现如今星日马当日,降临凡世。”《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俞良 ﹞直走到楼上……只见一个当日的酒保,便向 俞良 唱个喏:‘覆解元,不知要打多少酒?’”
(2).昔日;从前。 唐 李商隐 《华清宫》诗:“当日不来高处舞,可能天下有胡尘。”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寿汤侍郎》词:“记当日霓旌飞下,鸞翔凤翥。”《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老伯酒量极高的,当日同先君吃半夜,今日也要尽醉纔好。” 丁玲 《母亲》三:“当日爷爷也还不是一岁就死了爹,全靠老太一人抚养的么?”
就在本天;同一天。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造神麯并酒等》:“团麴当日使讫,不得隔宿。” 唐 杜甫 《散愁》诗之二:“几时通 蓟 北,当日报 关 西。”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一折:“不求同日生,只愿当日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藩臺当日即去见了抚臺,商量要动详文参他。”如:他当日就离开我家,没留宿。  ——《漢語大詞典》
龙潜(龍潛)lóng qián
(1).语出《易·乾》:“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后因以“龙潜”指阳气潜藏,龙蛇蛰伏。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七政告凶,陵谷易所。殷雷輷磕於龙潜之月,凝霜肃杀乎朱明之运。”按,龙潜之月,指冬季的月份。
(2).语出《易·乾》:“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喻帝王未即位。《后汉书·爰延传》:“陛下以 河南 尹 邓万 有龙潜之旧,封为通侯。” 宋 陆游 《贺皇后笺》:“辅佐积勤,实自龙潜之日。”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宪皇用鄂文端》:“ 鄂文端 任内务府时, 宪王 时龙潜藩邸,宪有所请。公拒之曰:‘皇子宜毓德春华,不可交结外臣。’上心善其言。”
(3).指贤士潜形匿迹。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伍大夫 昭关 马渡, 张留侯 沧海龙潜。”  ——《漢語大詞典》
泾水(涇水)jīng shuǐ
渭河 的支流,在 陕西省 中部。也称 泾河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五十五里,曰 涇谷之山 , 涇水 出焉,东南流注于 渭 。”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渠》:“ 涇水 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稷黍。” 唐 杜甫 《北征》诗:“ 邠 郊入地底, 涇水 中荡潏。”《资治通鉴·秦始皇帝元年》:“ 韩 欲疲 秦 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 郑国 为间於 秦 ,凿 涇水 自 仲山 为渠,并北山,东注 洛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诗泾见谓浊申笺义》:“七月啟 涇 口,引 涇水 灌地,则春、秋、冬皆清。”  ——《漢語大詞典》
旁 páng/bàng《國語辭典》

旁 [ páng ]

  1. 侧、边。如:「两旁」、「路旁」。唐·杜甫〈兵车行〉:「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2. 辅佐、帮助。《楚辞·屈原·九章·惜诵》:「吾使厉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汉·王逸·注:「旁,辅也。」
  3. 汉字的偏旁。如:「立人旁」、「竖心旁」、「『张』是弓字旁的张,而非立早章。」
  4. 姓。如秦末有旁君。
  1. 侧面的。如:「旁边」。《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
  2. 别的、其他的。如:「旁人」、「没旁的话」。
  3. 歧出的。如:「主干旁枝」。
  4. 不正的、偏邪的。如:「旁门左道」。《荀子·议兵》:「旁辟曲私之属为之化而公,矜纠收缭之属为之化而调。」唐·杨倞·注:「旁,偏颇也。」
  1. 边侧的。表方位。如:「旁观」、「旁听」。《文选·张衡·西京赋》:「徒观其城郭之制,则旁开三门。」
  2. 广泛、普遍的。如:「旁征博引」。《书经·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旁施勤教,恤慎刑狱。」

旁 [ bàng ]

  1. 依靠、临近。《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匈奴大发十余万骑,南旁塞,至符奚庐山,欲入为寇。」唐·颜师古·注:「旁,依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