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时(一時)yī shí
(1).一个季度。《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 韦昭 注:“三时,春夏秋;一时,冬也。”《淮南子·天文训》:“三月而为一时,三十日为一月。”《魏书·刑罚志》:“ 崔纂 可免郎,都坐尚书,悉夺禄一时。”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臣闻古者兵出於农,故三时耕稼,一时閲武。”
(2).一个时期。《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同时 王在晋 作《浮梅槛赋》, 汤临川 亦有《浮梅槛》诗,足见其倾倒一时矣。”
(3).一代;当代。《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 祭肜 , 耿秉 启 匈奴 之权, 班超 、 梁慬 奋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於后,亦一时之志士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伏惟明公才略之宏伟,度量之宽厚,学术之广博,声名之煒燁,冠於一时而振於百世。”
(4).一个时辰。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朱子语类》卷一:“天地统是一箇大阴阳,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时谓之一辰。”按,旧分一日为十二时,一时合今两小时。
(5).暂时;一会儿。《荀子·正名》:“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然且为之,不明其数也。” 晋 陶潜 《拟古诗》:“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 齐王 田广 本 项王 所恶,他虽一时归顺 项王 ,到底终不和好。” 杨朔 《泰山极顶》:“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 沙汀 《航线》:“他们站在艇子的中部,干嚎,一时手指指天,一时又拍拍屁股。”
(6).谓难得的时机或时刻。《战国策·楚策四》:“今 燕 之罪大而 赵 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 赵 ,践乱 燕 ,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后汉书·吴汉传》:“君何不合二郡精鋭,附 刘公 击 邯郸 ,此一时之功也。” 李贤 注:“一时,言不可再遇也。” 宋 苏轼 《田表圣奏议叙》:“自 太平兴国 以来,至於 咸平 ,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 梁启超 《论金银涨落》:“ 中国 而犹欲富强也,此亦千载一时矣。”
(7).即时,立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水浒传》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红楼梦》第四回:“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8).突然;偶然。《水浒传》第七回:“你丈夫教头和 陆谦 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老舍 《正红旗下》六:“他若是一时心血来潮呢,也许来看看我们。”
(9).同时,一齐。《晋书·李矩传》:“ 矩 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时遣之。”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后, 文举 与小姐一时回家。” 杨朔 《铁骑兵》:“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
(10).犹一旦。《汉书·吴王濞传》:“ 吴 与 胶西 ,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 ——《漢語大詞典》
(2).一个时期。《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同时 王在晋 作《浮梅槛赋》, 汤临川 亦有《浮梅槛》诗,足见其倾倒一时矣。”
(3).一代;当代。《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 祭肜 , 耿秉 启 匈奴 之权, 班超 、 梁慬 奋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於后,亦一时之志士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伏惟明公才略之宏伟,度量之宽厚,学术之广博,声名之煒燁,冠於一时而振於百世。”
(4).一个时辰。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朱子语类》卷一:“天地统是一箇大阴阳,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时谓之一辰。”按,旧分一日为十二时,一时合今两小时。
(5).暂时;一会儿。《荀子·正名》:“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然且为之,不明其数也。” 晋 陶潜 《拟古诗》:“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 齐王 田广 本 项王 所恶,他虽一时归顺 项王 ,到底终不和好。” 杨朔 《泰山极顶》:“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 沙汀 《航线》:“他们站在艇子的中部,干嚎,一时手指指天,一时又拍拍屁股。”
(6).谓难得的时机或时刻。《战国策·楚策四》:“今 燕 之罪大而 赵 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 赵 ,践乱 燕 ,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后汉书·吴汉传》:“君何不合二郡精鋭,附 刘公 击 邯郸 ,此一时之功也。” 李贤 注:“一时,言不可再遇也。” 宋 苏轼 《田表圣奏议叙》:“自 太平兴国 以来,至於 咸平 ,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 梁启超 《论金银涨落》:“ 中国 而犹欲富强也,此亦千载一时矣。”
(7).即时,立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水浒传》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红楼梦》第四回:“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8).突然;偶然。《水浒传》第七回:“你丈夫教头和 陆谦 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老舍 《正红旗下》六:“他若是一时心血来潮呢,也许来看看我们。”
(9).同时,一齐。《晋书·李矩传》:“ 矩 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时遣之。”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后, 文举 与小姐一时回家。” 杨朔 《铁骑兵》:“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
(10).犹一旦。《汉书·吴王濞传》:“ 吴 与 胶西 ,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名-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往 wǎng《國語辭典》
往 [ wǎng ]
动- 去。如:「前往」、「人来人往」。《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归向。如:「向往」、「神往」。《谷梁传·庄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归往也。」
- 交际、交朋友。如:「交往」。《礼记·檀弓上》:「非兄弟,虽邻不往。」
- 致赠、赠送。《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
- 过去的、从前的。如:「往年」、「以往」。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昔日、昔时。《易经·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
- 死者。《左传·僖公九年》:「送往事居。」晋·杜预·注:「往,死者;居,生者。」
- 向、朝。表示动作的方向。如:「往东走」、「往前看」、「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爬。」
留遗(留遺)liú yí
(1).留给;留存。 清 戴名世 《与弟书》:“宇宙间物,人尽取之,独读书一事留遗我辈。” 清 恽敬 《碧玉说》:“先生诗言玉失而復得,其诸先人之所留遗歟?” 鲁迅 《坟·人之历史》:“《创世记》谓今之生物,皆造自世界开闢之初,故《天物系统论》亦云免 诺亚 时洪水之难而留遗于今者,是为物种。”
(2).留存下来的事物。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书教中》:“惟三五之留遗,多存于《周官》之职守。”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 ——《漢語大詞典》
(2).留存下来的事物。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书教中》:“惟三五之留遗,多存于《周官》之职守。”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 ——《漢語大詞典》
迹 ( 跡 ) jì《國語辭典》
- 「迹 」的异体字。
百尺 bǎi chǐ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漢語大詞典》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漢語大詞典》
楼空(楼空)
唐 白居易 时热少客因咏所怀 院静留僧宿,楼空放妓归。 ——《骈字类编》
倚 yǐ《國語辭典》
倚 [ yǐ ]
动- 靠、斜靠。如:「倚门而望」。《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 依仗、仗恃。如:「倚势欺人」。《书经·君陈》:「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
- 偏斜、侧偏。如:「不偏不倚」。《礼记·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 随著、配合。《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宋·苏轼〈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夕阳(夕陽)xī yáng
(1).指山的西面。《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 豳 居允荒。” 毛 传:“山西曰夕阳。”《释名·释山》:“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随日所照而名之也。”
(2).傍晚的太阳。 晋 庾阐 《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三侠五义》第二回:“正遇着深秋景况,夕阳在山之时。”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 戚叩落亚 的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
(3).比喻晚年。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李周翰 注:“夕阳,谓晚景,喻己之老也。”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诗:“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唐 白居易 《秦中吟》:“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漢語大詞典》
(2).傍晚的太阳。 晋 庾阐 《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三侠五义》第二回:“正遇着深秋景况,夕阳在山之时。”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 戚叩落亚 的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
(3).比喻晚年。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李周翰 注:“夕阳,谓晚景,喻己之老也。”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诗:“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唐 白居易 《秦中吟》:“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