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大用参黄檗,三篾束腰随处住。
释德洪〔宋代〕《金华超不群用前韵作诗见赠亦和三首超不群剪发参黄檗 其一》
胸中蓄奇为谁吐,闲卧湘西云一坞。兴来落笔如崩云,五字凭凌气吞楚。
我诗望见倒降旗,攻之何必更鸣鼓。独对湘山夜色晴,万壑千岩最幽处。
卧要明月听松风,为君哦此文中虎。此生身世付一戏,安用声名照千古。
知君大用参黄檗,三篾束腰随处住。何当峰顶结茅庐,要看掀髯呵佛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大用 dà yòng
(1).重要的用度。《周礼·天官·内府》:“掌受九赋九贡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郑玄 注:“大用,朝覲之颁赐。”
(2).指最有用的东西。 汉 晁错 《论贵粟疏》:“粟者,王者之大用,政之本务。”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3).重用,委以重任。《史记·孔子世家》:“ 冄求 将行, 孔子 曰:‘ 鲁 人召 求 ,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三国志·蜀志·马谡传》:“ 先主 临薨谓 亮 曰:‘ 马謖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4).特指拜相。《旧唐书·李德裕传》:“ 裴度 荐以为相,而吏部侍郎 李宗閔 有中人之助,是月拜平章事,惧 德裕 大用。”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四宰相报恩》:“ 餘姚 人 杨大章 ,潦倒宦途久矣。其受业门人 吕文安 ,童子时受其恩,及大用,引至刑部侍郎。” ——《漢語大詞典》
(2).指最有用的东西。 汉 晁错 《论贵粟疏》:“粟者,王者之大用,政之本务。”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3).重用,委以重任。《史记·孔子世家》:“ 冄求 将行, 孔子 曰:‘ 鲁 人召 求 ,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三国志·蜀志·马谡传》:“ 先主 临薨谓 亮 曰:‘ 马謖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4).特指拜相。《旧唐书·李德裕传》:“ 裴度 荐以为相,而吏部侍郎 李宗閔 有中人之助,是月拜平章事,惧 德裕 大用。”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四宰相报恩》:“ 餘姚 人 杨大章 ,潦倒宦途久矣。其受业门人 吕文安 ,童子时受其恩,及大用,引至刑部侍郎。” ——《漢語大詞典》
参 ( 參 ) cān/shēn/cēn/sān《國語辭典》
参 [ sān ]
名- 三的大寫。
黄檗 huáng bò
亦作“黄柏”。亦作“黄蘗”。亦作“黄櫱”。
(1).落叶乔木。树皮淡灰色。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开黄绿色小花。果实黑色。木材坚硬,可以制造枪托。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中医入药,有清热、解毒等作用。《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十》:“黄蘗鬱成林,当奈苦心多。”《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哑子谩尝黄蘖味,难将苦口对人言。” 元 刘时中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吃黄不老胜如熊掌” 王季思 等注:“‘不老’应是一个字,而且要平声;故‘黄不老’是‘黄檗’的音转。这是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如黄豆,可食。”《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口含黄柏味,有苦自家知。”
(2). 唐 断际禅师 希运 之别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保寿禪师 作《临济塔铭》云:‘师受 黄蘖 印可,寻抵 河北 镇州城 东,临 滹沱河 侧小院住持,名 临济 。’” 明 屠隆 《昙花记·祖师说法》:“虽神通变化,不是住头,恐 黄蘖 砍吾双足,苦行非圆顿之门,即德行孤高,尚难歇脚。”
(3).寺名。一在 福建省 福清县 西 黄檗山 , 唐 僧 希运 出家于此;一在 江西 百丈山 , 希运 得道于此。 宋 翁卷 《福州黄蘗寺》诗:“天下两 黄蘗 ,此中山是真。” ——《漢語大詞典》
(1).落叶乔木。树皮淡灰色。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开黄绿色小花。果实黑色。木材坚硬,可以制造枪托。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中医入药,有清热、解毒等作用。《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十》:“黄蘗鬱成林,当奈苦心多。”《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哑子谩尝黄蘖味,难将苦口对人言。” 元 刘时中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吃黄不老胜如熊掌” 王季思 等注:“‘不老’应是一个字,而且要平声;故‘黄不老’是‘黄檗’的音转。这是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如黄豆,可食。”《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口含黄柏味,有苦自家知。”
(2). 唐 断际禅师 希运 之别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保寿禪师 作《临济塔铭》云:‘师受 黄蘖 印可,寻抵 河北 镇州城 东,临 滹沱河 侧小院住持,名 临济 。’” 明 屠隆 《昙花记·祖师说法》:“虽神通变化,不是住头,恐 黄蘖 砍吾双足,苦行非圆顿之门,即德行孤高,尚难歇脚。”
(3).寺名。一在 福建省 福清县 西 黄檗山 , 唐 僧 希运 出家于此;一在 江西 百丈山 , 希运 得道于此。 宋 翁卷 《福州黄蘗寺》诗:“天下两 黄蘗 ,此中山是真。” ——《漢語大詞典》
三 sān《國語辭典》
三 [ sān ]
名- 介于二和四之间的自然数。如:「二、三、四、五……」。大写作「参」,阿拉伯数字作「3」。
- 姓。如明代有三成志。
- 第三位的。如:「这次比赛他得了第三名。」
- 表多数或多次的。如:「举一反三」、「三番两次」、「一问三不知」。
三 [ sàn ]
副- 屡次、再三。参见「三思」、「三复」等条。
三 [ sā ]
- 同「仨 」。
篾 miè《國語辭典》
篾 [ miè ]
名- 竹子剖成的细薄片。如:「竹篾」。《玉篇·竹部》:「篾,竹皮也。」
- 用芦苇或藤类等的茎劈成的细长薄片。如:「韦篾儿」。《西游记·第二三回》:「四片黄藤篾,长短八条绳。」
- 用竹片或芦苇片等编成的。《书经·顾命》:「牖间南向,敷重篾席。」唐·唐彦谦〈蟹〉诗:「扳罾拖网取赛多,篾篓挑将水边货。」
束腰 shù yāo
(1).腰带。 元 郭翼 《蹋踘篇和铁厓韵》之一:“簇花小银云作团,双尖绣袜星流丸,金蝉束腰燕盘盘。”
(2).系腰。 元 明本 《山居》诗之三:“束腰懒用三条篾,扣己谁参一字关。”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版荡凄凉》:“固脰以兽皮,曰护项;束腰以帛,两端悬尻后若尾。”《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陆氏 自走出来,计点工程,一眼覷着个匠人,腰间繫着一条鸳鸯绦儿,依稀认得是丈夫束腰之物,吃了一惊。”
(3).以带紧束腰肢使细。 清 谭嗣同 《仁学》十:“且又不惟 中国 , 非洲 之压首, 欧洲 之束腰,皆杀机也。”
(4).古代建筑学术语。指建筑中的收束部位。 宋 李诫 《营造法式》卷三:“造殿阶基之制……其叠澁每层露棱五寸,束腰露身一尺,用隔身版柱,柱内平面作起突壶门造。”
(5).指家具上的收缩部位。 王世襄 《“束腰”和“托腮”--漫谈古代家具和建筑的关系》:“‘束腰’指家具上的一个收缩部分,一般位在面板边框和牙条之间。” ——《漢語大詞典》
(2).系腰。 元 明本 《山居》诗之三:“束腰懒用三条篾,扣己谁参一字关。”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版荡凄凉》:“固脰以兽皮,曰护项;束腰以帛,两端悬尻后若尾。”《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陆氏 自走出来,计点工程,一眼覷着个匠人,腰间繫着一条鸳鸯绦儿,依稀认得是丈夫束腰之物,吃了一惊。”
(3).以带紧束腰肢使细。 清 谭嗣同 《仁学》十:“且又不惟 中国 , 非洲 之压首, 欧洲 之束腰,皆杀机也。”
(4).古代建筑学术语。指建筑中的收束部位。 宋 李诫 《营造法式》卷三:“造殿阶基之制……其叠澁每层露棱五寸,束腰露身一尺,用隔身版柱,柱内平面作起突壶门造。”
(5).指家具上的收缩部位。 王世襄 《“束腰”和“托腮”--漫谈古代家具和建筑的关系》:“‘束腰’指家具上的一个收缩部分,一般位在面板边框和牙条之间。” ——《漢語大詞典》
随处(隨處)suí chù
不拘何地;到处。 唐 杜甫 《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诗:“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 明 李贽 《与李惟清书》:“若僕则到处为客,不愿为主,随处生发,无定生处。”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 四川 的区域本来离热带很远,但随处差不多都有榕树。” ——《漢語大詞典》
住 zhù《國語辭典》
住 [ zhù ]
動- 長期居留。如:「我住在臺北市。」唐·崔顥〈長干曲〉四首之一:「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 歇宿。如:「借住一宿」。
- 停止。如:「住手」、「住口」。《紅樓夢·第七回》:「只見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圍棋。周瑞家的將花送上,說明緣故。他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謝。」
- 表示牢固或穩當。如:「記住」、「拿住」、「站住」。《紅樓夢·第三三回》:「賈政還欲打時,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
- 表示停頓或靜止。如:「愣住了」、「呆住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