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奈何 nài hé
(1).怎么,为何。《礼记·曲礼下》:“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士曰‘奈何去坟墓也’。” 宋 叶适 《题韩尚书帖》:“当时有识者皆怪讶,谓‘此乃古人遗风,前辈雅韵,奈何反被劾也!’” 冰心 《往事(二)》八:“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
(2).怎么样;怎么办。《战国策·赵策三》:“ 辛垣衍 曰:‘先生助之奈何?’ 鲁连 曰:‘吾将使 梁 及 燕 助之。 齐 楚 则固助之矣。’”《楚辞·九歌·大司命》:“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
(3).犹言办法。《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王定 没奈何,只得来到下处,开了皮箱,取出五十两元寳四个,并尺头碎银。”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你家里有事情,但有三分奈何,甭耽搁她的功课。”
(4).谓采取手段、办法整治对方。《水浒传》第二回:“为因新任一个 高太尉 ,原被先父打翻,今做殿帅府太尉,怀挟旧仇,要奈何 王进 。”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 张千 ,休教走了这老子,等我慢慢的奈何他。”《平山冷燕》第三回:“﹝ 晏文物 ﹞如此踌躇了一夜,欲要隐忍,心下却又不甘;欲要奈何他,却又没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啐!半夜三更,只管软裡硬裡,奈何的人不得睡。”《红楼梦》第七四回:“我想太太分明不短,何苦来要寻事奈何人!” ——《漢語大詞典》
(2).怎么样;怎么办。《战国策·赵策三》:“ 辛垣衍 曰:‘先生助之奈何?’ 鲁连 曰:‘吾将使 梁 及 燕 助之。 齐 楚 则固助之矣。’”《楚辞·九歌·大司命》:“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
(3).犹言办法。《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王定 没奈何,只得来到下处,开了皮箱,取出五十两元寳四个,并尺头碎银。”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你家里有事情,但有三分奈何,甭耽搁她的功课。”
(4).谓采取手段、办法整治对方。《水浒传》第二回:“为因新任一个 高太尉 ,原被先父打翻,今做殿帅府太尉,怀挟旧仇,要奈何 王进 。”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 张千 ,休教走了这老子,等我慢慢的奈何他。”《平山冷燕》第三回:“﹝ 晏文物 ﹞如此踌躇了一夜,欲要隐忍,心下却又不甘;欲要奈何他,却又没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啐!半夜三更,只管软裡硬裡,奈何的人不得睡。”《红楼梦》第七四回:“我想太太分明不短,何苦来要寻事奈何人!” ——《漢語大詞典》
中路 zhōng lù
(1).半路。《楚辞·九辩》:“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按而学诵。”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十:“黄鵠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明 高启 《张节妇词》:“谁言妾有夫,中路弃妾身先殂。”
(2).路的当中。 汉 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3).当中的一路。常指军队部署。《晋书·慕容暐载记》:“ 护 穷寇假合,王师既临,则上下丧气,曾不敢闚兵中路,展其螗蜋之心。” 宋 张唐英 《蜀梼杌》卷上:“是时 关东 危急, 蜀 中未寧, 庄宗 令宦者 向延嗣 往中路诛之。”《清史稿·饶馀敏郡王阿巴泰传》:“闻敌伏兵於右,诸贝勒相约入隘必趋右,若出中路,与避敌同。”
(4).质量中等;普通。如:中路货。 ——《漢語大詞典》
(2).路的当中。 汉 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3).当中的一路。常指军队部署。《晋书·慕容暐载记》:“ 护 穷寇假合,王师既临,则上下丧气,曾不敢闚兵中路,展其螗蜋之心。” 宋 张唐英 《蜀梼杌》卷上:“是时 关东 危急, 蜀 中未寧, 庄宗 令宦者 向延嗣 往中路诛之。”《清史稿·饶馀敏郡王阿巴泰传》:“闻敌伏兵於右,诸贝勒相约入隘必趋右,若出中路,与避敌同。”
(4).质量中等;普通。如:中路货。 ——《漢語大詞典》
辄 ( 輒 ) zhé
辄 [ zhé ]
- 总是,就:动~得咎。浅尝~止。
- 古代车箱两旁的板上向外翻出的部分,像耳下垂那样。
- 仗恃胡作非为:“甘受专~之罪”。
反覆 fǎn fù
亦作“ 反復 ”。
(1).重复再三;翻来覆去。《易·乾》:“终日乾乾,反復道也。” 朱熹 本义:“反復,重復践行之意。”《孟子·万章下》:“君有大过则諫,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后汉书·陈蕃传》:“言及反覆,诚辞恳切。”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春给我一瓣嫩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着诗意。”
(2).变化无常。《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朱熹 集传:“反覆,倾侧无常之意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反復无信,百约百叛。”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寄子由》诗之四:“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故世道反覆,相寻亦无一定。” 陈白尘 《大风歌》第五幕:“当年他投奔 高皇帝 之时,我等大都说他是反复乱臣?”
(3).翻转,颠倒。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夫 庄周 安知有毁誉哉!彼盖不胜天下之颠倒反覆於名实者,故激而为是言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调得平仄成文,又虑阴阳反覆。”
(4).倾覆;倾动。《战国策·赵策二》:“欲反覆 齐国 而不能。”《文选·班固〈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 李善 注:“反覆,犹倾动也。”
(5).动荡,动乱。《后汉书·伏湛传》:“遭时反覆,不离兵凶。” 宋 李纲 《议迎还两宫札子》:“宗社颠危,天下反覆。”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天知世道将反覆,故出此书示臣鵠。”
(6).来回;往返。《后汉书·耿弇传》:“我至 长安 ,与国家陈 渔阳 、 上谷 兵马之用,还出 太原 、 代郡 ,反覆数十日。”《陈书·周文育传》:“﹝ 文育 ﹞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 唐 罗隐 《芳树》诗:“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覆无终已。”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 巩 辞不能,书反復至五六,辞不获。”《西游记》第二八回:“乘龙福老,往来必定皱眉行;跨鹤仙童,反覆果然忧虑过。”
(7).再三考虑;再三研究。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反復身世,惘然莫知。”《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愿陛下反覆臣言,慎勿轻事改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及反覆《明史·土司传》,始知 明 代用兵多者,皆在 滇 粤 土司之地,汉兵三而土兵七。”
(8).指反覆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反覆。”原注:“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 李 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 郭绍虞 校释引《冰川诗式》所举一例为:“碧天临逈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歛闲亭。”并谓“此二十字,连环读,反覆成诗四十首”。
(9).修辞格之一。用同一语句,反复申说,以表现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孟子·万章上》:“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以上例句都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10).重迭。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山反覆而参错,水遶灌而縈薄。”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送别》:“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蹺。” ——《漢語大詞典》
(1).重复再三;翻来覆去。《易·乾》:“终日乾乾,反復道也。” 朱熹 本义:“反復,重復践行之意。”《孟子·万章下》:“君有大过则諫,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后汉书·陈蕃传》:“言及反覆,诚辞恳切。”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春给我一瓣嫩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着诗意。”
(2).变化无常。《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朱熹 集传:“反覆,倾侧无常之意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反復无信,百约百叛。”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寄子由》诗之四:“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故世道反覆,相寻亦无一定。” 陈白尘 《大风歌》第五幕:“当年他投奔 高皇帝 之时,我等大都说他是反复乱臣?”
(3).翻转,颠倒。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夫 庄周 安知有毁誉哉!彼盖不胜天下之颠倒反覆於名实者,故激而为是言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调得平仄成文,又虑阴阳反覆。”
(4).倾覆;倾动。《战国策·赵策二》:“欲反覆 齐国 而不能。”《文选·班固〈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 李善 注:“反覆,犹倾动也。”
(5).动荡,动乱。《后汉书·伏湛传》:“遭时反覆,不离兵凶。” 宋 李纲 《议迎还两宫札子》:“宗社颠危,天下反覆。”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天知世道将反覆,故出此书示臣鵠。”
(6).来回;往返。《后汉书·耿弇传》:“我至 长安 ,与国家陈 渔阳 、 上谷 兵马之用,还出 太原 、 代郡 ,反覆数十日。”《陈书·周文育传》:“﹝ 文育 ﹞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 唐 罗隐 《芳树》诗:“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覆无终已。”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 巩 辞不能,书反復至五六,辞不获。”《西游记》第二八回:“乘龙福老,往来必定皱眉行;跨鹤仙童,反覆果然忧虑过。”
(7).再三考虑;再三研究。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反復身世,惘然莫知。”《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愿陛下反覆臣言,慎勿轻事改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及反覆《明史·土司传》,始知 明 代用兵多者,皆在 滇 粤 土司之地,汉兵三而土兵七。”
(8).指反覆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反覆。”原注:“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 李 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 郭绍虞 校释引《冰川诗式》所举一例为:“碧天临逈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歛闲亭。”并谓“此二十字,连环读,反覆成诗四十首”。
(9).修辞格之一。用同一语句,反复申说,以表现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孟子·万章上》:“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以上例句都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10).重迭。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山反覆而参错,水遶灌而縈薄。”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送别》:“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蹺。” ——《漢語大詞典》
欺诞(欺誕)qī dàn
虚夸骗人。《后汉书·南匈奴传》:“又远驱牛马与 汉 合市,重遣名王,多所贡献,斯皆外示富强,以相欺诞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读书当讲究得力处》:“呜呼,此宜今世脱空谩语者之所以得肆其欺诞而不顾也!” 明 李贽 《豫约·早晚守塔》:“故我尝自谓我能为忠臣者,以此能忘家忘身之人卜之也,非欺诞説大话也。” ——《漢語大詞典》
何者 hé zhě
(1).为什么。用于设问。《公羊传·桓公二年》:“然则为取可以为其有乎?曰:否。何者?若 楚王 之妻媦,无时焉可也。” 何休 注:“何者,将设事类之辞。”《史记·儒林列传》:“ 黄生 曰:‘冠虽敝,必加於首;履虽新,必关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新唐书·突厥传上》:“ 班固 谓‘其来慕义,则接之以礼让。’何者?礼让以交君子,非所以接禽兽夷狄也。”
(2).哪一个。用于疑问。《后汉书·鲜卑传》:“夫万民之飢与远蛮之不讨,何者为大?” 唐 顾况 《送行歌》:“送行人,歌一曲,何者为泥何者玉?” 宋 曹豳 《西河》词:“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3).哪一个。用于陈述。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人之於事也,能辨识其何者为主,何者为客,而不失其权度,则亦庶几乎寡悔矣夫。” ——《漢語大詞典》
(2).哪一个。用于疑问。《后汉书·鲜卑传》:“夫万民之飢与远蛮之不讨,何者为大?” 唐 顾况 《送行歌》:“送行人,歌一曲,何者为泥何者玉?” 宋 曹豳 《西河》词:“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3).哪一个。用于陈述。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人之於事也,能辨识其何者为主,何者为客,而不失其权度,则亦庶几乎寡悔矣夫。”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神明 shén míng
(1).天地间一切神灵的总称。《易·繫辞下》:“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变,以通神明之德。” 孔颖达 疏:“万物变化,或生或成,是神明之德。”《孝经·感应》:“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唐玄宗 注:“事天地能明察,则神感至诚而降福佑,故曰彰也。” 汉 焦赣 《易林·萃之噬嗑》:“六爻既立,神明喜告,文定吉祥, 康叔 受祸。” 巴金 《家》四:“她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
(2).特指太阳神。《史记·封禅书》:“ 长安 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或曰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神明,日也。日出东北,舍谓 阳谷 ;日没於西,墓谓 濛谷 也。”
(3).明智如神。《淮南子·兵略训》:“见人所不见谓之明,知人所不知谓之神。神明者,先胜者也。” 汉 焦赣 《易林·旅之渐》:“ 黄帝 紫云,圣且神明。”《初刻拍案惊奇》卷四:“ 隐娘 到 许 ,遇见如此,服 刘公 神明,便弃 魏 归 许 。”
(4).谓人的精神,心思。《荀子·解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王冰 注:“清静栖灵,故曰神明出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髮白齿落,属於形骸;至於眼耳关於神明,那可便与人隔。” 宋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神明顿颯爽,毛髮皆萧然。”
(5).神圣;高超。《易·繫辞上》:“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 朱熹 本义:“使其心神明不测,如鬼神之能知来也。”《礼记·檀弓上》:“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孔颖达 疏:“神明,微妨无方,不可测度,故云非人所知也。” 五代 徐夤 《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诗:“疾危必厌神明药,心惑多嫌正直言。”
(6). 汉武帝 所建台名,在 建章宫 内,为祀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文选·班固〈西都赋〉》:“ 神明 鬱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躋。” 李善 注引《汉书》:“ 孝武 立 神明臺 。” 清 黄宗羲 《陈伯美先生七十寿序》:“内侍引入禁苑,徧观 玉堂 、 神明 、 渐臺 、 太液 之胜,餉以内珍。”参阅《三辅黄图·建章宫》。 ——《漢語大詞典》
(2).特指太阳神。《史记·封禅书》:“ 长安 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或曰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神明,日也。日出东北,舍谓 阳谷 ;日没於西,墓谓 濛谷 也。”
(3).明智如神。《淮南子·兵略训》:“见人所不见谓之明,知人所不知谓之神。神明者,先胜者也。” 汉 焦赣 《易林·旅之渐》:“ 黄帝 紫云,圣且神明。”《初刻拍案惊奇》卷四:“ 隐娘 到 许 ,遇见如此,服 刘公 神明,便弃 魏 归 许 。”
(4).谓人的精神,心思。《荀子·解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王冰 注:“清静栖灵,故曰神明出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髮白齿落,属於形骸;至於眼耳关於神明,那可便与人隔。” 宋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神明顿颯爽,毛髮皆萧然。”
(5).神圣;高超。《易·繫辞上》:“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 朱熹 本义:“使其心神明不测,如鬼神之能知来也。”《礼记·檀弓上》:“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孔颖达 疏:“神明,微妨无方,不可测度,故云非人所知也。” 五代 徐夤 《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诗:“疾危必厌神明药,心惑多嫌正直言。”
(6). 汉武帝 所建台名,在 建章宫 内,为祀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文选·班固〈西都赋〉》:“ 神明 鬱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躋。” 李善 注引《汉书》:“ 孝武 立 神明臺 。” 清 黄宗羲 《陈伯美先生七十寿序》:“内侍引入禁苑,徧观 玉堂 、 神明 、 渐臺 、 太液 之胜,餉以内珍。”参阅《三辅黄图·建章宫》。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