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金銮文采粲凿藻,玉扆平章看端委。

曹勋宋代〕《王枢密见和复用前韵

惟公带砺长淮比,聊为苍生拂衣起。
一时冠剑满汉殿,简注非公欲谁拟。
金銮文采粲凿藻,玉扆平章看端委。
敢将蝇影附骥涂,原荐盘盂奉明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金銮文采玉扆平章端委

金銮(金鑾)jīn luán
(1).帝王车马的装饰物。金属铸成鸾鸟形,口中含铃,因指代帝王车驾。 前蜀 毛文锡 《柳含烟》词:“昨日金鑾巡上苑,风亚舞腰纤輭。”
(2).见“ 金鑾殿 ”。
(3).翰林学士的美称。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仲则金鑾之英,季则蓬山之选。” 宋 梅尧臣 《送白鹇与永叔依韵和公仪》:“玉兔精神怜已久,金鑾人物世无双。”《文献通考·职官八》:“前朝因 金鑾坡 以为门名,与翰林院相接,故为学士者称金鑾以美之。”
(4). 白居易 女儿的名字。后借指幼女。 唐 白居易 《金銮子晬日》诗:“行年欲四十,有女曰 金鑾 。” 清 王继香 《〈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古人如 昌黎 志女 孥 之壙, 乐天 哀 金鑾 之辞,有此鬱伊,无此悱惻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吴兴 幼女 严静 甫九龄,善书,兼工墨竹。 莆田 吴荔娘 题云:……晴窗书破洪儿纸,谁识金鑾未十龄。”  ——《漢語大詞典》
文采 wén cǎi
亦作“ 文彩 ”。
(1).指乐曲的抑扬和谐。《礼记·乐记》:“文采节奏,声之饰也。”《礼记·乐记》:“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 郑玄 注:“文采谓节奏合也。”文采,《说苑·修文》作“文彩”。
(2).艳丽而错杂的色彩。《墨子·辞过》:“刻鏤文采,不知喜也。”《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貂蝉,朝服也。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焕,外柔易而内刚劲也。”《红楼梦》第二六回:“但见一个个文彩熌灼,好看异常。”
(3).词藻雅丽;文章华美。《韩非子·难言》:“捷敏辩给,繁於文采,则见以为史。”《梁书·文学传序》:“其在位者,则 沈约 、 江淹 、 任昉 ,并以文采,妙絶当时。”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然 刘 范 之重 雄 者,盖贵其文彩,若《长扬》《羽猎》之流耳。”《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郡王听了,大笑道:‘好诗,却少文采。’”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一味在那里讲究词章,讲究文采,而思想贫乏以致错误的人,不可能写出好作品。”
(4).泛指文辞。 宋 司马光 《进〈瞻彼南山诗〉表》:“谨成《瞻彼南山》诗七章,随表上进,文采鄙野。”
(5).指文学才华。《汉书·韦玄成传》:“ 玄成 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 贤 ,而文采过之。”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二:“时谓 张书记 ,文彩纵横,比之 何逊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四》:“ 赵宗丞 崇墦 ……为人倩俊洒落,富有文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著作郎 言寄华 ,才貌出众,文彩过人。”
(6).华美的纺织品或衣服。《管子·七臣七主》:“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则女工靡。” 汉 晁错 《论贵粟疏》:“﹝商贾﹞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汉书·货殖传》:“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 颜师古 注:“文,文绘也。帛之有色者曰采。” 元 萨都剌 《夜送张子寿》诗:“风波玉露仙人掌,文彩云机织女梭。”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治服》:“贵人之妇,宜披文采。”  ——《漢語大詞典》
粲 càn《國語辭典》

粲 [ càn ]

  1. 精米。《说文解字·米部》「粲」字·清·段玉裁·注:「稻米九斗而舂为八斗,……则曰粲。……稻米至于粲,皆精之至矣。」
  2. 笑。清·徐珂《清稗类钞·讥讽类·官金二十字之别解》:「今之弄笔,意在一粲。」
  1. 鲜明华美的样子。《诗经·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文选·曹植·赠徐干诗》:「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
  2. 明白、清楚。《汉书·卷八·宣帝纪》:「骨肉之亲粲而不殊。」唐·颜师古·注:「粲,明也。殊,绝也。」
凿 ( 鑿 ) záo
凿 [ záo ]
  1. 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
  2. 穿孔,挖掘:~孔。~井。~通。
  3. 器物上的孔,是容纳枘(榫头)的。
  4. 明确,真实:~~。证据确~。
藻 zǎo《國語辭典》

藻 [ zǎo ]

  1. 水草植物的總稱。如:「水藻」、「綠藻」、「海藻」。唐·杜甫〈早行〉:「碧藻非不茂,高帆終日征。」
  2. 華麗的文彩。《文選·曹植·七啟》:「步光之劍,華藻繁縟,飾以文犀,雕以翠綠,綴以驪龍之珠,錯以荊山之玉。」
  3. 文辭、文章。如:「詞藻」。《文選·陸機·文賦》:「遊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
  1. 參見「品藻 」條。
玉扆 yù yǐ
(1).饰玉的屏风。 北齐 刘昼 《新论·殊好》:“累榭洞房,珠帘玉扆,人之所悦也。”
(2).指宫殿上的屏风。 唐高宗 《九月九日》诗:“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
(3).借指朝廷。 唐 许浑 《闻韶州李相公移拜郴州因寄》诗:“恩迴玉扆人先喜,道在金縢世不忧。” 明 李东阳 《送程克勤谕德归省尚书公》:“金函玉扆丁寧詔,去马归舟日夜程。”  ——《漢語大詞典》
平章 píng zhāng
(1).评处;商酌。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宜追定八使,纠举非法,更选忠清,平章赏罚。”《隋书·何稠传》:“上因揽太子颈谓曰:‘ 何稠 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求谏》:“詔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諫官随入,预闻政事。”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我为君平章已确,即教小娘子从君返魂,好否?”
(2).品评。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五:“追逐同游伴,平章贵价车。”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人韵》词:“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春赏》:“凭栏争赏,细与平章。” 清 黄遵宪 《度辽将军歌》:“将军归来犹善饭,平章古玉图鼎鐘。”
(3).古代官名。 唐 代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因官高权重,不常设置,选任其他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简称“同平章事”,同参国事。 唐睿宗 时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称。 宋 因之,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位在宰相之上。 金 元 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 元 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 明 初仍沿袭,不久废。
辨别彰明。《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北周 庾信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伏见勑旨,刊正音律,平章历象。”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上》:“斯足以扬搉诚伪,平章黑白矣。”  ——《漢語大詞典》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端委 duān wěi
(1).古代礼服。《左传·昭公元年》:“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 杜预 注:“端委,礼衣。”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礼衣端正无杀,故曰端;文德之衣尚褒长,故曰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明帝 问 谢鯤 :‘君自谓何如 庾亮 ?’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準则,则臣不如 亮 ;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2).始末;底细。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西行见峰顶洞门西坠处,危峡孤悬,下有长垣环之,仰眺不得端委,则藩府别圃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蕙芳》:“媪益疑,具言端委。”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