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依凭既失所,不及菰与蒋。

曹勋宋代〕《蔓草长

蔓草长,摇风缘砌凌高堂。
萋萋密叶护葱蒨,溥溥湛露滋瀼瀼。
下有径寸兰,委靡涂秋霜。
依凭既失所,不及菰与蒋。
托身肯媚附乔木,持芳自洁凝幽香。
蔓草长,因缘从尔摩苍苍。
一朝乔木夭斤斧,拙根削株贻汝殃。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依凭失所不及

依凭(依憑)yī píng
(1).凭借;依靠。《后汉书·南蛮传·巴郡南郡蛮》:“ 圣 等依凭阻隘,久不破。” 唐 可止 《雪十二韵》:“道路依凭马,朝昏委託鷄。” 杨朔 《非洲鼓》:“踏着战鼓,涌向殖民主义者最后依凭的残壁断垒。”
(2).依据。 唐 元稹 《进边图状》:“宣示其遣,辨别精粗,即知愚臣一一皆有依凭,不敢妄加增减。”  ——《漢語大詞典》
既 jì《國語辭典》

既 [ jì ]

  1. 已经。《论语·先进》:「春服既成。」《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
  2. 尽、全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及其未既济也。」《国语·齐语》:「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
  3. 不久。《左传·文公元年》:「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
  1. 已经、既然,表前后情况有连带关系。常与「就」或「则」连用。《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2. 表示并列的连接词。与「且」、「又」、「也」等词连用。如:「既醉且饱」、「既要爱情,也要面包。」《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元·钟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间套·收尾〉:「既通儒,又通吏。」
  1. 姓。如汉代有既良。
失所 shī suǒ
(1).谓不得其应处之所。《左传·哀公十六年》:“失志为昏,失所为愆。”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 华州 虽实百郡之首,重於藩维,然閤下居之,则为失所。”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王烈女》:“ 王氏 者, 山东 人,家贫,八岁货与 淮安 倡家,及长即知处身失所。”
(2).谓无存身之地。《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彊弱相陵,元元失所。”《三国志·魏志·何夔传》:“自丧乱以来,民人失所。”
(3).失宜;失当。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己未詔曰:‘顷选举失所,多非其人。’”《旧唐书·李元紘传》:“户部侍郎 杨瑒 、 白知慎 坐支度失所,皆出为刺史。”  ——《漢語大詞典》
不及 bù jí
(1).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
(2).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
(3).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
(4).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漢語大詞典》
菰 gū《國語辭典》

菰 [ gū ]

  1. 植物名。禾本科菰属,多年生草本。茎细长而尖,扁平,高一公尺余。叶丛生,呈 狭长形。嫩茎可供食用,俗称为「茭白笋」。果实称为「雕胡米」,可供煮食。
  2. 大陆江南地区称菌类植物为「菰」。同「菇 」。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蒋 ( 蔣 ) jiǎng
蒋 [ jiǎng ]
  1. 古书上说的一种菰类植物。
  2. 姓。
  3. 古同“”,勉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