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君英概吞七泽,早以闳略走黠羌。
曹勋〔宋代〕《送戴才美郎中出使襄汉》
仕宦将相理所当,致君泽民则为良。
窍窍苟作儿女语,纷纷徒在鵷鹭行。
惟君英概吞七泽,早以闳略走黠羌。
天子神圣熟姓字,临遣亟自尚书郎。
密奉畴咨持玉节,荆襄将漕观施设。
小摅胸次浩不极,一辟土疆包有截。
江南梅开欲飞雪,老境何堪与君别。
可伫促召黄金阙,为贺收功三在杰。
窍窍苟作儿女语,纷纷徒在鵷鹭行。
惟君英概吞七泽,早以闳略走黠羌。
天子神圣熟姓字,临遣亟自尚书郎。
密奉畴咨持玉节,荆襄将漕观施设。
小摅胸次浩不极,一辟土疆包有截。
江南梅开欲飞雪,老境何堪与君别。
可伫促召黄金阙,为贺收功三在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动-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英概 yīng gài
亦作“英槩”。 英雄气概。《旧唐书·程务挺传论》:“ 务挺 勇力驍果,固有父风,英概辅时,克继洪烈。” ——《漢語大詞典》
吞 tūn《國語辭典》
吞 [ tūn ]
动- 不加以咀嚼就整个咽下去。如:「吞服药丸」、「狼吞虎咽」、「囫囵吞枣」。《晋书·卷九五·艺术传·单道开传》:「恒服细石子,一吞数枚,日一服,或多或少。」唐·杜甫〈渼陂行〉:「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 兼并、消灭。如:「侵吞」、「独吞」。汉·桓宽《盐铁论·轻重》:「其后彊吞弱 大兼小,并为六国。」《三国演义·第三三回》:「袁绍存日,常有吞辽东之心。」
- 包含、容纳。如:「气吞山河」。《文选·陆机·辩亡论上》:「喟然有吞江浒之志,一宇宙之气。」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 姓。如汉代有吞景云。
七泽(七澤)qī zé
相传古时 楚 有七处沼泽。后以“七泽”泛称 楚 地诸湖泊。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臣闻 楚 有七泽,尝见其一,未覩其餘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 云梦 。” 南朝 宋 颜延之 《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三 湘 沦 洞庭 ,七泽蔼 荆 牧。” 宋 司马光 《再和伯常见寄》:“徧游七泽身忘倦,更赋千篇意转新。” 明 何景明 《吴伟江山图歌》:“去鴈遥知七泽中,落花误认 桃源 口。” ——《漢語大詞典》
早 zǎo《國語辭典》
早 [ zǎo ]
名- 天刚亮的时候。如:「一大早」、「大清早」、「从早到晚」。
- 参见「早安 」条。
- 姓。如晋代有早衍。
- 晨间的。如:「早饭」、「早操」、「早班」。
- 较原时间提前的,未到预定时间的。如:「早退」、「急什么,离开演的时间还早呢!」《左传·宣公二年》:「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 不晚。如:「天色还早,您多坐会儿吧!」
- 初时的、先时的。如:「早期」、「早稻」。
- 事情的发生离现在已有一段时间。如:「我们早说好了。」、「他早走了。」
- 已经。宋·秦观〈阮郎归·退花新绿渐团枝〉词:「怨春春怎知,日长早被酒禁持。」《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谢了又谢,……到得城中,天色却早晚了。」
- 还未到适当时间的。如:「早婚」、「早夭」、「早产」。
- 到达某一程度还有段距离的。如:「你想赶上他,还早得很呢!」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动-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 姓。如汉代有以彤。
闳 ( 閎 ) hóng
闳 [ hóng ]
- 巷门。
- 宏大:~大广博。~言崇议(指议论宏远)。
- 姓。
略 lüè《國語辭典》
略 [ lüè ]
名- 计谋、计划。如:「谋略」、「方略」、「战略」、「策略」。
- 概要、重点。如:「要略」、「史略」。《孟子·滕文公上》:「此其大略也。」
- 姓。如三国时吴国有略统。
- 经营、治理。《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
- 夺取、攻占。《淮南子·兵略》:「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 省去、简化。如:「省略」、「忽略」。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
- 简要的。如:「略表」、「略图」。《荀子·非相》:「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
- 大致、稍微。如:「约略估计」、「略有所闻」、「略知一二」。《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走 zǒu《國語辭典》
走 [ zǒu ]
动- 疾行、奔跑。如:「奔走」。汉·刘熙《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步行。如:「走路」。《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
- 逃跑。如:「逃走」、「败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离开。如:「走开」、「我明天就要走了。」
- 泄漏。如:「走漏」、「走光」、「走电」。《水浒传·第一八回》:「三人大惊:『莫不走漏了消息,这件事发了?』」
- 接触、交往。如:「他们两家走得很勤。」
- 失去原来的形态。如:「走味」、「走样」、「走调」。
- 移动、挪动。如:「拿走」、「我的表走得很准。」、「这步棋走错了。」
- 到处游荡。参见「走江湖 」条。
- 往、去。如:「走往」、「走访」。
- 供行走的。如:「走道」。
- 供驱使的、供使役的。如:「贩夫走卒」。
- 在陆地上行动的。如:「飞禽走兽」。
- 兽类的总称。《文选·左思·吴都赋》:「穷飞走之栖宿。」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黠羌 xiá qiāng
狡黠的 羌 人。《后汉书·马援传》:“若大姓侵小民,黠 羌 欲旅拒,此乃太守事耳。” 宋 陈师道 《送杜侍御纯陕西转运》诗:“黠 羌 人面作胡语,鸟鼠贪生尔如许。”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